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国机长挺长时间,一直未敢下笔,谁都知道在影片上映之后的几天,各种影评及分析文章一定会在互联网的大浪里激起各种波涛,倒不是不想凑这个热度,确实是不知该从何处入手,以下的文字可能算不上影评,只能说是一些随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记录吧。
自己毕竟还算是在郭老师口中的那个主流的电影圈,所以在看完《中国机长》之后,没有太多情感上的思考,倒首先想起自己那卑微的“职业生涯”。自《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后,主旋律电影的定义及拍摄方法好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像从待在教室里必须做的练习册变成了同学们日益热爱的户外运动,想玩什么玩什么,不再刻意强调答案的对错,反而更重视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进步嘛?我不知道,因为我也是个思考者,但能够对观众产生这样的思考,对观众产生正确价值导向作用,我个人觉得这就是进步。
大牌、流量明星的使用,吸引年轻观众群体,增加投资成本,视听更具韵味、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着重刻画英雄背后的故事,人更有点人味,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人来说而不再依靠着一个神的形象振臂高喊出来,这种变化其实跟我一直坚信的电影理念倒产生了吻合,电影不就应该像是自助餐,给你提供了上百种菜品,你可以只吃荤菜,你可以只吃素菜,你可以荤素搭配,当然你还可以边大口地咀嚼着边大声骂着“这是什么破厨子,清汤寡水的!”
写到这,好像接下来不骂骂厨子都有点说不过去的意思了,但我还真没有那个意思,只是对我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点点小担忧和小迷茫,对于中国机长这部片子来说,倒没有贬义,已经有了主旋律电影的改变进步作为铺垫,中国机长就不会有太差的表现。
影片的剧情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飞往拉萨的过程中突遭险情并成功迫降,因为有真实事件的存在,因此如何在创作上进行艺术加工,肯定是存在难度的,一方面是要保证现实的真实还原程度,另一方面是要将普通人不熟悉一个行业事故做到让观众看明白。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成为电影IP,事件分量已经足够,那剩下的就必须要感动观众。说实话,导演刘伟强已经足够努力。主场景就是一架飞机,人员能够活动的地方都十分有限,人物的主动行动其实就十分单一,没有主动行动,人物刻画必然单薄。因此可以看出,导演在影片的节奏及人物处理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前期的时候先将人物出场的力度加大。
节奏拖长。保持着自律的机长、热情洋溢的副驾驶、同样有着丰富经验的备用飞行员、敬业但是一直有心事的乘务长、存在着不同价值的空姐,首先将人物鲜明化,最起码先让观众记住人物,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上了同一架飞机来执行这次飞行任务。接着再刻画典型乘客,头等舱的傲慢乘客、急着回家的藏族母女、看望战友的退伍老兵、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带着哥哥骨灰要回去落叶归根的弟弟。将背景完全放大,用快切的镜头交代出每个人物,展现一组群像。达到目的后没有做过多拖沓,突发事件展开,飞机玻璃突然破裂,接下来的操作不剧透也不过多赘言,这个必须要按照当时的真实以及航空的操作要求来还原。只是大致描述一下节奏,因为确实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
自动驾驶后节奏缓下来,备用飞行员出驾驶室调情,紧接着飞机玻璃破裂,机长报告后节奏紧张起来,副驾驶飞了出去,切到客舱节奏加快,乘务长、备用飞行员察觉气氛不对,切控制中心,调度员联系不上。驾驶室机长一边操作飞机,一边死死抓住副驾驶。再切回客舱,备用驾驶员艰难的要向驾驶室走去,面临难关。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或者说句不好听的是我来处理整个节奏的话,一共三个封闭空间,过程应该是驾驶室内部出现问题,控制中心介绍背景飞机失去联系,先将紧张感带起来,客舱空间不知情,驾驶室展开行动,调度中心行动,观众知情,控制中心解决问题,驾驶室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客舱知情后备用驾驶员连接客舱与驾驶室,驾驶室危机,调度中心一直努力联系,客舱慌乱情绪产生行动,机组逐一解决。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但是不得不说,难度很大,正如前面所言三个封闭空间,行业章程要求所有人不得离开座位,怎么展开这种急迫?
清晰的明确每个动作应该承载的功能,调度指挥室来渲染事件的紧迫与无助,背景交代清楚,3U8633现在完全是出于自救状态,驾驶室及客舱可以产生戏剧冲突,机组人员“内忧外患”,先要保证自己活下去的前提下临危不乱,完成使命。怎么刻画?快切、小景别、特写。机长的面部及手部特写、备用飞行员在进入驾驶室后不断摩擦着机长冰冷的身体、乘务长在发表完言说坐下后不断摩擦戒指的小动作,调度中心指挥员不断重复的3u8633,听到请回答。空姐伸出的大拇指。无疑导演在处理手段上是有想法的,通过细节来控制节奏,展开急迫,刻画人物。但这是不是中国机长高口碑的原因,是,也不是。
我一直认为导演的任何手段一定要依托于故事,在恰当的时候用了合适的表现手段,如果中国机长只是展现了机长在这种紧张的时刻完成了一次迫降,那是职业素养,或许也不会有这么高的票房,我上面说的也就是废话了,那电影要关注的是什么?那毫无疑问,肯定是人!
人的什么?用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叫共情能力,这可能也是我副标题起的一个原因,涉及生死,没有小事。也正是我前面所说的主旋律电影的一种改变,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可谁能简简单单、毫不犹豫的选择主动死亡,一念放下,但更多的不是牵挂在克制着我们吗?正如中国机长里面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在一架即将坠毁的飞机上,我们就能脱俗?主题表达上我不发表更多的言论,只是表述我自己的观点,在看完中国机长之后,想象一个规定情境:在有意识面对死亡的那个瞬间,你会想起谁?
1.《[歌五说娱乐]观《中国机长》有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歌五说娱乐]观《中国机长》有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