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1965年新加坡刚刚独立,还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弹丸小国。但新加坡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勇敢,愣是让整个新加坡的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质一样的飞跃,迅速跻身成“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新加坡这个国家里面,居住着五百七十万的人口,其中华人就占据了七成左右,高达四百二十万华人。他们的语言系统,至今都是一个让人觉得神奇的存在。

华人居多的国家里面,新加坡的国语却并非华语,而是马来语。将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国家中,讲马来语的却不多,大多数人喜欢讲英语。而作为一个喜欢讲英语的国家,官方语言却有华语、泰米尔语、马来语、英语四种。

其语言体系之混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新加坡的历史有多复杂。也就是说如果在新加坡的道路上随便抓住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是华人,但他未必会说华语,可能是讲英语、马来语,甚至是泰米亚语。而且他还很有可能是南洋华人,说的也许是普通话、粤语、闽南语等。

新加坡的两代总理李光耀和李显龙为了语言这个问题,也是愁白了头发。但这两位对于新加坡该学习什么语却出奇一致,那就是华语。

李光耀更是在1979年就发动了“讲华语运动”,希望使用华语来作为大家的共同语言。

一直到现在,李显龙“子承父业”,在推广“讲华语运动”上竭尽全力。这似乎让人感到奇怪,新加坡这40年来为什么开始在“讲华语运动”上竭尽全力呢?到底华语对于新加坡是存在怎样的魔力?

一、守住自己的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讲华语运动”既然是跟语言有关,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言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文化于人,又是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臂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加坡的语言体系的历史,说实话,除了乱,还是乱。

新加坡一般有4个族群,华人、马来族人、印度裔和欧亚裔这些。华人如果真要细分出来比较复杂,但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南方三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所以这个人群集结了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福州人、海南人,以及娘惹等等。

南洋华人这个身份包含的语言支系实在太多了,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和广东话、海南话等等。

在新加坡的立国之初,拥有这么多种方言并不适合新加坡发展,李光耀甚至认为方言会导致华人之间的隔阂和内斗。团结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更何况是对于当时还一无所有的新加坡。

所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用了他的“铁血手段”,开始实行了“去华文运动”,新加坡境内的华文学校都接连被关闭了,英文成了大家的学习语言。为了以身作则,李光耀放弃了自己的方言——一口流利的福建话。

大家都开始讲英语了,华人之间的隔阂和内斗是少了,但是民族团结也少了,对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逐渐变少,李光耀这时候也察觉到问题所在了。

语言是可以直接和文化联系起来的,它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其背后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文化的载体和结晶。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直接象征文明,甚至我们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本身。

华人如果不讲华语,不就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而一个没有文化,抑或是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无法抬头挺胸的。

于是“讲华语运动”开始在新加坡境内兴起,政府出了很多鼓励政策来推动华人讲华语和学习华语,还专门打造一些说华语的电视频道,以及拍摄华语相关的电视剧。

国父李光耀希望大家在经济上已经过得去,不用再饱一顿饿一顿的日子里,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因为他认为新加坡人如果不会讲华语,一定会追悔莫及。因为语言是自己的根,李光耀说:“你要了解自己根。”

而李光耀之子李显龙对此的看法也一样,他认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为只有学习华语,才能和文化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毕竟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的人,是很难在当今社会下立足的。

二、经济基础决定华语“建筑”

新加坡从1979年发动“讲华语运动”开始,到现在已经42年过去。这项运动时隔四十多年依然被大力推广,跟中国腾飞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关系。

新加坡试图废除华语的时候,是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的新加坡一无所有,为了在国际上立足、赶上西方经济发展的快车,李光耀无奈之下才下令新加坡全部讲英文。

六十年代的中国,刚刚建国十多年,比当时新加坡的情况好不了多少。然而一直到1979年,为了促进生产力和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也成了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李光耀这样聪明的政治家,自然马上嗅到了“商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这一点没有任何人会否认,李光耀更是一眼就看出了中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会见了邓小平之后,李光耀便更加坚定了让新加坡人学习华语的决心。

当时新加坡的英文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于欧美国家的价值观都已经接受,因为加入西方阵营,才能够搭上欧美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发家致富之路。

李光耀自然也深知此理,但他知道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将来势必要实现经济上的崛起。只要让新加坡人知道华语具备的经济价值之大,他们就会自动去学习华语。

对此李光耀也直言不讳,先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确实更有经济市场。但从二战之后整个世界格局就已经变幻莫测,今天你当家,明天可能就轮到我当家。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崛起的可能,这是新加坡自己的历史佐证的。

从二战之后,世界的经济重心已经有明显向亚洲国家转移的趋势,亚洲国家的崛起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而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推动新加坡经济,这已经变成了历史。未来新加坡的经济靠的是中国和印度这两台发动机。

印度在疫情的影响下,由于骚操作太多,如今是否还是发动机,已经是个未知数。但中国如今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的体量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来说,可能不只是个发动机,还是个永动机。

当时的李光耀已经预知到了现在的中国,所以才会一直对新加坡人强调学习华语的重要性。毕竟如果会写华文,会说华语,将来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人,新加坡人在经济贸易上就可以抢占更多商机,争取到更多的生意。

为此李光耀还出版了一本书,在书里面详情细致地阐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的心得和体会,给广大学习华语的新加坡人画“考试重点”。

如今中国的经济体量摆在这里,连新加坡人自己都说,能够学习华语并使用华语,对于新加坡商人来说,确实是一份巨大的福气。

三、新加坡双语优势正在下降,讲华文活动如火如荼

“讲华语运动”推行的这四十二年中,对于新加坡的影响是巨大的。

新加坡的许多大学都有中文系,甚至还有孔子学院,华语教学课程在各大学校中,乃至教学机构,都是屡见不鲜的。

新加坡为此曾经做过一个数据调查,在千禧年时,新加坡采用华语对话的年轻人大概能占到58%,通过两年“讲华语运动”的推广之后,2002年这个占比就已经高达64%。

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对于“讲华语运动”的大力推广,当然也离不开新加坡人的努力学习。

不过这其中也有局限性,虽然新加坡人的华语已经能够做到在日常沟通中没有明显障碍,但是他们对于华文的阅读和书写还是存在很大的障碍的。

毕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这其中华语在新加坡人中出现了三十年的断层,那时候他们正热衷于学习英语,赶上西方经济发展的快车。

而且华语一直被看成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很多外国人在学习华语的时候都遭遇到很大的困难。

所以这也更需要政府更加锲而不舍的积极鼓励,以及新加坡人民更加专注努力地学习。

前两年李显龙在“讲华语运动”40周年的庆典上也提到了这点,为此他提出的建议是现在新加坡父母,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经常用华语跟小孩子沟通,潜移默化之间,让孩子掌握华语这门语言,也能保持孩子的双语优势,是一举两得的。

除此之外,李显龙也提到另外一个点,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去中国工作,这其中包括新加坡人。新加坡人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都需要跟中国人打交道,所以华语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如今有将近1亿的外国人在学习中华文化,汉语言文化也是在过去的十年里面,学生的增长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文化了。

从2008年开始,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的人就一直在急剧增长,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以及比2008年翻了超过一倍,已经超过了十七万。而俄罗斯早在2019年就已经将汉语言文化列为高考科目了。

并不是只有新加坡人看到了中国这头雄狮的无限潜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看到了,李显龙也提醒到:新加坡的双语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至于如何有效提高新加坡人民的双语优势,恐怕只靠新加坡人民努力学习华语是不够的。后续还是要靠新加坡出台更多政策来推广华语运动。这也是在这42年的新加坡历史中,很多运动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讲华语运动”却依然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原因。

如今新加坡人民在学习华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使用华语沟通的环境和机会。但相信新加坡政府很快就会推行具体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毕竟讲华文运动对于新加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西风原上]新加坡坚持推广华语42年,李光耀父子为何“转性”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风原上]新加坡坚持推广华语42年,李光耀父子为何“转性”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1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