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开了个会,还搞了个扩大会。
会后发表了美国特别想要的那份联合公报。
外界曾批评G7“太欧洲”,这次鲍相才特别要邀请印度、韩国、南非、澳大利亚4国来平衡。
就算3个是亚洲国家,也坚决不邀中国。
7+4,算下来已经11国,这和G20还有什么区别?
说来讽刺,支撑峰会能举办的新冠检测试剂,还是中国制造。
报道会议的欧洲新闻台记者杰克帕洛克发现,在G7峰会上,每天都必须要做新冠横向快速流动自我检测。
而这个检测包的包装上,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这位欧洲记者调侃说,“西方列强们仍然需要来自东方的一点点帮助”。
有人讽刺说:“虽然这次G7峰会的主题就是破坏‘一带一路’和针对中国,但中国依然希望,这次会议能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
没有中国帮助,这届G7会开成一届“超级传播者”!
对于这个7国峰会,一如预期,中国被广泛关注。
既然这么关心中国,何不请中国也到会参加呢?
真理越辩越明。
否则,会后私下发个公报,就算用次再狠,也是一面之词,实属“胜之不武”。
从G7前身G6成立以来,36年来第一次在峰会联合公报中,塞进涉台内容。
为了敲打中国,美国煞费苦心。
至于文字和口头上的所谓“抗中”,未来是否会化为更多实质行动,就是个更大未知数。
有一个人非常关键:马克龙。
从站位上,他在合影中是第一排,紧靠C位。
圆桌会时,紧挨着东道主约翰逊而坐。
作为G7中的“非英语系国家”,他的角色和立场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欧洲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声音。
别看会议期间,拜登和马克龙勾肩搭背,关键看他在峰会后的单独记者会上说什么,这才是重点。
马克龙说,G7不是敌对中国的“俱乐部”,他认识到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等议题上,离不开中国。
在1970年代G7开始时,这7个国家的GDP占全球的80%,但现在只有40%。
马克龙之前也曾发出信息告诉美国,欧洲没有追随拜登的明显愿望,就是“回到冷战的逻辑”,在与中国关系上,欧洲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其政策是“既不成为中国的附庸,也不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结盟”。
马克龙比拜登更年轻,也更清醒。
中国是全球经济规模排名第二,没有受邀与会,可是G7想要解决的全球问题,没有中国参与,马克龙清楚行不行。
2008年金融危机时,单靠G7无法因应,必须要扩大成为G20,纳入像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才能够囊括主要世界经济体。
如今,疫情叠加经济困境,G7想独对,太自不量力。
没有中国这个重磅入席,就想独自开席?
G7代表在开会讨论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时,东道主甚至要把会议室四周的所有网络和Wi-Fi切断,让与会的领袖与外界断绝通信。
当然,过去曾短暂纳入俄罗斯,成为G8,后来又排除俄罗斯的与会。
如此看来,中国参会也是困难的。
G7不仅不争取中国的合作,美国要把它变成对抗中国的“旗舰组织”,只不过7国各打各算盘。
结合马克龙表态和联合公报看,G7内部对中国所谓的焦虑有某种“共识”,但对华强硬并没有共识。
就算美国政客做足铺垫,在感情、价值观上极力拉拢,对中国能够下手和发力的,也无非就是这些,而且还是基于拜登将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
整份公报只提及中国3次,显示欧洲大国们对向中国采取对抗性姿态仍有所迟疑。
峰会的效果,是否如美国预期,美方内部会有一个评估,但从目前阶段看,如果美国要追求的是以合力抗中的效果,只能说,性价比太一般了。
体现的正是想抗中却又无法“去中”的尴尬。
马克龙那句“不再重回冷战的逻辑”,其实是对G7公报釜底抽薪式的否定,在他眼里,“美式定位”不代表真正潮流,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和G7的作用。
潜台词是,西方和中国的关系定位,不如听听他的建议。
虽然拜登人回来开这个七国峰会,所谓“美国回来了”最佳舞台。
但美国一呼天下应的能量回不来了。
拜登的能量大测试,基本止步于此。
G7是一个怪怪的“非常6+1”,美国和6个各有心思的盟国互动,但这个指挥棒,已经协奏不出和谐音调。
要怪,只能怪G7的这几届指挥都不行。
#G7峰会#
1.《[蒋晓峰Terry]G7扩大会开成G11,没有中国这个重磅入席,就想独自开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蒋晓峰Terry]G7扩大会开成G11,没有中国这个重磅入席,就想独自开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