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从过去一百多年历史中评出了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其中包括“邦德系列”的原著《俄罗斯情书》、《谍影重重》原著《伯恩的身份》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毛姆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榜单中仅有两部来自非英语国家,其中一部是苏联作家尤里安·谢苗诺夫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另一部则来自中国,即麦家的《解密》。对于作品上榜,麦家感到很意外,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榜作家中,吉卜林是诺奖得主,格林曾被21次提名诺奖,还有毛姆、勒卡雷、巴肯等都是中国人熟悉的作家。“不用说,这个榜单的含金量很高,高到我不敢攀,我也不知道怎么攀上了。在西方,间谍和侦探小说是个巨大家族,这个榜单基本上反应了这个事实,大多是西方作家,我是东方的唯一代表。我感到蛮意外的。”
《每日电讯报》评出的20部间谍小说包括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吉姆》、厄斯金·柴德斯的《沙洲之谜》、约瑟夫·康拉德的《秘密特工》、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英国特工》、格雷厄姆·格林的《哈瓦那特派员》、彼得·奥唐奈的《死亡的味道》、安东尼·普莱斯的《荣耀之路》、哈维尔·马里亚斯的《狂热与矛枪》等。
对于尤里安·谢苗诺夫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每日电讯报》认为,其远非作为一个代表而入围。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周,俄国特工马克西姆·伊萨耶夫乔装打扮成纳粹官员,试图阻止德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和平协议。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成了热播剧,而伊萨耶夫也由此成为俄罗斯的英雄。这可算得上一次最具娱乐性的政治宣传了。
《每日电讯报》对《解密》的评语是:作为中国的文学巨星,麦家那些畅销数百万册的小说借鉴了他过往在中国安全部门的经历。而这部《解密》则是一个关于孤僻天才成长为杰出破译家的故事。如果读者们期待从中读到持续不断的刺激和爆发情节,或《模仿游戏》中那种天才学者的困惑和感伤,那将会失望而归。相反,《解密》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它扑朔迷离,如梦似幻,却又枝节繁生,但最终你会迫不及待渴望去破解它的奥秘,就像书中的主角对待他的密码一样。
“我的《解密》不是严格的间谍小说。”麦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从严格的角度讲,西方那么多优秀的间谍小说,排200名也轮不到《解密》,今天把它列入前20,我想正是因为它‘不严格’,对传统间谍小说有突破。”麦家认为,间谍小说传承的是侦探小说的衣钵,它们是一条藤上的瓜,一脉相传,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二者不同的是,如果说侦探小说是幻想文学,是靠智力和逻辑推演出来的,那么脱胎换骨后的间谍小说已经脚踩坚实的大地,毫无疑问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绵延的战争是它不倒的靠山。
谈起自己的职业经历与写作的关系,麦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我在军队待过17年,但大部分时间在替领导写讲话稿、写新闻报道,真正在所谓的‘秘密机构’只待了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时间很好,不长不短,点到为止。如果没待过,一无所知,我是写不了这些作品的。但如果待的时间太长,也是写不了的,因为过多的秘密会压跨我,会让我‘见怪不怪’。都知道了,吃饱了,满足了,也就没创作冲动了。”麦家说,“写作就是这样,像谈恋爱,云里雾里的时候,会写一大堆情书,真正娶回家了,只会吵架了。”麦家认为,经历很重要,但他写的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的内心。所以,“容金珍确实有我个人的影子,我们内心重合度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麦家认为,现在国内99%的谍战剧都是工厂流水线产品,而且是劣质的,东拼西凑,粗制滥造。“要以一种创作的心态出发去创作作品,而不是生产商品。”
对于自己是否担心被谍战题材固化,麦家表示,“固化我的不是自己,而是读者,更确切地说,是我的影视。我一直在写各种题材的东西,只是这类作品被改编成影视,被放大了,把我其它作品遮蔽了。这年月众声喧哗,文学要单立出来太难了,得靠影视背书。”麦家透露,现在他正在写一部远离影视的新长篇,是关于童年和故乡的。“影视一方面给你贴标签,另一方面也会扭曲你的形象,我要反抗被影视化,文学的魅力比影视迷人。”麦家说。
1.《间谍小说 麦家:《解密》入选20部杰出间谍小说,很意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间谍小说 麦家:《解密》入选20部杰出间谍小说,很意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1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