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30日电记者从正在杭州举行的恐龙蛋研究与展示国际研讨会暨“海上丝绸之路”化石论坛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国内外截获和回收化石标本1万多件。

会议由国家古生物化石委员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文化厅主办,于29日至30日在浙江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李继江在会上说,近年来,我国国土部门在法规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国内外化石回收、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国务院发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后,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发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建立了化石发掘、采集、流通和出入境管理制度,编制了《古生物化石分类分级标准》等多项技术规范,成立了全国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和21个省级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从国内外共截获和回收化石标本1万余件,命名53个国家化石产地和17个以古生物化石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设立以古生物化石保护为重点的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广泛开展普及教育。

多年来,中国的大量古生物化石多次震惊世界,包括辽西的生物群、山东的山旺、云南的澄江、贵州的关岭,以及内蒙古、云南、河南、甘肃等省发现的大量恐龙化石。就像辽西发现的“羽状恐龙”化石和“辽宁古果”和“中国古果”化石一样,前者在鸟类起源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后者则见证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云南澄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化石群被国际学术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此外,中国的古生物化石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胚胎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硬骨鱼和颚骨动物化石、胎盘哺乳动物化石、灵长类动物化石等。

记者从国家古生物化石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生物化石,2015年中国古生物启动了丝绸之路化石科研活动,分为西北、西南、草原、东北、海洋五个方向。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1.《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