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称之客语,又称“厓话”,客家人昵称为“阿姆话”。

客家人之所以成为汉族的一个独立民系,说客家话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客家人以“宁卖祖宗田,毋卖祖宗言”为家训,足见对母语的重视。客家话的形成,有它本身的历史和地缘条件。

唐末至宋、元、明,客家先民先后进入赣南、闽西、粤东休养生息,经若干代的承传,孕育出以中州古语在江淮地区发展形成的江淮官话为基础的客家话,也同时形成了客家民系。在汉语各大方言里,因迁徙而形成新的方言,客家话是最典型的例子。

南迁汉人进入江淮或客家先民行至湘赣闽粤,都还拥有中原文化的优势,同化当地语言或方言是主流,接受影响是支流,因此成型的客家话尽管分布极广,但内部一致性极大,各地客家人不会出现交际上的困难。又因粤东的梅县(现梅州市城区)是清代以来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后许多客家人又是从这里迁往别地及东南亚一带,梅县话很自然成了客家话的代表,是各地客家人普遍认同的客家话标准语。

客家先民在东晋、南朝至隋唐的600年间,使中原官话在古代吴楚方言领域站稳脚跟,并有所创新发展。他们和南方士民一起造就了北方官话的一个新的次方言,江淮官话。这是对汉语发展的贡献,也是客家方言的直接源头。

客家先民唐末再度南迁,开始同湘、赣、闽、粤诸南方方言的交往接触,吸收沿路南方方言的一些语料,为己所用。及至在闽粤赣三角地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经历相仿的族群,相互提携,图存发展,这便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汉语一个新的重要方言客家话。

之后,客家话一方面遵循语言内部规律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在同邻近方言、外族语言接触交往中相互影响而有所发展。

1.《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