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反外国制裁法共有16条,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随后,#反外国制裁法表决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全文#、#外交部回应反外国制裁法立法#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直呼这是中国人期待已久的重拳反击,各种解读纷至沓来。

观点一:从行政手段到立法,反制裁实现有法可依

无论是去年确定的《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还是今年通过的《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都是行政法规。在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层面上的反制裁措施在法律上位阶较低,法律效果也不甚明确。我们缺乏一部综合性的国家法律为反制裁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撑和立法上的授权。此次反外国制裁法把这些行政法规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通过全国人大立法执行,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外部势力对华恶意制裁的专业反外国制裁法。反外国制裁法完善了我国的涉外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曲博在直播港澳台连线采访中表示,反制裁上升为国家意志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我们坚决反对干涉我国内政,反对“长臂管辖”的坚定决心,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二是此前实体清单和反对“长臂管辖”具体措施,都有被动应用性质,反制裁法让我们处于更主动地位,能起到强烈的威慑和喝止作用。

不少专家预测,反制裁法会有更全面的法律措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在反外国制裁法通过后,相信中国有关部门还会出台、修订或整合相关法规规章,为新法补充执行工具,进行精细的规则配套,建构完整有力的反外国制裁法律体系。商务部去年9月已经推出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今年1月发布阻断外国法律不当域外适用的“阻断规章”,这些已有机制依托更加权威和系统化的反外国制裁法,可整合升级,彼此呼应,精细协作,有望产生体系性的反制裁规范力量。

观点二:有的放矢,反外国制裁法具有多重意义

依托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中国有了更多反外国制裁的细化工具。

环球时报认为,新法将提供一系列反制裁工具,并将起到强大威慑作用,提前警告下一步可能对华采取非法制裁行动的外国政府,以及推动、参与对华制裁的有关外国机构和个人。他们如果一意孤行,必将成为中方反制裁的直接报复目标。

北航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分析,这部法的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产生作用。一是阻断。及时阻止外国非法制裁可能产生的损害,让那些制裁不发生效力。二是反制裁。对于对方的制裁,我们将根据需要选择同等制裁,或者让对方更加痛苦的反制裁。

此外,反外国制裁法为它国反制裁树立榜样,在这部法律还未出台时,俄罗斯有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以立法形式进行反外国制裁,这种方式值得俄罗斯参考借鉴。

观点三:提升自信心,这是网友期待已久的重拳反击

反外国制裁法是中国人期待已久的立法,他的通过不仅体现出中国国力的增强,也极大提升中国人的自信心,网友们直呼“干的漂亮”“大快人心”。微信公众号“迷彩虎”发文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名正言顺的公开直接通过法律对美国等扰乱中国安定的国家的制裁,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20年前,任凭谁也无法想象的,因为20年的中国与美国还有着天壤之差,根本无法与美国争斗,可如今中国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披着的“合法外衣”对中国指指点点了。

网友“七月稻花香”高兴地留言表示,这个反制裁法好,反制裁未必是同一领域制裁对方,可能是其它领域制裁。那就会影响到国内某些人的利益。让别人长臂管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早就期待一部这样的反外国随意制裁中国的法律。

1.《[红网]舆论热议《反外国制裁法》具有多重意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网]舆论热议《反外国制裁法》具有多重意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