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感叹“江山如此多美人”。一边赞叹,人们不禁要问: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东起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西至甘肃省的乌鞘岭和青海省的日月山,南至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北至长城,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0。

黄土高原海拔约1000 ~ 1500米,高原上的黄土以松散、无层理的粉土为主。厚厚的黄土完全覆盖了这里预先形成的地形,土层厚度达到30 ~ 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过200米。黄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颗粒由粗变细。这种黄土地貌在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比如黄土分布在欧洲和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区,但其面积和厚度却无法与西北的黄土高原相比。

黄土富含钙结核和可溶性盐。应时、云母、长石、电气石、角闪石、绿帘石等多种细粒矿物是黄土的主要成分,约占70%,其余为粘土矿物。这么大面积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产生的?

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地质学家综合运用地层学、古生物、古气候、物质组成与结构、年代学等知识,提出了20多个黄土形成假说。目前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四种,分别是水生成理论、剩余产品理论、风生成理论和多成因理论。这四种理论的主要区别是黄土物质的来源和黄土本身的属性。

大多数学者同意风的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也支持这种观点。鲁迅在一篇地质短文中写道:“中国的黄土高原是第四纪初中亚沙漠单独靠风形成的,导致河流变黄,成为黄河。”现代学者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物质的基本特征,得出中国广袤的沙漠可能是黄土的源头,而输送黄土物质的主要动力是风力。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综合地质过程,它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土壤的形成、运输、分选和堆积。

地质学家认为,第三纪晚期或第四纪早期后半期,当今黄土高原气候湿润多雨,河流湖泊众多,各种流水地质作用盛行。在河水的作用下,低洼盆地堆积了大量的洪积、冲积、湖泊、斜坡和冰川沉积物,松散砾石和土壤的混合堆积越来越厚,黄土物质有了生长的基础。

第四纪后半期,约120万年前,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由湿变干迅速,新的冰期来临。在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气流影响下,冷空气在我国西北地区直驱,在祁连山影响下分成两个分支,其中一个转向东南,形成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北风;另一股西南东北风进入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与此同时,来自蒙古的西风和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分别进入中国东北新疆的准噶尔盆地。一些堆积在基岩山区的沉积物和盆地中的松散物质被强风重新抬升,随风漂流、运输和分选,然后单独沉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存款越来越多。今天,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砾石沙漠、沙漠和厚厚的黄土沉积。

另外三个关于黄土形成的假说影响不大。根据水化理论,黄土是在来自近物源区的流水作用下移动和堆积的;根据残积理论,基岩风化原位成土,导致黄土的形成。多元成因理论认为黄土是由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到目前为止,虽然四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风形成说在学术界还是有绝对优势的。

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否定水合作用和残余产物的假设。近年来,多重原因理论重新出现,对风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似乎比其他假说更合理。很难分辨对错。黄土高原之谜什么时候能解开?这只有科学家才有希望。

1.《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从哪里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从哪里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7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