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通史:法国对突尼斯的经济殖民

关键词:突尼斯地产开始对外出售、突尼斯战役

前因:突尼斯地产开始对外出售

1861年,法国疯狂买入突尼斯土地,在法国政府的倡导下,大量法国移民来到突尼斯。

▲突尼斯地形图

后果:突尼斯战役

1943年在突尼斯发生了英法美对峙德意的突尼斯战役,农业理事会为法军提供大量食品支持。

▲突尼斯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

详细过程

一、马西科特建立了农业理事会

1890年,由法国人任命的突尼斯总督马西科特建立了农业理事会。农业理事会的职责,主要是选择土地,确定土地价格。

为什么马西科特会选择在一个陌生国家建立一个颇具资本主义特色的农业理事会呢?在当时的欧洲国家中,法国借贷行业发达,信贷商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得到了保护领地所有地产的88%。

土地多不代表发展顺畅。虽然突尼斯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法国在突尼斯的1万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还不到1500人。同样是外来殖民者,意大利人不仅从事农业生产的比率高,且人口数量多,对土地的控制性强。所以大部分土地是由突尼斯当地的租户和佃户以及意大利人耕种。

为与意大利和突尼斯本地人进行竞争,法国需要向突尼斯进行大量农业移民,而移民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办理土地购置手续。以此为背景,法国对突尼斯的殖民开拓开始了。农业理事会便是主导这场运动的重要机构。

由于这场运动是由突尼斯总督主导的,所以突尼斯人不敢强烈反对,但不少突尼斯人却对法国怨气越来越大。运动伊始,马西科特就将突尼斯市附近数千顷的国有土地上市出售。

▲突尼斯的橄榄树林

二、农作物的种植也激发了殖民者与突尼斯人之间的矛盾

从1892年到1914年,法国殖民者把25万公顷的土地转到自己的名下,总占有数达非突尼斯人占有数的84%。其中绝大部分用来种植葡萄与橄榄。农作物的种植也激发了殖民者与突尼斯人之间的矛盾。

橄榄树最为明显,在萨赫勒,小型私人农场蓬勃发展,但被时任农业主管保罗·布尔德强制开垦并出售。这损害了传统突尼斯农民的利益。土地所有者与突尼斯农民租户约定果树结果后双方平分收益,但税收大部分由后者承担。且在此区域放牧的游牧民族利益受损,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激化了本就脆弱的殖民者与当地人间的关系,增强了突尼斯农民的反法情绪。

商业方面,马西科特为了获得突尼斯农产品的贸易,实行新的关税制度,取消了许多突尼斯进口商品的关税。天时地利人和,几年后的意大利与英国放弃了在突尼斯的最惠国条款,法国占据了突尼斯进出口份额的60%。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法国本土能够买到便宜的农产品,突尼斯的法国人能够进口到便宜的机器,农业更加高产,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商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铁路等基础设施和矿业的发展。为解决农产品运输问题,突尼斯政府承担了延申铁路主干线的工作,这对于法国殖民者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马西科特(?)

三、法国殖民者对矿业的垄断

同时进行的,还有法国殖民者对矿业的垄断。在马西科特的授意下,法国殖民者凭借自己强大的资本,联合多家公司及个人,于1897年建立了加夫萨磷酸盐及铁路公司,最终获得矿山及铁路的90年经营权。

但矿山与突尼斯人完全无关,他们不是投资者,甚至连工人都不是,殖民者以靠不住为由把他们排在劳工的最末位,在法国,意大利,摩洛哥等移民之后。这些进一步激发了突尼斯人对法国人的抵触。到1907年青年突尼斯党建立时,这种不满就以频繁的冲突事件形式表现出来。

马西科特建立的农业理事会方便了法国殖民者对突尼斯的蚕食,顺理成章地对突尼斯进行资本输出。对于法国殖民者来说是一个十分受益的机构。但这也形成了隐患,法国人在不断挤压突尼斯人的生存空间,导致后者被迫搬迁,一如美国西进运动中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

▲美国西进运动

结论:

农业理事会是法国尝试对突尼斯进行农业控制的开端,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后来工业、矿业的控制奠定了基础。使突尼斯成为法属殖民帝国的重要部分。

参考资料:《突尼斯》、《法国殖民者》

1.《[浅析突尼斯历史]突尼斯通史:法国对突尼斯的经济殖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浅析突尼斯历史]突尼斯通史:法国对突尼斯的经济殖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