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实验,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惊讶。

如果您耐心的一点,你也会为之震惊。

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给每位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调查表。

第1份调查表是这样的:马拉地区的食品短缺,影响着300万的儿童;赞比亚地区长年干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的人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100万的人急需要食品的救助。

而另一份调查表: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写了这样一段文字,罗西是一个来自非洲的7岁女孩子,她过的极度贫穷,生活面临着挨饿的危险,如果可以,您的经济救援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基金会将与罗西的家人以及社区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正常的教育。

结果显示:看了第1份调查表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而第2份调查表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图片来自网络

《贫穷的本质》这样说道,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是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然而,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事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意关注那种广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个特定的受害者。

然后再给这些学生填那两份调查单,结果显示看了第1份调查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看了第2份调查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36元。

大家都知道有那样一个现象后,调查时都会重新考虑,常常会失去信心,他们心里或许会想:我们捐的那点钱不过是沧海一栗,而且安全性也无法保证。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朋友圈的那些“水滴筹”、“轻松筹”、“无忧筹”等等,还有公司经常组织,要求大家必须捐款的事项。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很是愿意去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但是,随着“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觉得它就像个无底洞,自己的那么点捐款不见得会有用,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图片来自网络

那到底应该怎样去帮助那些贫穷者?怎样的帮助是正确的?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贫穷难以解决的问题”拿下?

《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认为:这些问题只有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的理解,才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1.《[心知暖阳]贫穷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真的知道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心知暖阳]贫穷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真的知道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