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从云南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移的十五头亚洲象。截至目前为止,它们似乎仍然在昆明附近徘徊,有很多无人机在远远地跟着它们。我对大象有特别深的感情,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全球化历史中的大象。

大象总共分为两种,一种是亚洲象或者叫印度象,另一种是非洲象。亚洲象的老家就是沿喜马拉雅山麓的丛林、印度全境、马来半岛还有东南亚的几个大岛。它们通常以20~40头为一个家族,群体生活。每个群体都由一头年纪比较大的大象率领,群体中其他大象都绝对服从。但也会有一些落单的、独自生活的成年雄象,这些大象相对比较危险。

人类很早就与大象产生接触,利用大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大象与人类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那里开始有了代表大象的图形文字,那些文字把野生大象和驯化以后的大象区分开来。公元前2000多年,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遗迹,今天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出土了很多小型印章。其中一枚印章中有大象图案,而且明确地标识出大象背上的鞍。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打到印度五河之一的杰赫勒姆河附近,遭遇印度波鲁斯国王率领的象兵,双方展开一场大战。所向无敌的马其顿方阵对战印度象兵,亚历山大大帝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但是亚历山大手下的士兵也是心灰意懒,所以东征到此结束。

公元前218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三年,北非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带着37头非洲象越过阿尔卑斯山,突袭罗马,这又是世界战争史上另一场经典之作。这些著名的古代战役都与大象有关。但是,大象从来只是被驯服,并不是像牛、马一样被驯化。如何区分呢?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大象在圈养中是不交配的,不会诞生后代。

驯化的定义是,某种动物在圈养中通过有选择的交配,使其逐渐与野生祖先有所不同,便于人类对它进行饲养与控制,最终为人类所利用。按照这个标准,不管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其实都从未被人类驯化。

著名生态学者戴蒙德就认为,在过去几千年里,大象从来没有被驯化,主要还是因为大象生长的速度太慢。没有一个牧场主会花上15年时间去等待他的牧群长到成年,这个牧场主不可能15年没有收入啊。而且亚洲象的预期寿命是50来岁,非洲象还要更长一些。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人类的预期寿命还不如大象来得长,所以更不可能驯化大象了。

人们确实需要使用大象的劳力,大家都认为从野外捉来大象加以调教,这要省钱和省力得多。捕获大象以后,一般进行几个月到两年的调教,大象就能变得驯服。接下来,大象可以任劳任怨地使用四十年。但是这个调教过程本身是非常残忍的。

东南亚的很多地区都形成了驯服野象的传统习俗,也有专门从事驯象的职业人士,代代相传。但是越来越多的动物权利人士一直在呼吁,放弃驯象。这就意味着要放弃使用大象作为劳动力,也不可能让大象做马戏表演,所以这个问题仍在讨论之中。

大象的符号意义

无论在中国还是印度,大象一直都被赋予特殊的政治含义与文化含义。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所以大家都特别喜爱。从汉代开始,天子卤簿也就是仪仗队伍中就特别喜欢使用大象作为前导,直到清代都是如此。而且大型陵墓前面神道两侧一般会安置成对的神兽,其中也经常包括大象。

乾隆皇帝甚至特别规定了大象浑身的装扮,尤其要求大象身上必须驮一个宝瓶。因为中国民间有一种常见的图案叫做“太平有象”,经常就是一只大象背上驮着一个瓶子,大家觉得这就意味着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乾隆就把这个符号变成真实了。

历朝历代,中国南方的藩属小国在向中国朝贡时,也都喜欢送大象。据统计,《元史》中记录周边国家、部族、藩王或者将领向元朝进贡大象的活动多达38次,每几年就有一次。而到了明代,更是掀起了进贡大象的高潮。根据《明史》记载,在明朝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占城、安南、暹罗、真腊、满剌加等32个国家总共向明朝进贡已经驯化的大象多达81次。

那除了政治以外,宗教也与大象有关系。佛教从创始阶段就与大象联系在一起。据说佛祖释迦摩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做了一个梦,梦到六牙白象飞入怀中,后来就怀孕生下了释迦摩尼。所以后来白象就成为菩萨的譬喻,象征着至高的力量和智慧。比如中国人熟悉的普贤菩萨,坐骑就是一只法力无边的白象。在早期的中国史书中,干脆把佛教称为“象教”,因为它与大象的关系实在太密切。而在印度,则有一种重要的崇拜,崇拜一尊象头神叫做伽内什。

在印度神话系统里,伽内什是湿婆大神与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的儿子,因为一次事故变成了象头人身。它浑身有四个手臂,坐骑是一只老鼠,但只有一根象牙。为什么他只有一根象牙呢?据说伽内什听广博仙人讲述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就想把这个故事抄写下来。没想到这个故事太长了,笔都写坏了,故事还没有结束。伽内什就把自己右边的象牙折断,沾上墨水,继续书写《摩诃婆罗多》的故事,终于把它写完了。

所以在印度,大家都觉得伽内什是智慧的象征,有点类似中国的文曲星。在重要考试之前,大家都会去祭拜伽内什。我见过很多印度学者,也喜欢在办公室门口贴伽内什的画像,也许是希望它能为自己的研究带来灵感。

大象的经济意义

虽然亚历山大大帝就见过大象,而且他曾经把大象送回马其顿,而且送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做研究。古罗马的竞技场里也一直都有大象。但毕竟欧洲不产大象,所以老百姓接触大象的机会不多。

地理大发现之后,往返欧亚的船只经常带回一些珍稀的动物,其中就包括大象。一头大象在1550年左右来到了奥地利。根据记载,1642年的比利时根特,1765年的英格兰,1770年的西班牙马德里,1774年的意大利,老百姓们都曾迎来大象。所以18世纪以后,大象在欧洲变得不那么珍稀了。很多欧洲人都见过大象,但是我们已经很难搞清楚那些年欧洲人民见到的是多少只不同的大象,还是可能有同一只大象被运来运去。

欧洲人除了把少数大象运回欧洲,装点自己的动物园以外,更多地开始考虑如何在亚洲殖民地,更好地利用大象为自己工作。现代意义上的马戏团要到19世纪后期的美国才兴起。而早在英国人开始统治印度之前,在整个东南亚,印度、缅甸、泰国等各个王国都一直就大量使用大象,它们既是战争机器,也是仪式摆设。

莫卧尔王朝的开国皇帝巴布尔就是一个驯象高手。他有一本回忆录叫做《巴布尔回忆录》,里面专门有一章介绍亚洲象的知识。他的孙子阿克巴大帝又是一位驯象高手。莫卧尔王朝在阿克巴手里达到了鼎盛。据说阿克巴通过继承、捕获等各种手段,确保他身边总有数千头大象。今天有很多描绘阿克巴功绩的细密画,大象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但是莫卧尔王朝很少自己捕获、驯化大象,他们更多是从南方的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购买已经驯化的大象。锡兰从亚历山大时期就开始不断地向北方的印度王国出售大象。而到了16世纪,葡萄牙人、荷兰人与英国人先后开始介入锡兰的大象贸易。

1517年,葡萄牙人在锡兰沿海的科伦坡建立一个港口,并沿着海岸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土著的僧伽罗人不得不迁移到内陆的康提,开展对葡萄牙的反击。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初只对锡兰所产的肉桂感兴趣。但1636年,康提国王邀请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来到锡兰,商量共同抵抗葡萄牙的大计。1656年,荷兰人在科伦坡击败了葡萄牙人,从此荷兰人成为锡兰经济真正的统治者,统治时间长达一个半世纪。

在荷兰统治期间,他们就不断帮助锡兰出口大象。从锡兰某个地区的一份记录来看,1666年在一个荷兰管辖的象园里捕获了96头大象,1681年捕获了270头,1690年捕获了160头。这些大象的归宿一定是出口。到了19世纪末的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人开始占领锡兰,1815年彻底消灭了康提。英国人接手了荷兰人的事业,继续捕捉和出口大象,每年捕获的大象多达数百头。

随着英国控制的土地不断向东延伸,进入到印度东北阿萨姆地区和缅甸,英国人终于发现,大象在这些地区太重要了。在与缅甸发生冲突的时候,无论缅甸军队还是在印度的英国军队都大量使用大象来运送枪支、修建道路和桥梁,并在马匹和车辆无法使用的地方用大象来运送人员。

因为这些地区每逢雨季就彻底淹水,而在旱季则成为泥泞不堪的沼泽地,非常难走,也难以修建道路。一旦没有平坦道路,马的行动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这时候,大象可能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人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机,那就是种植茶树,生产茶叶。

英国人非常热爱喝茶,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全世界都只有中国出产茶叶。为了获取中国的茶树,英国人可是动足了脑筋。有关茶叶的故事,大家可以回去参考《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三季中有关茶叶的部分。

最终,英国人成功地在阿萨姆和临近的大吉岭地区种植了茶树。大吉岭在山区,海拔比较高,茶叶的品质更好;阿萨姆海拔比较低,但种植面积更大,产量也更为可观。英国人布鲁斯创立了专门生产茶叶的公司,叫做阿萨姆公司。

茶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这一点恰好是印度的优势所在。布鲁斯用很低的价格招募劳工,在阿萨姆的茶叶种植园里劳作,生产出大量红茶。可是他面临最大的困境,是如何把生产完成的茶叶运出阿萨姆,第一步要先运到加尔各答,第二步还要装船运回英国。

最初布鲁斯想从东印度公司借用大象,但是遭到了拒绝。东印度公司自己也没有多少大象。接着,布鲁斯又想从其他地方购买已经驯化的大象,还是不成功。最终布鲁斯决定,既然阿萨姆地区也是亚洲象的重要活动地区,阿萨姆公司干脆自己抓捕野象,驯化野象,而且专门训练野象运输茶叶,把大象变成运输阿萨姆茶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阿萨姆公司研制出一种特殊的象轿,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大象身上,然后再把茶叶箱子绑在象轿上。这样一来,一头大象身上可以背负6箱茶叶,不管怎么运动都不会散落。

此外,阿萨姆公司后来还特别研制出一种用大象拉的运货车。这种运货车有四个轮子,一次性可以装54箱茶叶,重量超过5000磅。他们驯化野象越来越熟练,后来专门派人抓捕野象、驯化野象,运输茶叶都用不了那么多,于是就高价转卖。转卖驯化好的大象,后来这成为阿萨姆公司除了茶叶以外另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阿萨姆公司设计了一个标志,就是一棵茶树和一头大象。早期的标志上,周围还围绕一句格言,“凭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努力工作”。

阿萨姆的茶叶品质并不高,但以价格低廉、口味强劲著称,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深得普通劳动者的喜爱。而大象标志也随着阿萨姆茶叶广泛流传。直到今天,很多西方的茶叶品牌仍然喜欢用大象作为标志,这都是延续了阿萨姆茶叶的传统。阿萨姆地区茶叶的发展,单纯依靠大象终究是不够的。后来,这里逐渐修筑了公路,蒸汽动力的小船也可以航线在这里的复杂航道上。所以,在阿萨姆的平坦地区,大象的用途已经被机动车辆所代替。但是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运送重货,还是非大象不可。

阿萨姆临近的缅甸并没有发展出大规模的茶叶种植园,但是另一种行业逐渐崛起,其中也少不了大象的帮助。那就是伐木业。缅甸的柚木非常有名,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柚木生长在树林里,交通极为不便。伐木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大树砍倒,但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木料运出森林,一直运到可以水力运输的地方,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缅甸人民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传统做法就是运用大象来运输。大象可以默默地拖着砍倒的原木在森林里行走,一直把原木拖到水边。有些原木重达四吨,而拖行的平均距离也有两英里。到了水边,在工人的指挥下,大象还会将原木推上船,堆放整齐。

在缅甸传统里,看管大象的象夫不会虐待大象。大象的工作时长有限制,他们还会给大象的食物里添加脂肪、甘蔗甚至面包。所以在缅甸森林里劳作的一些大象甚至能活到75岁以上。相比于动物园,这些大象还是幸运多了,欧洲动物园里的大象很少能活过40岁。

大象在当代

大象可以为人类提供军事战力和劳动力,但现代人越来越不愿意使用大象的这些能力。1861年,非常向往美国制度的泰国国王拉玛四世得知美国内战情形之后,写信向林肯总统建议,表示泰国可以向美国提供了大象,参与美国内战。林肯总统婉言拒绝了这项提议,并向拉玛四世解释,目前无论在水上还是陆地,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都是蒸汽动力的运输设备。使用大象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可是林肯总统的话,说得还是有点早。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缅甸战场上,在这个到处都是热带雨林和沼泽地的可怕地区,机动车辆完全施展不开,对战双方的英军和日军又都毅然使用了大象。

英军司令威廉·斯利姆在反攻时特别组建了大象队,也招募了一批优秀的驯象师。斯利姆称赞这些沉着冷静驯象师是“真正的缅甸人”。日军中原本也有大象,但是日军的大象纷纷倒毙在英国空军的机枪扫射之下。

斯利姆沿路追击,把日军慌乱中丢弃的大象不断地纳入麾下,大象队伍一路壮大。大象喜欢吃盐,威廉斯就派人在空投补给物资时多投盐袋。一路上,很多大象也难免受伤,斯利姆还专门为这些动物建立了一所野战医院。

据统计,缅甸战役期间,缅甸约有4000头大象死于战火中。到了今天,基本没有大象再用于军事目的了。缅甸的森林里,还有一些大象担负着运输木材的工作。但随着政府对于伐木和木材出口管制日趋严密,绝大多数原本从事木材搬运的大象也都失业。滥用大象的劳动力,不再是当今社会主要关心的问题。

但是围绕象牙的盗猎,仍然牵动很多动物保护者的心。在16到18世纪,平均每年从非洲运出的象牙超过100吨;印度虽然是大象活动地区,但也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象牙进口国,莫卧尔王朝后期,印度每年进口象牙多达250吨,很多象牙都是在莫卧尔王朝的工作坊里经过精心雕刻后再运回到西方。欧亚之间的世界贸易将欧洲对象牙制品的需求扩展到梳子、刀柄、国际象棋、镶嵌家具等上百种。

另一个大量消耗象牙的产品是钢琴。钢琴的白色琴键都使用多孔的、富有质感的象牙制成,每副琴键大约需要一磅半的象牙。英国在19世纪后期,每年进口约500吨象牙,大约占到全球需求量的一半。这些数量的象牙,意味着每年都有65000头大象死亡。

总结

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今天的钢琴不再允许使用象牙制作琴键。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正式宣布停止合法的象牙贸易,神乎其技的牙雕技术也已成为历史。大象终于可以恢复原本的动物属性了。

1.《[李畅雷说文化]大象与人类:为什么大象会成为国际贸易商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畅雷说文化]大象与人类:为什么大象会成为国际贸易商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