作者:李晋瑞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晋瑞,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作协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有长篇小说《原地》、《爱上薇拉》、《陌生人的玩笑》等五部,中短篇小说《活物》、《钟点房》等若干。
【内容简介】
小说选取庚子年山西教案、八国联军进中国及天津租界生活、世界大战十四万华工赴法国以工代兵三个历史片段,通过小人物的人生命运与悲欢离合,阐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和睦共存、不记前嫌的大丈夫品质。本书欲以全球及人类的大视野表达中国人“和”与“仁”思想,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宣扬正义永存的书。
《中国丈夫》出版后,有朋友问我,为啥要写这样一部小说。我回答说,是使命。话说大了点儿,但确是事实。因为我觉得,任何一部小说的诞生,实际上都是小说选择作家后,作家与小说灵与肉交融的结果,过程中当然需要两者不断地交锋、坚持、妥协、鼓励,直到语言通达顺畅,故事严丝合缝。在那么多的日日夜夜里,作家与小说就像合力排演一场戏,尽管磕磕绊绊,但谁都不言弃。
《中国丈夫》是写小人物,写个人命运,但背后是跨文化跨国度的大题材、大背景。这样的小说落到我这个没啥文化的人头上,自然得下不少功夫。小说分三大部分,是最后部分的华工最先引起了我的兴趣,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大战让整个世界动荡不安,在当时积弱贫穷深受列强欺辱的中国,竟然还派过14万人奔赴欧洲战场。要知道,那些华工是有组织的国家行为,出发前他们要经过严格的体检,戴上刻有自己工号的铜镯,分班按营接受军事化管理。可对他们每个个体来说,他们只是去卖体力讨生计,去奔那一天一法郎的报酬,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亲手签下的合同里,是国家“以工代兵”的战略意图。他们只是一群无意识的历史参与者。可是,无意识并不等于无作用。回看我们人类滚滚的历史,多少例子可以证明,充满预设的历史,却因为无意识者的突然介入改变了方向。就拿一战华工来说,当时两军交战已陷入势均力敌的焦灼状态,就像一架砝码相当的天平,14万华工即便是一根稻草,那它放到哪一方,都会改变战局的结果。我就想,一群讨生计的农民,他们掏渠挖壕、扛码头、做车工、抬担架、埋死人,与一战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2014年11月26日,法国政府在巴黎的华人社区向一战华工致敬,时任国防部长的勒德里安这么说:“14万华工中的每一个都阻止了法国走上灭亡之路”。在法国历史非常恐怖的时刻,华工的救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就是说那群身穿粗布棉袄、打着绑腿、满脸憨气(也可能是稚气)的中国人,阻止了法国走上灭亡之路,他们很可能就是那群无意识的改变历史轨迹的扳道工。
可他们只是一群朴实朴素的中国农民啊,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除了当年北方的自然灾害之外,他们知道自己要远渡重洋,要和曾经被自己视为蓝眼黄毛“怪人”的人在一起战斗,在那个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而且战火连天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过活的,他们带给了欧洲人怎样的理解?于是我顺时间往前推了五年、十年,我站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交谈,我去寻找这些疑问背后的原因,寻找民族、文化基因里那些隐性却牢固的东西。于是,各种专家论文、资料汇编、传教士的回忆、旅游者的日记、士兵的日常生活记录,能找到的资料我尽力去找。透过那些资料,历史深处的各色人等便开始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呆板变得鲜活,那些曾经被“因为”“所以”简单定义的事件,也日渐变得复杂和亲切起来。作家写作,不就是在努力探寻世界的复杂性吗?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勇气。
……
【索书号】I247.57/6191
1.《【每周新书】中国丈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每周新书】中国丈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