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佳增。李家增,1954年11月4日出生,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4月随军支援巴基斯坦建设,在喀喇昆仑山执行建设中巴公路任务,1978年4月回国。在他八年的服务中,他获得了三个奖项和四个奖项。

我们都知道,每当谈到解放军第四连,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第四连官兵思维坚定、意志坚强、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第四连一定会得到最危险、最困难的任务。

1976年初,第四连奉命驻扎在蒙家拉扎村,这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地图上没有标注,地理位置特殊。它位于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没有宽阔的地方可以驻军。第四连的帐篷必须分散在多岩石的海滩上。部队进驻的第二天,朱连长和指导员夏桂敏带领排长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路段几乎布满了悬崖,任务的难度和危险性远远超出了之前的想象。经过两天的部署和准备,激烈的战斗开始了。风钻手用绳子绑腰,从山顶爬到山腰,挂在空钻风钻。脚下翻滚的河水就像一只张大嘴的野兽。一半空的士兵不敢怠慢,否则会掉下悬崖,被河水吞没。这时候我们才明白什么叫“命悬一线”。

面对生死考验,四连官兵无一退缩。在最危险的地方,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冲锋在前。四连官兵在党员的带动下士气高涨,谁也没有落后太多。班级和排也互相竞争,项目进展很快。为了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战士们也开始了一场夜战。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电灯,于是大家发明了把柴油倒进罐子里,在上面放一点棉纱。点燃后放在各种建筑工地上,灯火通明,蔚为壮观。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在灯光下不停的晃动,劳动的口号和工具的碰撞交织在一起,就像在演奏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曲,令人振奋。官兵们每天早起努力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人抱怨,很累。他们一心想提前完成祖国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早日回国。

四排长石志康同志是党员。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总是在危险的地方冲到前线,从不考虑人身安全,是军人眼中的好领导好兄弟。6月的某一天,经过一轮爆破,浮石不断落在工作面上方,非常危险。士兵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进入工作面以消除风险。石志康看着战士们坚定的面孔说:“谢谢同志们,从年龄上来说我比你们大,我比你们更有经验,或者说我是最适合上去的人。”之后,他果断命令士兵撤退,并带领两名共产党员手里拿着撬棍冲上去。他们用手中的撬棍一个接一个地撬开浮石,以消除危险。最后一块浮石捡起来的时候,他踩的大石头突然滑了一跤,史志康惊得从悬崖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献出了自己28岁的生命。

在极其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兵团施工队和兄弟单位克服了山地响应、酷暑严寒、岩石坍塌、泥石流暴发,甚至断水断粮等难以想象的困难,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两个援助项目中,军团中有59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被安葬在吉尔吉特烈士陵园。后来都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有70位同志致残。

亲爱的战友们,你们是中巴友谊的使者和见证者,战友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1.《战友们用生命构筑中巴友谊(建军90年·老兵来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战友们用生命构筑中巴友谊(建军90年·老兵来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