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之间可谓是摩擦不断。拜登政府又是叫嚣着要追溯“新冠病毒起源”,公开喊话要追究中国的责任。又是为对抗中国狠砸重金,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另外,拜登还在G7上公开拉盟友对抗中国。

可以说,一时间火药味十足,中美关系似乎摇摇欲坠。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经贸层面似乎挺热络的,在最近两周的时间里中美便实现了三次对话,这又是释放的什么信号?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刚刚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通过话。

6月2日,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

这两次都是50分钟左右的视频通话,双方均未透露交谈细节,只发布了简短声明。中国商务部介绍称,两次通话有三个特点——双方沟通开局顺畅、求同存异是共识以及从务实解决问题入手。

6月10日消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当天应约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通话,就中美商务领域内有关问题和彼此关切坦诚、务实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中美商务领域对话交流十分重要,同意推动贸易投资务实合作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分歧。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工作沟通。

此次中美商务部长通话释放的内容虽然言简意赅,但从细节中也能看出,美方的确带有诚意,中美双方也谈得较为顺利。“坦诚、务实”依然是合作的主基调。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实际上,拜登政府十分清楚,中美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很高,如果经贸关系出了大问题,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所以,对比特朗普的“短平快”商人思维,拜登还是稍显客观一点。

拜登上台后,中国和美国相关部门就围绕经贸话题已经进行了多次沟通,虽然并非每次沟通都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有合作的意向总是比孤立要强。拜登政府应该是不想搞“脱钩”的,当然,这也是站在美国的利益点上考虑的。

与此同时,美国一边想着和中国做买卖,一边又在欧盟那里吹起耳旁风。一些美政客还在瞎掰,称“中国经济正逐步侵蚀欧洲的团结”,建议欧洲联合对华采取反制措施。

实际上,这种声音完全忽略了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开放的市场,一直给德国带来实惠,且并未破坏欧洲团结。日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0%受访企业计划于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较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

报告还指出,四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正在或即将加强在华供应链建设,约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报告有关数据充分体现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

这足以说明一切不过是美国在中间挑拨,见不得中欧合作罢了,但这对中国似乎并未造成太多的影响,但是,欧盟却很可能成为最大的输家。

当然,欧洲对中国看法不一也并不奇怪——如何定位和发展(对华)关系是欧洲面临的大挑战。这不仅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欧洲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存在“理解差距”。

同时,这也导致难以将中国单纯归为合作伙伴、竞争者或对手。由于意识形态影响,欧洲一些媒体和智库视中国为威胁,却忽略了双方合作与互利的历史。

不管欧盟愿不愿意承认,中国都将继续在科技、经济和政治上崛起。有机构曾评估,2022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超过60%。中国将继续扩大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中的影响力。

就在前一段时间,欧洲四国外长访华,这似乎也反映出中欧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不是常态,中欧关系中真正有生命力的是合作。欧洲四位外长访华和中方进行交流,说明中欧关系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当然,我们也希望中欧关系尽快回归合作的理念。

如果欧盟继续与中国对抗,它更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失去世界政治影响力。选择做美国的盟友,下场就是有福不能共享,有难倒是自己兜着,欧盟还是多长个心眼吧。(赵军)

1.《[时报看点]中美两周内三次对话,还在听美政客瞎掰?欧盟或成最大输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时报看点]中美两周内三次对话,还在听美政客瞎掰?欧盟或成最大输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1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