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6月17日电(记者张毅荣 张远)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活动日的主题是“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在健康的土地上重建更美好家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土地恢复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期待中国与世界继续分享交流相关经验技术。

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扎草方格固沙(2007年10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蒂奥说,土地退化是全球性问题,目前世界上约40%的陆地和多达32亿人直接或间接受到土地退化的影响。将退化土地变成健康土地事关经济复苏。在一些国家,国民经济的80%依赖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投资土地修护就是投资“强劲、有韧性并能抵御气候变化和干旱的经济”。

蒂奥表示,中国是“土地修护方面极其先进的国家之一”,“我到过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一些石漠化的地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工人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内运输苗木(2013年7月11日摄)。(新华社发)

他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如何在土地修护过程中创造价值链,并从中受益。私营部门在贫瘠的土地上投资使其恢复健康,使发展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成为可能。当人们能从努力中获益,就会关心自然,理解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蒂奥表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土地退化问题至关重要,“这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的事情”。他说,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很多很好的经验案例。另外,中国还有先进科学技术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交流。

他表示,评估数据显示,通过恢复和保护相结合,使用已被证明有效的做法改善土地管理,将恢复全球超过50亿公顷的土地,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持水能力,并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储存,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并从整体上增加农民的收入。

蒂奥说,“这些都不是乌托邦式的设想”,人们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构想,但这需要世界各国领导人下定决心才能做到。

1.《[新华社国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机构负责人: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土地恢复经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华社国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机构负责人: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土地恢复经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