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核爆炸,又称EMP攻击。核弹在大气中爆炸空时,伽马辐射将电子从大气分子中分离出来,产生康普顿效应。分离出来的电子会被地球磁场俘获,产生大范围的扩散电子脉冲,对电子设备是致命的。任何带有电子接收装置的设备在受到电脉冲攻击后都会被完全烧毁。

核爆炸造成杀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脉冲。它们在核爆炸总能量中的份额取决于核武器的类型和爆炸点的环境条件。一般原子弹空爆炸时,冲击波约占总能量的50%,光辐射约占35%,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污染约占10%。

二战结束后,美苏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核武器作为最强大的武器之一,自然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在Tai 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在这种背景下,美苏两国都开始研究如何派核武器在Tai 空引爆,这在当时是一次轰动一时的核爆炸试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进行了一次高空核试验——“海星一号”,这是美国“鱼缸工程”的试验之一。一架KC-135运输机穿过厚厚的云层发射了海星-1核弹。导弹是从距离夏威夷约1450公里的约翰斯顿岛发射的。核爆炸发生在夏威夷岛西南约400公里处。3分钟后,核弹在近地轨道400公里高度爆炸,攻击范围直径1300公里。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爆炸,七颗卫星降低了轨道,甚至迷失了方向。就其当量而言,应该是氢弹。

从火奴鲁鲁可以清楚地看到爆炸的场景,就像明亮的橙色日落。爆炸后,爆炸现场周围和赤道侧出现了几分钟的鲜红色和黄白色极光。约翰斯顿路的观察员在爆炸发生时看到了白光,但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关于爆炸的确切信息。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核电磁脉冲波冲击范围达1300公里,对夏威夷造成电力破坏和通信干扰,甚至新西兰的电子设备也受到影响。

海星-1的巨大影响力不止于此。海星-1产生的β粒子对高能电子有一定影响,高能电子在地球周围形成人工辐射带。试验后几个月,辐射带的辐射破坏导致地球轨道上三分之一的卫星失灵。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产生的强电磁辐射,破坏力巨大。在一些国家的核试验中,核电磁脉冲能量侵入电子和电力系统,烧毁电缆和电子设备并不少见。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比地面和地下核爆炸危害更大,核电磁脉冲强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全文完毕,谢谢关注!

1.《高空核爆 高空核爆——EMP攻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空核爆 高空核爆——EMP攻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7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