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40年后,这一切都是小菜一碟。该报联合上海美国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与大洋彼岸的40位重量级人物进行了交谈。他们有过去建立外交关系的推动者、见证人和见证者,也有历经40年风雨关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和思想家...

1971年7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军校上课的姚允珠和同学接到通知,立即聚在一起收听一则重要新闻联播,即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7月9日至11日对中国的秘密访问。她非常震惊——你知道她已经准备好在战场上迎接美国军队了。本来准备去朝鲜战争前线的父亲特意教了她一句英语:举起手来!没有伤害!交出你的枪,不要杀死它,这样她在战场上与美军对抗时就可以使用它。

中美建交,把一向被视为“敌人”的美国变成了中国的伙伴。姚允珠这一代中国军人所学的英语也从战场语言扩展到了友好敬酒。自1997年第一次访问美国以来,姚允珠有机会接触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她发现美国人,无论是学者、富商、学生还是白领,都很关心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基本都是友好的态度。这坚定了她作为军事学者的信心,深入研究中美关系,致力于促进两国军队之间的理解。

军事关系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因为它们最能反映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上的相互怀疑。在与美国军界的频繁交流中,姚允珠深刻感受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矛盾态度,也知道两国军事互信来之不易,至关重要。目前,中美关系面临加速恶化的风险。姚云珠认为,两个伟大的国家不应互为敌人,两国仍应谨慎控制风险,使两国关系早日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

从“缴枪不杀”到“举杯庆祝”

报纸:1970年你16岁参军。中美正式建交时,已经参军九年了。你还记得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得知中美建交的消息的吗?

姚蕴珠:1970年入伍后,先在河南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总参谋部训练大队接受新兵训练,然后进行英语训练。我还清楚地记得1971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早上我们上课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所有工作人员马上集合,在学院中心路两边的草地上等着听重要消息。我发现不仅我们训练队几百人,整个学院几千名干部战士都整齐地坐在草地上。10点整,中央广播电台准时播出的新闻从路边的大喇叭里传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访华,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愿望,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邀请他于次年5月前访华。这个“重要新闻”播出时间不到一分钟,但我还是能真切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

报纸:尼克松将要访问中国的消息在当时真的震惊了全世界。中美关系正常化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

姚云珠:我来自一个军人家庭。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父亲突然学习英语,为上前线做准备。听说参军后接受了英语培训。我父亲给了我一本他用了将近20年的汉英词典,并告诉我要努力学习。他说:“我教你一句英语,”“举起手来!没有伤害!交出你的枪,不要杀人。当我在战场上遇到美国的‘魔鬼’时,我把这叫做。”我们当时学英语是为了对抗美国。当我突然听说美国总统要来中国时,我的思绪突然转了过来。但是,美国一直想帮助蒋介石反击大陆上的反动派。为什么要重新改善关系?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尼克松访华成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苏联是比美国更紧迫的威胁,美国还是可以合作的。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他。

我还记得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后,我们用录音带学习英语朗读,那是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祝酒词的英文翻译。译者是唐闻生,英语优美,音色温柔。她一放录音,所有人都会屏息静气地听,静静地读。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发表演讲时的风采,以及唐翻译时的优雅气质,自然映入眼帘。我在一个英语晚会上表演的节目是背诵祝酒词。每当我模仿唐先生的语音语调,说出最后一个字“干杯”时,我就忍不住想起父亲教我的“举手”。没有伤害!“,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此后,中美关系迅速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后,军事合作发展到新阶段,而中国也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因素。

论文:1998年,你成为中国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军事学的发展壮大。1997年7月,你陪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李吉均访问美国。你还记得这次访问的经历吗?

姚云珠:我还在读博士,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国。李吉均将军在访问期间多次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他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对200多名军官和学生发表演讲时说:“合作胜于敌对,协商胜于冲突,互惠胜于制裁,尊重胜于歧视,信任胜于怀疑。对我们军人来说,用酒杯瞄准比用枪瞄准好!”那一年,参加朝鲜战争的16岁士兵达到了服役的最高年龄。演讲结束时,他有些激动地说,“我的军事生涯始于与美军作战,止于访问美国。”在我看来,他的经历是中美两国从敌对到伙伴的真实写照。

报纸:从那以后,你与美国政界和军界的重要人物,如基辛格和鲍威尔,有了许多接触和交流。可以分享一些值得回忆的故事吗?

姚云珠:1999年,我还参加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国艾森豪威尔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学者交流计划”,在美国学习访问了两个月。与此同时,我有机会与基辛格博士进行了讨论,不仅讨论了核战略,还讨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美国的态度和观点。我还采访了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上将,谈到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问题。然而,对我来说,这次美国之行最重要的是,我有很多机会接触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负责中美关系的政府官员,到毕生致力于中国的学者,从富商到行色匆匆的白领,从校园里对中国充满好奇的大学生,到主动在街头带路的普通人,我看到的是一个渴望了解中国,视中国为机遇,愿意与中国交往,对中国友好的美国人。这个美国增强了我对中美关系的信心,也增强了我为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而做出更多努力的决心。

1999年,姚云珠访美时,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进行了交谈。

在波澜起伏中建立军事互信

《华尔街日报》:你认为中美军事关系在过去40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

姚云珠:中美军事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出于地缘战略考虑,中美恢复了对共同敌人的交流。军事合作自然是早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并没有正式建交,军事合作也处于探索阶段。

1979年正式建交后,中美军事关系迅速发展,进入蜜月期。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国防部长互访,开始了务实的军事合作。军事交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层互访、专业对口交流和军事技术合作。1981年至1989年,中国先后派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海军司令员、空陆军司令员等9个代表团访美。美国派出国防部长、副部长、国防部长助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事参谋长等15个代表团访华。高层互访为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积极的基调。两国军队之间也有频繁的对口交流,包括军事院校交流、训练与观察、理论与理论讨论、军舰互访、军事设施参观等活动,对培养两国各级士兵之间的互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军事合作最大的亮点在于军事技术领域:美国国会放宽了对中国军品出口的限制,将中国作为所谓的非北约盟国对待,中美就军事采购、军事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但两国军事合作在1989年后戛然而止,再也达不到80年代的水平。随着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石不复存在。美国停止了与中国的一切军事交流,停止执行军售和技术合作协议,对中国实行军事技术封锁和武器禁运。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2000年国防授权法》,严格限制中美军事交流。台湾“独立”倾向的加剧也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军事博弈。为了遏制中国对台军售,加强地区军事存在,美国正积极准备应对“台独”的军事斗争。中美围绕台湾的军事互动,使中美军事关系更具零和性质。此外,中美之间的安全和军事危机不断发生,如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台海危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国战斗机与美国侦察机在南海相撞、美国一再向台湾出售武器等,都导致两国军方中断交流,取消合作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两军关系停摆停摆了近20年,始终处于低水平。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美军事关系逐渐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一度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亮点。这主要表现在,尽管中美在台湾、东海、南海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双方始终保持着高频交流,保持着军事关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两国国防部门和军队之间的对话机制日益增多,并逐步制度化,国防部、联合参谋部、战略规划部和军事部门之间的对话平台相继建立。对口交流涵盖军事教育、学术研究、军事医学、档案合作、海上搜救、应急救援和救灾、反海盗、危机管理和控制等领域。,并继续扩大范围,每年有几十个交流项目。

几年来,双方认识到避免冲突和对抗符合共同利益,并为此建立了危机预防和管理机制,包括签署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谅解备忘录和建立海上行为守则空,并通过增加附件扩大危机预防和管理机制的范围。此外,中美军队开始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行动中进行合作,如“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亚丁湾护航等,显示出中美军事合作在亚太地区和世界双边关系之外的潜力。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美军事关系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也经历了许多危机时刻。你认为中美军方在妥善处理和控制危机方面吸取了哪些教训?

姚云珠:我认为第一件事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这对于在危机时刻迅速澄清情况,防止误读和误判非常重要。中美两军现有国防部热线的使用已经制度化,非常有利于危机管理。第二,建立各级对话机制,促进就广泛问题交换意见,协调交流与合作。特别是目前中美关系处于衰退期,互信减少,误解加深,对话平台增加,对于增加信任,消除疑虑非常重要。第三,发展军事关系必须循序渐进,切实可行。我们应该设法降低两国安全利益的零和性质,扩大合作范围。如果难以在双边框架内开展军事合作,可以先考虑在多边框架内开展全球安全事务合作。最后,中美两军交流合作需要深入务实。军人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坐在一起谈事情,更重要的是一起训练,一起奋斗,肩负起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的责任,增进了解和互信,在并肩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

1999年,姚云珠访美时,与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任国务卿鲍威尔合影。

面对矛盾的焦点,理性而有力

《华尔街日报》:根据你的经验,中美军事交流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姚云珠: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一直是曲折艰难的,军事领域的合作很难实现顺利,这是两国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冲突的结果。但这种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安全和军事领域,如台湾问题、日美安全条约对钓鱼岛的适用、东亚地区针对中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前沿军事能力、针对中国的持续高强度海上空军事侦察、无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和频繁挑衅的“自由航行行动”、通过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形成排斥中国的安全格局等。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其对华政策的官方声明是:“美国欢迎一个繁荣、和平、稳定的中国的崛起”。我和美国的学者和军人交流的时候,总会问:“‘富强、和平、稳定的中国’包括现代军队吗?接受中国崛起也接受中国军队崛起吗?”我的美国同行经常会想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看情况”。如果中美成为真正的朋友和伙伴,美国并不担心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美国不能确定中国未来是朋友还是敌人,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将损害美国的利益。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中美是战略竞争对手,当然更担心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

对于如何定义中国,美国一直摇摆不定。美国总有一股势力坚持把中国定义为敌人。现在,这股力量似乎正在逐渐加强和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以中国为敌的政策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以中国为敌绝非明智而正确的政策,中国有14亿人口,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共同利益广泛。

《华尔街日报》:许多人对你在2014年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与美国前国防部长哈格尔的“唇枪舌战”记忆深刻。能介绍一下当时的场景吗?

2013年,姚云珠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提问。

姚云珠:其实把对抗说成“激烈辩论”有点夸张。每年香格里拉对话大会全会第一个发言人是美国国防部长,也是特别会议。只有美国国防部长发言,然后接受提问。这已经成为香格里拉对话协会的惯例。2014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刚刚访问中国,在与习主席的会晤中,他表示将积极建立“新型军方对军方关系”。中国代表团原本想利用香格里拉这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积极与美国代表团互动,推动两国和两国军队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但我没想到的是,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发言时点名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擅自设立东海防务空识别区,单方面使用高压和胁迫手段改变领土争端现状,使中国成为亚洲潜在的安全威胁。面对这种攻击,中国代表团只能反击,在只有美国国防部长发言的会议上,反击只能通过提问来进行。这是我当时提问的基本背景。

论文: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度-太平洋”概念,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显然,美国打算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如何看待美国对华政策的军事转变?

姚云珠: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特朗普政府的“印度-太平洋战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制衡中国的崛起,防止美国失去在亚太的主导地位。背后的战略思维还是零和,不是双赢。目前,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将中国界定为全方位的战略竞争对手,既要在经济上压制,又要在地缘战略上防范,在意识形态上抵制,在军事上遏制。中美关系正朝着不好的方向加速发展。中国希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我相信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看到两国关系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包括美国军人,也不希望中美关系恶化,尤其是中美两国成为战场上的敌人。

“战争不应该用来破坏和平,更不应该用来破坏儿童的和平。”

报纸:有一种观点认为,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如何看待中美军事关系在整体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姚云珠:在我们关于中美关系不同方面的官方表述和学术讨论中,有各种各样的隐喻。比如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人文交流是双边关系的基础;稳定的政治关系是发展一切关系的前提;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这些比喻非常生动。中美军事关系的内容并不多,但因为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所以具有象征性和指示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军事差距。美国并不担心中国军队,军事关系也不是双边关系的重点。随着解放军现代化的发展,美国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此外,中美在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上存在分歧,军事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上升。中美军事关系在两国整体关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中美整体关系迅速恶化。因此,中美两国都越来越重视军事关系的运作和管理。

军事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间更深层次的矛盾。双方在安全和军事领域有着深刻的战略上的相互怀疑,要得到更好的关系并不容易;但是,恶化是有限度的,因为中美双方都不愿意走到互相争斗的那一步。作为两个核大国,任何规模的军事冲突都有升级和导致核冲突的危险。当关系恶劣到一定程度时,双方在预防危机、增加沟通渠道、控制冲突升级、开展军事互信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军事关系会有一定程度的稳定,稳定效果会延伸到中美互动的其他领域。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大国,中国和美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安全利益,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中美两军一直在进行军事医疗合作,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国际维和、全球反恐等领域的合作机会越来越多。这也表明,中美之间有可能开展更广泛的军事合作。

姚云珠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与其他代表交流。

《华尔街日报》: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

姚云珠:在中国,做好中美关系,包括中美军事关系,有着坚实的舆论基础。2004年6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院长少将·戴维·亨通率团访华,我全程陪同。他们在北京访问期间,提议周末去军事博物馆参观抗美援朝博物馆。展品中有一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海报:碧空映衬下盛开着枝头桃花,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怀抱着和平鸽,胖乎乎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下面的大字是“我们热爱和平”。根顿将军在海报前呆了很长时间。他走的时候告诉我,战争不应该用来破坏和平,更不应该用来破坏孩子的和平。

我陪同美军代表团来到昆明,参观了飞虎队纪念馆和飞虎队总部旧址。中国人民一直感谢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的帮助。因为飞虎队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昆明人民对美国士兵印象很好。很多次遇到昆明人主动问是不是美军士兵。得到答案后,他们要了一张合影,感谢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帮助,这让美国人员感到惊讶和感动。中美军队在搜寻二战期间死于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行员遗体方面的合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那些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美国人最终能够重返家园。

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取消邀请中国海军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演习。美国将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加强美台关系,增加南海军事挑衅,与盟国协调对华军事演习,更严格限制两军军事交流。未来,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和加强两军的危机防控尤为重要。

《华尔街日报》: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你对两国未来的信心来自哪里?

姚云珠: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于人民的相亲,人民的相亲在于同一颗心。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宴会上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双方人民早就是朋友了。中国人是伟大的人。我们两国人民一直很友好。)”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民间交流一直是中国人民间最活跃、最活跃的。虽然特朗普总统采取的一些政策不利于民间交流,但我坚信,两国“人民相亲”的纽带会越来越牢固,这将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两个伟大的国家不能互为敌人,以对方为敌的政策是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习主席曾经说过,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理由破坏中美关系。中美合作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是灾难。我真诚希望两国能够妥善、顺利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使中美关系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

1.《姚云竹 40年40人丨姚云竹:两个伟大的国家不应相互为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姚云竹 40年40人丨姚云竹:两个伟大的国家不应相互为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8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