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后展示手术效果 人民网喀土穆3月21日电 中国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的医生们自2018年10月抵达苏丹后,克服工作、生活环境恶劣、水土不服等障碍,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援外医疗工作中,在医疗场所简陋、设施器械不足的情况下,以高超的医术屡屡救治当地危重患者,为祖国赢得了赞誉。

抢救重症子痫患者

胡剑是中国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妇产科医师,常驻苏丹阿布欧舍友谊医院。2019年3月18日清晨5点20,她突然接到妇产科护士的求救电话:一名苏丹急诊入院的孕妇四肢抽搐,可能是子痫,急需她到场救治。胡剑知道,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种状况之一,最为危重,是世界范围内的构成孕产妇生命威胁的常见疾病。她一边在电话里叮嘱抢救、送患者到手术室,一边叫上麻醉师张元会立刻跑到手术室。3分钟后,胡剑发现患者的情况比电话里说的还要凶险,产妇这次是第四次剖宫产,之前从未做过产检,此刻血压高达200/160mmHg,而且已经开始全身剧烈抽搐、意识不清、胎心缓慢。如果在国内,可以有全院抢救,可以有专家会诊,但是在阿布欧舍,连对抗子痫的药物都没有!再等下去,产妇和胎儿就只有最坏的结果!胡剑当机立断,只能给予产妇局部麻醉,立刻施行剖宫产术,仅用2分钟就成功娩出胎儿,此刻羊水已经是重度污染的。随着新生儿一声啼哭,大家终于暂时地松了口气,继续抢救意识不清的产妇。

麻醉师张元会医生立刻给予镇静药物,病患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胡剑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大家一起护送母婴安全返回病房。经过后续治疗,目前产妇和新生儿已平安出院。患者家属反复感谢中国医疗队员的辛勤付出;苏丹医护人员也高度评价中国医生们对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水平。

成功实施近四年来医疗队首例开颅手术

2周前,医疗队所在的喀土穆友谊医院神外门诊接诊了一位65岁男性患者,他在半个月前头部受到外伤,简单处理包扎之后一直头痛并伴随左侧肢体无力。忍受了半个月的折磨,不得已来到友谊医院求助于我医疗队。神经外科向毅医生在仔细检查后发现,这名患者应该是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后导致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引发开放性颅脑损伤,需要待伤口愈合后进行手术治疗。

4天前,患者因头痛加重,左手无法持物再次前来就诊。CT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愈合,患者脑部血肿完全吸收,但右顶骨骨折明显,骨折片嵌入脑组织中,并对周围形成压迫。导致了患者的一系列症状,急需手术治疗。但向毅医生有些犹豫,喀土穆友谊医院条件十分艰苦,手术室无法做到无菌,而且缺乏先进的开颅设备,现有设备非常老旧,仅仅能够达到国内2000年前后的水平。做开颅手术,感染的风险相当大,但如果不做,患者的病症可能会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做还是不做,是摆在向毅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医疗技术的充分自信,向毅下定决心为这名患者实施开颅手术。为了尽量减少感染风险,向毅充分考虑了医院的现有条件,仔细研究、制定手术方案,在细节上做到极致,对于手术室和手术器械执行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并准备大量生理盐水对患者手术创面进行反复冲洗,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中苏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开颅手术十分成功。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效果良好。患者及家属纷纷向中国医生竖起大拇指,对中国医生的高超医术和救死扶伤的品德表示感谢。

、徐祥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政府工作成果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回顾总结,并对2019年工作计划进行了谋篇布局,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列出一份详尽的行动表。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今年中国两会,期待中国出台新政策、带来新机遇,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同时对2019年中国的经济活力和发展预期表达了乐观态度。专家表示,未来“中国怎么走,世界其他地方就会怎么走”

国际|国际观察|外媒关注

妙语连珠回应媒体关切 佳句频出亮出中国主张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上,王毅就中外记者提出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全程妙语连珠、佳句不断,亮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立场和主张。

国际|国际观察|外媒关注

1.《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彰显医者仁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彰显医者仁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