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布丽吉特·马克龙如此说的时候,显然明了人们恰恰是如此看待她和她的婚姻的。一个已经拥有三个子女的42岁成熟女教师,她和她作为银行高级职员的丈夫的婚姻刚刚走过20个年头,突然间就与女儿同班的一名17岁男学生产生了爱情。

最终他们突破重重阻隔走到一起,男学生日后当上法国总统,她也成为了法国第一夫人。如此传奇的一个故事,人们甚至已经想好等它搬到大银幕上映时,与布丽吉特同龄的伊莎贝尔·于佩尔是最佳扮演者,这将是多么“法国”的一部电影。

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布丽吉特和马克龙,都不是这样看待他们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不少人眼里,布丽吉特是个幸运者、是个撞大运的人,甚至认为她是马克龙的缺陷和软肋。

但实际上,布丽吉特是马克龙的最坚固的基石与最准确的罗盘,正如马克龙所言:“爱情往往是晦暗而暗藏的,在真正现身之前,经常被人错误理解”,小说的女主角布丽吉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布丽吉特·特罗尼厄

某些八卦杂志曾言之凿凿,说布丽吉特是法国一位大财阀的女儿,马克龙之所以会娶这样一位大自己24岁的女人,完全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这样的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

布丽吉特出生的特罗尼厄家族是一个五代从事甜品行业的家族,简历在他们家甜点店的网站上就可以查到,布丽吉特的父亲是第四代继承人,现在布丽吉特的侄子是第五代继承者。

他们的马卡龙、杏仁饼和巧克力卖得不错,全法总共有7家店铺,却并没有发展到传闻中富可敌国的地步,甚至在巴黎都还未开设分店,他们家的甜点在巴黎人眼里似乎和布丽吉特是同样的形象:不够精致、有点过时。

布丽吉特是家中六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位,家境优渥,有漂亮的宅邸和可亲的家人,生活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布丽吉特从未有过不满足,只是少女偶尔会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业之后,21岁的她又回到了故乡,在一所学校教授拉丁文。

她至少表面上并没有对这种安稳的生活有很大的抵触,可心里总是在荡漾和波动,说不清是青春的荷尔蒙还是天性的不拘束。比起政治来说布丽吉特更热爱艺术,唯一一次竞选公职是在1989年竞选过市议员,最后以失败告终。

那时她已经在一所天主教精英学校学校教授语文、拉丁文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都对她的教学赞不绝口,只是那位叫埃玛纽埃尔·马克龙的男孩要在五年后才会来到她所任教的剧团。

布丽吉特自小就喜爱文学,但她并非一位羞怯的文艺青年,学生可以在她的课堂上自由讨论发言,而她也是一个乐意于将自己从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的爱与痛、甜与苦分享及传授给他人的老师。

“批判精神”是布丽吉特认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批判才能解放一切,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读到“根据你的权势、贵贱之分,来判决你的清白与罪恶与否……”时,她会停下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事情今天仍有可能存在吗?”

她的外在打扮和精神世界一样精致,总是和其他的老师的风格有些区别的,引人注目的同时又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而非是来自于嫉妒的敌意。

布丽吉特·奥奇埃尔

“我知道他是我的真命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布丽吉特的第一任丈夫安德烈·路易斯·奥奇埃尔是当地外贸银行行长,她在中学教授拉丁文时偶遇了年轻有为的安德烈,他们自由恋爱,很快就结婚生子。

婚后的布丽吉特一直都像普通的女人那样普通的生活,接送孩子、打理家务,当然并没有放弃她热爱的阅读。一次接送孩子时,某位学生的家长告诉布丽吉特,拉普罗维登斯耶稣学校的管理者正在招收教师,她觉得自己干不了这样的活。

家里三个孩子过生日请小伙伴来时她都觉得难以招架,更别说是更多的孩子、更长时间的相处。但最终布丽吉特还是被说服了,她来到“天意”中学教书,也将在“天意”之下遇到未来的丈夫马克龙。

“埃玛纽埃尔的能力非比寻常。我不是从他妻子的角度,而是从老师的角度去评价他”。布丽吉特最先是在女儿的口中听说马克龙这个人的,女儿的班上来了一名学霸,他的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社会保障局的医学顾问。

女儿说这名学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作为老师的布丽吉特有些好奇,这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好学生。很快,他们相遇了。

马克龙并不是布丽吉特班上的学生,唯一拥有的交集是同在戏剧社,布丽吉特是戏剧社的指导老师,而马克龙是刚刚来到戏剧社的初三学生,在马克龙的成绩单上,她甚至都不用打分和签名。

布丽吉特第一次在台下看马克龙的表演就被震住了,他的目光直接而热烈,满身洋溢着太阳般的热情,思维敏捷,反应灵活,之后他们合作了几部戏剧,布丽吉特一位年轻的马克龙很快就会厌倦舞台,毕竟年轻人的眼睛总是望着别处的。

但她看错了,他比她还投入,甚至投入到爱上她的地步。法律规定十八岁成年,任何人都应该保护未成年人,流言蜚语开始在校园中弥散,但始终没有人抓到什么把柄。

有人说,这段恋情被马克龙的父母悉知后他们勃然大怒,于是把他赶出家门到外地求学,不过他的父亲之后表示,他们早就预备把马克龙和他的弟弟送到巴黎去念书,这只是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

马克龙走后,布丽吉特继续着她作为奥奇埃尔夫人的校园平淡生活,只是她的心对所有人都“关上了门”,也有许多家长质疑她的师德问题,只是布丽吉特为而不怒的样子令他们望而却步,所有人都懵了,等反应过来事情已经平息了。

但在布丽吉特的家里,天和地翻了无数个跟头,所有人都在抓狂,她的儿女们尤其是与马克龙交好的女儿对于母亲的绯闻实在是无所适从,她的丈夫从未想到那个常来自己做客、自己还热情招待的学生与妻子产生了恋情。

她的父母不停地劝却没有任何作用,她的兄弟姊妹都扮演出当年那个疼爱的小妹已经不在人世的样子。即便如此,布丽吉特依旧顶着奥奇埃尔夫人这个称呼溜去巴黎见马克龙,她并不认为他们的爱情有任何僭越之处,这段地下恋情至少他们两个人都感受到了甜蜜和快乐。

转眼马克龙已经以优异的成绩从国家行政学院毕业,时间、路程、前程不仅没有将这段非一般的关系切断,反而使得他们的地下恋情越来越公开,他们越来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于是总在公开的场合向朋友熟人大方介绍他们的关系。

2006年,布丽吉特结束了与安德烈三十多年的婚姻,这个男人始终在外界面前保持沉默,没有说过一句背叛自己的妻子的坏话。

而马克龙也曾公开感谢安德烈,并表示他们之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布丽吉特算是体面地告别了布丽吉特·奥奇埃尔这个身份,或许她也没有想到,接下来这个身份甚至要比这段恋情更有争议。

布丽吉特·马克龙

“看上去似乎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他遇见她的时候跟我们现在的年纪差不多。设身处地的想想还是有些奇怪,她的年龄和我们的老师一样大。”几个曾被马克龙迷倒的年轻姑娘曾有些咬牙切齿地评价布丽吉特和他们的爱情。

这样的言语不仅来自于大众,很多时候连家人也如此劝告,但马克龙和布丽吉特似乎从未表现出难堪尴尬的神情,当然他们是经过抗争才显现出如今的模样,尽管依旧不能说是气定神闲,但至少他们获得了他们该有的支持。

一年后,马克龙终于顺利与布丽吉特结婚,婚礼办在市政厅,此前美丽的亚眠大教堂拒绝为这对“出格”的新人举办庆典,不过一切都挺像不了他们的的好心情,依旧交换誓言,结为爱侣,马克龙坚持举办婚礼,他说:“我们要让那些说闲话的人闭嘴”。

自从他的丈夫成为了有名的政治人物,曾经别人眼中“出格的”布丽吉特变成了谨慎的布丽吉特·马克龙,收敛起自己直接率真的个性,去承担一个大家和一个小家里她需要完成的责任。

中学时期的马克龙就与父母关系变得紧张,这段爱情又把这种紧张加剧,但结婚后布丽吉特主动邀请马克龙的母亲去他们家中做客,在她的努力之下,一家人的关系得到缓解。

布丽吉特对于马克龙更大的支持是以绝对的热情鼓励他投身政坛,马克龙的父母兄弟都希望他不要投身政坛,甚至不会在公开场合去看他的演说,只有布丽吉特永远会站在离他不远处,或是奔走在为他寻找赞助的路上。

如果非要说布丽吉特的人生是一部小说,那这部小说的作者不会是坐在咖啡馆里敲击键盘的玛丽苏小说家,而是布丽吉特本人,由她自己撰写了整个传奇故事,“她要把我们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意愿使我们获得幸福的条件”,最了解她的、她的丈夫马克龙如是说。

1.《[岂止史实]差24岁师生恋,布丽吉特有何魅力:前夫甘当绿帽、马克龙从一而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岂止史实]差24岁师生恋,布丽吉特有何魅力:前夫甘当绿帽、马克龙从一而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6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