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学用藏文书写板练习。严梅照片

拉萨,8月4日9岁的藏族女孩达瓦·曲珍盘膝而坐,左手拿着木制藏文书写板手柄,右手拿着竹笔,正在练习藏文“日支派”书法。

棱角分明,美观端正,是藏文八大书法流派中的第一个。2008年,西藏书法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日校书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大项目。书法家扎西顿珠是日校书法的继承者之一,暑假在西藏图书馆免费教授书法。

“酱”藏书法严梅照片

大洼曲珍用竹笔蘸墨水瓶,写了棕色藏文字母。好奇为什么字体是棕色,记者问大洼曲珍。大洼曲珍笑着回答:“是加糖的酱油。”

多杰·群措,南京科技大学学生,整个培训期间在扎西顿珠做助理。她介绍说,用普通墨水在书写板上练习时“很容易被划伤”,而酱油加糖的“特殊配方”粘度高,适合初学者。

扎西顿珠7岁开始学习藏文书法,11岁师从尼日派大师尼木·云南塔什·多杰,13岁开始学艺。14岁考入布达拉宫,参与抢救修复布达拉宫羌巴佛堂难得一见的经典卷《丹珠儿》。

年轻的学生们认真地听孙翔的照片

扎西顿珠仍在从事经典著作的写作,但常用的是“金汁银汁”。他介绍说,最有特色的藏文书写颜料是“八宝墨”,由金、银、珍珠、珊瑚、海螺、红树汁、朱砂、绿松石研磨而成,能使藏文书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扎西顿珠习惯用“酱”教书法。自2002年以来,他在西藏医院教研究生和博士生书法,扎西顿珠免费教了200多名学生。他认为练功时“不限于小节”,高低墨不影响书法技巧的学习。相反,随手可得的“酱料”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藏文书法。

扎西顿珠教孙翔照片

这次藏文书法培训限30人,要求在8-11岁之间,但也吸引了很多“不合格”的学生参加。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援藏干部匡咏梅就是其中之一。她把扎西顿珠写的藏文字母放在笔记本里,不停地感叹“像一件艺术品”。

匡援藏前曾在京学习藏语,但苦于缺乏语言环境。到西藏后,她开始从英语口语中学习每一个单词,最近接触到了藏文书法。她认为“她是同期援藏干部中最好的藏族学者”。

1.《藏文尼赤派书法班开班:让"非遗"更"亲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藏文尼赤派书法班开班:让"非遗"更"亲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0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