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华福方善
/
如今,有一个寂静的大厅,声音是死的。
-宋
/
响堂山石窟是我国北朝末年至明代的佛教石窟寺庙。地理位置在河北省邯郸市孤山南端,中段西麓,分别称为南香塘山和北香塘山石窟,距离7.5公里。北朝晚期雕刻,隋、唐、明先后修建。现存石窟17个,摩崖造像龛450多个,大小造像4300多个。因为山上有一个山洞,它像鼓一样跳动,所以它被命名为香塘山。
北香堂石窟展望
北香堂山北齐石窟由三个主要石窟组成,都位于鼓山山腰,开凿在陡峭的悬崖上。现存石窟9处,隶属皇家石窟。山脚下有长乐寺、如来塑像、宋塔和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石碑、塑像。
北乡塘12号洞外部位置
洞顶雕塑——北乡塘第一洞
北洞又称“大佛洞”,是响堂山石窟最早发掘的洞穴。北东的不凡设计结合了佛教宇宙学中独特的时间观和空,可以和北齐开国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石窟的外立面因16世纪的一次地震和长期的自然侵蚀而受损。石窟的入口是用石头重建的。入口上方是三个明亮的窗户,用于将阳光引入石窟,有类似入口顶部的痕迹。
洞内有一个很大的方形中柱,上面雕刻着三尊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佛,每尊佛的两侧都有威胁的菩萨。
北东中柱锋-北巷塘
许多较小的佛、菩萨和其他神,包括飞神和鬼神,都刻在中心柱周围和中心柱顶部的石墙上。这些形象以高浮雕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石雕的造型工艺十分精湛,人物造型、光秃秃的背焰、莲花环绕的罐顶塔龛、摩尼佛珠和装饰图案都体现出高超的雕刻水平。
北东中柱北侧——北香堂
北东中柱南侧——北香堂
风神王——北相堂下洞中央柱子的南侧
北东东南角的佛寺——北乡堂
中洞-北香堂中柱前的主佛坛
中洞中心——北相堂柱下的僧人
金刚力士雕像-北香堂二号洞
南香堂石窟位于邻水镇纸坊村西北,孤山南麓,滏阳河北岸。附近有寺庙、亭阁、古塔。这里有7个大大小小的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5层,下2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佛洞、时嘉洞、力士洞、千佛洞。
南香堂石窟展望
南香塘寺有一座宋塔,风化严重。据寺内嵌有一块石碑,塔的最后一次维修是在清朝嘉庆年间。
左壁龛与佛经——南香堂第一窟
右墙——南香塘第一洞
竹千滩中部——南香塘一号洞
北齐是汉人建立的政权,鲜卑程度很高,所以造像大多是北方人粗犷豪放的风格,服饰也有古朴的特点。雕像更贴近社会生活,有真实感。
坐在佛像上——南香塘第一洞
洞前墙——南香塘华严洞
中国岩洞是南香塘最大的石窟,高近5米,刻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是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大型浮雕。
右墙——南香塘第五洞
洞顶——南香塘第五洞
钱碧-香塘七号洞
后墙——香塘七洞千佛洞
千佛洞有1028尊佛像。洞顶浮雕着会飞或会弹的琵琶,或会弹的笙管。裙摆飘飘,优雅迷人,构成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天堂世界。
洞顶——南香塘第七洞
除了南香塘山和北香塘山石窟,还有第三个水峪寺石窟,通常叫小香塘。水峪寺西洞是这里最早的石窟,出土于北齐。这个洞穴是仿照北香堂山而建的,北香堂山是一个中央柱式洞穴,但体积要小得多,只有5.35米宽,5.5米深,4.9米高。
潇湘堂外景
西洞中柱右侧——潇湘堂
董熙中央纵队-潇湘堂
西洞前墙——潇湘馆
董熙的前墙上有一排排捐赠者的浮雕雕像。在一些雕像旁边,有一些铭文,标明了洞穴建造者的名字。
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北齐佛教造像艺术,被学术界称为“北齐造像典范”,是世界上短暂的北齐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PS。在清末民初的极度动荡中,中国人开始在这里盗取大量的佛头和浮雕,甚至整个独立雕像。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博物馆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据收藏,目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美术馆、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等5个国家的10多个博物馆中收藏了102尊象山石窟造像。
公共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视听图文均标注各自来源和作者。如有差距,请联系本平台及时更新。重新编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以尊重作品,否则视为侵犯版权和著作权。
1.《响堂山 响堂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响堂山 响堂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8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