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该把小朋友送进全托寄宿幼儿园?或许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

最近有一位妈妈对我说:“我对大宝充满愧疚。”为什么?

她说,10多年前,她和丈夫工作没多久,就生了大宝。当时年轻,他们对工作充满干劲,孩子刚2岁时,他们找父母借了钱,倾尽所有把大宝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全托寄宿幼儿园。他们的计划很“美好”:孩子既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夫妻俩也能专心工作。

刚开始时,大宝每周五晚上回家,周日总哭着闹着不上学,她和丈夫总是狠狠心把孩子推进幼儿园大门就离开了。当年被他们视为“孩子不听话地闹别扭”的情形,他们没想到才持续了一年后,就再也不出现了。他们还以为孩子懂事了。孩子上中班后,每次周五回到家就自己在房间玩,周日晚上要上学时,也“礼貌地”跟他们挥手;有时周末夫妻俩带孩子外出跟其他小朋友玩,这个孩子只是静静地吃饭,对外界不关注……这位妈妈说:“当时没多大担忧,就是觉得孩子有礼貌、独立了……”

直至大宝7岁时,他们生了二宝,大宝在同一所寄宿学校继续读小学。转眼也到了二宝上幼儿园年龄,夫妻俩没把二宝送进寄宿制幼儿园,而是选择了日托,每天放学接回家。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夫妻俩越发觉得大宝是家里的“外人”。不是他们把大宝当外人,而是大宝似乎跟家人“格格不入”。大家围着饭桌吃西瓜,大宝会冷冷地说“不喜欢吃西瓜”,然后就走进房间;当大家想去公园玩,大宝也是漠然地说“公园有什么好玩的”……孩子的妈妈觉得“有些别扭”,有时会故意亲大宝的脸颊,每一次大宝都会生气地说:“别亲我!”

相比之下,二宝是他们家里的“小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唱歌跳舞,非常快乐。有一次主动要和哥哥牵手,却被哥哥推倒摔落楼梯。后来即使脸上留下一条疤,还跟妈妈说“我爱哥哥”。

妈妈有一次看大宝的日记,意外地发现日记里写着:“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尤其是弟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过早送孩子全托寄宿,父母或许省心了,但“受罪”的是孩子。

从发展心理学家Robert Kegan等人的人际关系发展理论来说,孩子们6岁前,最主要的关系是家庭关系,在良好而充盈的家庭关系的基础上,孩子才会主动往外探索和发展,否则会带来一些心理偏差。

例如,宝宝们1岁前,即使自己坐地上玩玩具,也会不时地抬头看看大人在不在;

例如,宝宝1,2岁时,即使在公园奔跑,也会不时地回头看大人是否跟上来;

例如,小朋友2,3岁时,跟爸妈外出逛街时,会不时地要爸爸或妈妈抱抱;

例如,孩子3,4岁时,有时会不敢自己睡,晚上上厕所也要爸妈陪同……

用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的话来说,孩子们在幼儿期常常看似很粘人,但这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汲取安全感的方式。他们从日常的成长中,获取父母的爱和关心,以建造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堡垒。如果这些小朋友过早地与父母分离,当他们怕黑、怕鬼、怕雷鸣闪电,想与爸爸妈妈抱抱时……在这些孩子需要你的无数的瞬间,作为父母的你却不在身边,后果是什么呢?后果是孩子们的安全感贫乏,他们甚至会变得冷漠又敏感。

有爸爸说:“不能因为孩子害怕,而养出软弱依赖的孩子”。其实保证孩子的“安全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会独立和坚强;相反,孩子从小丢失安全感,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安全感”有那么重要吗?非常重要。缺乏安全感的成年人,会表现出粘人却又不轻易相信他人,事事怀疑;喜欢控制他人和身边的事物,有时会过分地追求物质的安全感,在做事上也可能处处表现出贪婪而不择手段……你说这样的人,他们会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吗?时代进步了,可抑郁的人群也变得庞大了。2018年,美国GSS研究发现,人们迎来了幸福感的最低谷。这样的困境,不应该值得父母们重视吗?除了学习成绩、工作、金钱和权力,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孩子们追求。

有一位妈妈跟我说,说她的一位朋友花重金把孩子送进了很贵的全托幼儿园,羡慕人家“已经赢在起跑线”,可是我更多的是担忧。如果从成绩或培养独立方面考虑,优质的全寄宿可能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可如果从心理健康来说,却很可能是“输在起跑线”。或许若干年后,这对父母会感觉对孩子心力交瘁。所以,我建议爸妈们不要嫌累,如果你想养育心理健康、亲子关系良好的孩子,建议还是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陪伴孩子成长吧!

前段时间,有一个女孩向我回忆她小时候的全寄宿生活。有一次,她因为同学一句说“晚上鬼会跟你睡”,放学的时候,她一直缠着一位男老师要跟他回家,后来男老师说“我下班了”,再后来才听说那位男老师的“行为不检点”,这是后话了。当天晚上,她一直揪着陪睡女老师的衣角,被陪睡老师厌烦地呵斥“我不是你妈,别总跟着我”。没办法,当全部人躺床上后,她用被子盖着全身和头,外面一点儿声音就会让她很紧张,几乎整夜没睡。最后快天亮时,她把一条毛巾塞嘴巴里才迷迷糊糊睡着了。如今长大了,咬毛巾睡觉这个习惯一直还在。长大的她也很少回家,有时过年也不回,跟爸爸妈妈不亲近,“说话客客气气的,完全不像父女母女,有什么心事都是憋着……”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分析,小学阶段也不建议全托寄宿的。因为老师只是老师,不会是父母。幼儿说常常说,“如果父母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老师,简直是错得离谱”,因为小学阶段,是小朋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格,以及课后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你撒手把孩子交给老师,充其量只会造出“一台标准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孩子!

初中呢?这时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会表现出喜欢交厉害的朋友。你怎么知道孩子内心推崇的厉害朋友,会不会是喜欢欺负人的孩子王呢?甚至是过早沾染吸烟、早恋或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呢?孩子们有些问题,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那一刻才知道迟了,父母大概只能悔恨当初了。

养育孩子不容易,即使把孩子带在身边,每天接触,教育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孩子不在身边?在孩子们需要你的每一个情感细腻的瞬间,你总是不在身边,每周到了见面时,在少得可怜的时间内,“批评教育是主汤,爱成了配料”,这样的亲子关系,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这样的孩子,常常会性格冷漠却又充满孤独。

很多父母经常谴责爸爸周末才回家的“假单亲家庭”,可他们自己早早把孩子送进全寄宿学校,何尝不是“假双亲家庭”呢?所以,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好别缺位!

关键字:入园、上幼儿园、全托寄宿、幼儿心理、早期教育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1.《寄宿幼儿园 哥哥幼儿园全托寄宿vs弟弟非寄宿,差别戳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寄宿幼儿园 哥哥幼儿园全托寄宿vs弟弟非寄宿,差别戳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021-04-10/124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