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九点,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落在桌椅上,国庆长假期间的校园咖啡厅比平时稍显安静。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身着黑色条纹衫,背着一个浅灰色双肩包,穿着一双简单舒适的步行鞋,她不急不缓地走进我们的视线。见我们迎了上来,又微笑着主动与我们握手,亲切而自然。近距离地观察她 —— 细腻动听的嗓音,自信朝气的脸庞,还有左手戴着的一串佛珠,隐约透露着她沉稳的性格。

她是刘艳红,深圳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首任会长,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化旅游专业的教师。

与其说刘艳红凭借着旅游协会会长的头衔,众望所归地受邀来深大就职,倒不如说她拒绝了社会喧嚣的名利纷争,选择了大学,致力沉潜与静水流深。刘艳红说,现在她一般很少接受采访,因为自己不想成为公众人物。 “但是为什么你们的事我会跑得急呢?”她笑着解释道,得知我们是学生记者,她觉得教育的东西不能耽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借鉴作用。

他给了我窗口,我就打开了

父亲的书是她梦想的启蒙。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为了收集生物标本到全国各地出差,回家时就给她带一些书作为礼物。“书很珍贵,不像现在有网络,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正是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书,启蒙了她闯荡四方的梦想。“他给了我窗口,我便打开了,打开后深受影响,就觉得我也想出游了”。大学时,她剪了短发,把自己打扮得像个男孩子,孤身穷游海南。路上刺激有趣的事她至今还记着——路过桂林时,居然在招待所被安排到与男生同住一间;乘船遇到宰客的商家,她机智地亮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把对方给说懵了。大概每个导游都有冒险家的精神,环游世界的梦想。她说:“我去过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我计划在有生之年,开放的国家就走,慢慢地把这些完成再探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从那时到现在,她一直在路上,脚步从未停歇。“如果有一段从事旅游的生涯,你闭上眼睛,眼前会浮现很多生动的东西,你可能带不走什么,但你所去到的任何地方都留在脑子里,有一天写出来,我觉得这会丰富别人,也愉悦自己。”

那时没有商业化,一心扑到外事事业上

时势造英雄。刘艳红走上导游之路,也与她身处在那一个特殊年代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外交家、翻译家、导游、政治接待基本都是凤毛麟角的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导游市场没有商业化,从事导游行业的人多偏专业化、学术化、政治化。她接触的很多前辈,甚至给周恩来总理、朱德同志做过翻译。刘艳红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则是她看到旅游业蓬勃的发展前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慢慢打开。中国的旅游发展先是外宾入境游,接下来才是国内游蓬勃发展。“我来到深圳是在1995 年,刚好是国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一契机下,她凭借良好的英语基础、好学、运气和热情,带了很多外宾团。这一段经历也为初出茅庐的她积累下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你把时间给了什么,你就会成就什么

被问及外语出身的她,会不会担心缺乏导游专业的知识,她坦言:“是缺乏,很缺乏。”但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弥补短板的方式有很多。“只有平时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首先,大学里她苦读专业课,在学院排名第一;再者她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去英语角跟人交流,每天设置一个topic来拓展自己的知识,为了更好地介绍文化知识,她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佛学、建筑、雕刻、古诗词、传说故事等。 “我觉得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知识素养沉淀了下来”。最后,她毕业到了社会上,在与游客的交流互动中积累实践经验,完成进一步知识实践化的过程。比如常年在不同的场合说话,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比较talktive的人,练就了演讲的底气和胆量。

知识的弥补是后期的。在接触各个国家旅游团队的过程,刘艳红逐渐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于此同时,她不断地突破自我。1995年,她以最年轻参赛选手的身份入围“全国十佳导游”。谈及成功背后的艰辛,她笑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瘦了十几斤。”笔试考察知识全面程度,口试要求模拟导游介绍景点,此外,直接给命题就要发表演讲,还被要求在晚会上表演……种种考验,一路走下来,她觉得应对的心理很重要。“决赛时,要站在数百位真正的游客面前去讲解颐和园,我清楚记得那是1995年3月19日,现场决赛后,在排云殿前领到了全国十佳的奖杯。难是难,但大学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有,多读书,多泡英语角,英语角主持我就做了一两年,这些付出最后终得报偿。”

我喜欢走自己的路

“青春年少,只身南下,空空行囊,满怀梦想”,这是2016年8月26日深圳特区36周岁生日时刘艳红发表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聊到这座城市,她说:“年轻人在这里应该感到很幸运。”对刘艳红来说,深圳不仅是一座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城市,更是一个见证了自己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地方。“屡败屡战,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会让深圳这座城市走得更远更好。”这也是她现在依然留守在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当初只身南下前,她就职于洛阳最大的一家国旅,知名度非常高, “可是我不希望随着大队人马去走一条千军万马要过的大路,我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希望自己是创新的。”她说。事实也证明她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在新的平台,她不仅遇到了赏识自己的领导,也得到了更多发挥的机会。如她所言:“不停地这样走下来,自己收获也是非常大。”

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

刘艳红笑着给我们看学生建的备考群,上面有她布置的国庆作业,有大家积极讨论的问题,还有她发的微信红包。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Lucy 姐,她也希望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知道有学生差点因家庭经济困难断送留学之路,刘艳红慷慨解囊,让学生赶上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报名,她对学生说:“我什么都不想,只想你放下包袱走上开心的韩国游学之路。”她还亲力亲为给学生复印备考资料,并约法三章:考过了不用交钱,考不过的把成本费补上。“我觉得一定要让大家觉得你是有特色的,并且是敬业的”, “我到这个系来做一个讲座,讲完后,系主任留我在深大做老师,我感谢她给我这个机会,觉得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事实证明,刘艳红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自己的理想。她出色完成了李清泉校长组建校园导游队的任务。目前,校导游队已经接待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物,人数总计多达两千多人。此外,去美国旅游回来,受到美国高中学生必须做志愿者制度的启发,刘艳红又着手组建深大旅游文明志愿者队,“穿上志愿者的马甲,主动跟人说话,主动微笑,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希望在大学先把一些东西铺设给学生,让他们缩短成长周期,到社会上能尽快在行业立足。刘艳红觉得读硕士、博士时的理论积累和教学的实践工作相辅相成,不断地推动着她的进步。

当我们感谢她在国庆假期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她边收拾着桌上的饮品盒、废纸巾边笑着说,她也“感谢”我们把她从办公室的工作中救出来一个上午。刘艳红在深大教四类课,共八门,还要忙科研工作。我问:“很忙吧?”她点点头,说蛮充实。采访结束已近正午,窗外艳阳高照,她加紧了步伐朝办公室走去。有时候,同样的事,忙得很充实还是累到葛优躺,大抵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

问与答

Q: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连自己将来真正想从事什么工作都不清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对这些处于迷茫期,缺乏目标感的大学生有怎样的建议呢?

A: 如果对未来没有规划的话,抓住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好短期规划,不断地反思自我,发现自我。我从1986年开始写日记,坚持到现在。每年10到12月份,我会做下一年度的规划,11到12月份总结十件大事,目标不要太高,有规划地,脚踏实地去完成,然后每一件事分轻重缓急。

Q: 您觉得深大学生有什么特点?您想对这些“来深圳奋斗的年轻人”说什么话?

A: 深大学生见识广,思想很灵活,但是基础不扎实,学习勤奋程度不如内地,生活习惯不严格。新生见面会上,我引用了三句话,“为学须刚与恒,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然,我也会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一些大学生,不要停下追求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目标,自律,结果总会是很美好的。

所以,如果大家议论纷纷了,方向不明晰了,没有关系,你就踏踏实实地多去泡泡图书馆,多去看看文献,多去学学人家的先进经验,多去运动,多锻炼身体,多去和人交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多去走走看一看,做一个很成熟的大学生,而不是那种草莓派,你们听说过这个词吧,看着好光鲜啊,其实捅一下就没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要惜时如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Q: 以您多年从事导游的工作经历来看,导游最需要的的职业素养是什么?

A: 我个人觉得做导游,是要做一个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人,不是说你能keep talking ,就是好导游,我觉得是在关键的时间讲关键的事情,然后能启发游客,传播文明,这才是一种情商高的文化内涵式旅行。介绍景点不是背诵的过程,是演绎的过程,是提取有深度、有内涵的信息传播出去,这就是未来导游必须补的短板。知识层面,一定是要覆盖、超越游客所掌握的知识面。所以我强调知识文化性。另外,换位思考,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这样就解决了大量的游客关系问题。最后,遇事冷静沉着,凡事平常心。即使拿到一个临时通知是非常紧急的,我心里还是非常放松的,因为我有自信我可以驾驭,越是紧张我可能说两个笑话就不紧张了,人要有这种幽默和调侃的能力。

-END-

责任编辑:毛悦、陈年丽

微信编辑:Leego

1.《人物 | 刘艳红:一切从零开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物 | 刘艳红:一切从零开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