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正在云南上演的一路“象”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英国《每日邮报》在报道象群小憩(power nap)时,留下温情一笔,“可以看到三头成年大象围着一头小象躺成三角形,像是为了保护它,用象背营造了一个让它安安稳稳睡觉的窝”。

这一幕是不是也让你想起家庭的温暖?事实上,大象之所以格外能唤起我们的共情(empathy),原因之一就是和人类一样,它们也能建立关系紧密的家庭式族群。另一重巧合是,亚洲象平均寿命65至70岁,雄象到了10至17岁、也就是性成熟时,就会离开生养自己的象群,这也与人类成年离家的年岁大致相当。

但如果成年后迟迟不离开父母呢?有数据显示,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似乎越发普遍。

在韩国,选择一直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成年人被比作另一种动物,“袋鼠族”(kangaroo tribe)。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近日在报道“袋鼠族”时特别提到,“这一名称让人联想到成年有袋类动物还没离开妈妈育儿袋的画面”。韩国国家统计部门最近报告说,韩国30至40岁的未婚人口中,有超过半数仍与父母同住。

“袋鼠族”并非韩国独有,只是到了英美社会中,换上了另一个源自澳大利亚的名字,“飞去来器一代”(boomerang generation)。和“袋鼠族”略有不同的是,“飞去来器一代”既包括从未离开父母,也包括离家后又搬回的成年子女。英国《卫报》2020年10月援引调查数据说,英国20至34岁、无子女的成年人中,接近2/3属于“飞去来器一代”。

无论是“袋鼠族”还是“飞去来器一代”,这一群体的持续壮大固然有着现实原因:无力支付独立居所、生活成本一路走高、体面工作无处可寻等等,不一而足,而从2020年开始暴发的新冠疫情又加剧了这些问题。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为他们贴上“当立未立”(a failure to launch)的标签,几代同堂也有相当实际的好处:生活费和家务可以分摊,家人之间可以相互照顾。当然大家庭中难免有更多争吵,每个成员也势必要放弃更多隐私,但这未尝不是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增进了解的方式——毕竟父母永远是你的安全区,即使不一定是舒适区。(张熠柠)

1.《[参考消息]「双语汇」“袋鼠族”与“飞去来器一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参考消息]「双语汇」“袋鼠族”与“飞去来器一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