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进入秋季,全国很多地方都迎来一片丰收的景象。很多人都喜欢吃新疆的瓜果还有干果,今天(9月4日)我们就要去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莎车县看一看,那里是我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眼下,93万亩巴旦木挂满枝头正待采摘。为了增加收入,当地农民还尝试了多种林下经济。今年当地的收成怎么样?

总台记者 刘菲:这里就是一个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的巴旦木果园。从镜头中您看我是置身在一片橘色的花海中,这究竟是什么植物?做什么用呢?稍候的直播中,我来为大家揭晓答案。我身旁这一排树都是巴旦木树,树龄短的三五年,最长的有三十多年,由于枝繁叶茂,一眼看不到巴旦木在哪里。从外观上看巴旦木有点像毛桃,但不同的是,毛桃吃果肉,巴旦木吃的是果核,剥开青皮就能看到新鲜的巴旦木,外观看起来跟咱们吃的干果一样。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巴旦木口感比较绵软湿润,没有那么脆,但是越嚼越香,难怪当地人最推荐的就是原味巴旦木。

这几天已经进入巴旦木的采摘高峰期,莎车县每天的采摘量在3100吨左右。巴旦木树比较高,很多果实挂在树顶上,人们就用一根木杆拍打树枝,成熟的巴旦木会很快脱落下来,下面用塑料袋接着,看着采摘方式还挺传统的,也是因为当地种植面积大但人均面积比较少,不适合机械化整体采摘。现在当地正在建设巴旦木产业园,逐步完善了从收购、晾晒、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模式。

一开始大家看到的这个橘色的花叫万寿菊,是提取叶黄素的主要原料,主要应用在食品、医药、保健等方面。在这块地里,现在不仅实现了巴旦木丰收,同时也是万寿菊采摘的时节,之所以选择万寿菊作为套种经济作物,一方面矮秆作物通风透光性好,另一方面它基本不与巴旦木争营养。当地农民依托林下套种的方式也拓宽了增收渠道,所以您看一亩地三分巴旦木七分万寿菊,农民每亩地一年的纯收入在5000多块钱左右。

在当地,巴旦木又被称为是长寿果,富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现在已经有67个品种,主栽品种有6个。您看我面前的这些都是经过晾晒的成品,有厚壳也有纸皮薄壳的巴旦木,口感各不同,现在也根据大家口味不同制作成椒盐、奶油、红茶、绿茶等味道。除此之外,大家还会把它酿成巴旦木花蜜和制作成巴旦木油。近十年多来,莎车县把巴旦木作为特色林果业的支柱产业,建立了《莎车巴旦木标准化体系》,从播种、嫁接到定植、施肥、采摘等每个环节。今年,莎车县的种植面积达9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5%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

1.《「丰收中国」新疆莎车巴旦木挂枝头 林下套种实现双丰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丰收中国」新疆莎车巴旦木挂枝头 林下套种实现双丰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93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