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快讯6月9日山东德州、淄博、潍坊等地区地处地下水漏斗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对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德州市宁津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小麦“蓄水旱作”节水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目前示范田小麦已进入收获期。

据专家验收,在宁晋县“土壤蓄水旱作”节水示范田,石麦22和京麦21两个抗旱小麦品种的亩产量分别达到452.8公斤和490.2公斤。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主任王润正说:“因为暖冬和4月份的冻害。产量不错,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德州的宁津、婺城、夏津等部分地区位于华北漏斗区。近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

宁津县农业和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新忠说:“在早期,水通常流出10米左右,现在越来越深,然后是20或30米,然后是40或50米,现在有些甚至超过100米。”

宁津县绿富合作社负责人迟振强说:“劳动力贵,现在农村劳动力难找,都是来浇地的老人。现在种地最麻烦的是浇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19年,宁晋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了“土壤蓄水旱作”的新栽培模式。以前是浇三次,新模式只浇一次,小麦由“三点七分收”改为“九点一分收”。

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博士说:“播种前,土壤底部要充分灌溉。人民会灌水促使其分,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不浇水。我们会在初期增加这个播种量,让单株水平播的更密集一些,之后就不需要分了,让群体上来。”

好的技术需要良种的支持。项目组选择了相对成熟的抗旱品种石麦22,并引进了小麦杂交新品种京麦21。

孙说:“总体结果令人满意,甚至高于山东省正常灌溉条件下的小麦平均产量。”

相比之下,适宜作灌溉地的麦基22号在相邻地块种植,三水灌溉,实际亩产494公斤,略高于一水灌溉的抗旱品种。但合作社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少浇两遍一亩地,可以节省140元的人工成本。不仅如此,按照每亩地节约100立方米水的计算,如果这项技术在全县68万亩小麦中推广,一茬可以节约6800万立方米水。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站长王润正说:“不浇水,小麦成熟早,为玉米腾出时间,玉米可以早播,玉米产量也增加了。事实上,我们的整个周年纪念日都是为了实现粮食吨。”

1.《孙振才 「牢记嘱托 落实“四个扎实”」“贮墒旱作”新技术让一块试验田算出两本经济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孙振才 「牢记嘱托 落实“四个扎实”」“贮墒旱作”新技术让一块试验田算出两本经济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6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