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 (李京泽)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近日在重庆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着眼下个三十年,对中国和东盟未来发展提出六条建议,助力双方关系提质升级。

1991年,中方应邀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正式开启中国和东盟对话进程。30年里,双方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有分析人士指出,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相约重庆进行面对面商讨,本身就体现了各方对发展中国—东盟关系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回首过去,王毅指出,这离不开双方始终把对方放在对外关系的首要位置;始终以民为本,聚焦务实合作;始终秉持伙伴精神,携手应对重大挑战;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始终以大局为重,把分歧放在适当位置。

展望未来,王毅提出深化抗疫合作、推动经济复苏、提升关系水平、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坚持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弘扬亚洲价值等六条建议。受访专家认为,这六条建议着眼当下,放眼长远,为中国—东盟关系进入新阶段打下基础。

抗疫、恢复经济是重中之重

眼下,东南亚地区的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抗疫合作仍然是中国和东盟合作重点。今年5月以来,受南亚地区疫情扩散影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疫情再度告急。对此,王毅说,我们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尽己所能向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回应各国的需求。

“加强疫苗研发、生产、采购、接种、监管合作,打造区域疫苗生产和分配中心,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具体举措恰逢其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在全球新冠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中国疫苗已成东盟国家提升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的重要依靠。

恢复经济亦是会议重点。继去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后,东盟今年继续巩固“领头羊”地位。如何乘势实现疫后经济复苏,王毅指出,要抓住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对此,许利平分析称,疫情反复对东盟国家服务业、供应链等造成冲击,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兴产业突破物理阻碍,是双方经济合作的有利抓手。

妥善管控分歧、应对外部杂音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分析人士指出,挑战主要包含两方面: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的岛礁主权争议以及域外大国对两者合作的干扰。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认为,应对两大挑战需要从中国东盟三十年相处之道中找寻经验,以不变应万变。

对于邻居之间难免的磕磕碰碰,王毅指出,中国和东盟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建立起多层次沟通对话机制,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保持了友好合作的大方向。郭延军说,中国和东盟秉持相互尊重、妥善管控分歧这一相处之道,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或将成为中国东盟有能力、有智慧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平稳定的一个例证。

除了区域内部分歧,外界的杂音亦时刻考验着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许利平说,面对域外国家对两者合作的攻击、抹黑,而立之年的中国—东盟关系应更加成熟稳重,保持定力,不为所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从来不附有任何政治条件,也不存在任何所谓“陷阱”。双方合作基于本国国情,聚焦各自发展目标,惠民生、可持续。

坚持多边主义、弘扬亚洲价值

在受访专家看来,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同时也应该正向影响世界。这其中,坚持多边主义、弘扬亚洲价值被视为主要着力点。

继新年出访东南亚、4月邀请东盟四国外长“联袂”访华后,王毅在中国与东盟互动的外交场合再次倡议坚持多边主义。郭延军认为,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边主义的进程,维护了多边主义权威,对完善全球治理是有益的促进。

对于弘扬亚洲价值,郭延军指出,中国和东盟互为近邻,历史渊源深厚,文化相通相近。双方根植东方传统,在文明互鉴中弘扬亚洲价值,或为当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参考。

目前,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在双边层面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王毅建议,在此基础上,双方可探讨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

“正如过去三十年一样,中国和东盟坚持合作发展,总结经验、坚守原则,将关系提升至更高的水平是水到渠成的事。”郭延军说。(完)

1.《[中国新闻网]“三十而立”的中国—东盟关系如何步入下个三十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新闻网]“三十而立”的中国—东盟关系如何步入下个三十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2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