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4月,阿富汗战场,一位头缠绷带的苏联飞行员正大口喝着伏特加,面色忧郁。

收音机里美国之声正报道着乌克兰普里皮亚季的核电站爆炸事故。

一个小时前,他的直升机被美国人生产的“毒刺”导弹轰成了渣,在坠机的山谷里,除了他,整个小组的特种兵都被阿富汗游击队射杀。

他看着自己习惯性发抖的手,感觉自己跟这世界一样,即将崩溃。

这时候他的长官走进帐篷,带给他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他现在就可以回国了。

坏消息是他到家前得去切尔诺贝利上空飞上两个小时,用硼砂把核电站炸开的4号核反应堆堵上。

如果他拒绝,他得在阿富汗再服役两年。

大学选修过核能专业的飞行员扔掉酒瓶,低声跟他的长官说,再给我一架“雌鹿”,毒刺,算不得什么。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或许是段子),当时摆在许多苏联军人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去阿富汗服役两年,要么去切尔诺贝利待上两个小时,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很多人在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残骸上只工作了两分钟,而这两分钟人体受到的核辐射,已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剧照

2019年,HBO出品的高质量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它用五集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灾难,豆瓣评分高达9.6。

剧照

事故的发生源于一个旨在提高反应堆安全性的实验(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本该在白天进行的实验(重大实验一般放在白天做,操作员有更清晰和敏捷的思维),因为一系列原因放在了凌晨(剧中则是因为运行主管要完成政治任务)。

实验中,操作员的一个误操作让反应堆几乎停堆,而主管阿基莫夫为了继续完成实验,违反规程,强行命令操作员提升功率,将抑制核反应的控制棒几乎全部抽出。

这时,反应堆的热功率短时间内升至额定功率的100倍,而这时控制棒本该紧急落下,可因为反应堆过热,控制棒的插入孔变形,造成控制棒无法正常落回,悲剧发生。

剧照

爆炸的四号反应堆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释放的辐射量大概为广岛原子弹的400倍,这起事故直接造成31人死于急性原子病(官方数字,值得商榷),成千上万人被辐射造成的疾病困扰终生。

但是作为美国的HBO显然夹带了不少私货,剧中指出,苏联政府有意隐瞒事故,而造成了许多平民未及时撤离,这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受限于当时的辐射检测技术和人们对核能认知,很多事情不可避免。

剧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批进入现场的消防员,他们一开始认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他们在爆炸发生的5分钟之内便开展了灭火工作,短时间内就扑灭了机房内燃起的大火,无疑,英雄他们当之无愧,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切尔诺贝利反应堆的堆型为RBMK,而我国主流核电站堆型为压水型,两者不能同日而语,一些自媒体近期为曾日本排放核废水的热度,发布了很多夸张和不严谨的文章和作品,不免对读者造成了误导。

当然,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依旧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不管它让观众有多真切的紧张感,我们需要认清的是,这绝不是一部纪录片,而只是一部灾难片。

1.《[影子説电影]《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影子説电影]《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