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年底,我市各村地方卫生站焕然一新,甚至一些偏远的山村也纷纷建起了村卫生站,医生在家门口保障大家的健康,大伙可高兴啦。可令一些村民不解的是,部分村卫生站建好、验收完毕后,却大门紧锁,不见医生坐诊,村里的老老小小都伸长脖子盼着,这医生什么时候能来呢?

在离梅县区松口镇圩镇10多公里远的松口中井村,记者看到,村卫生站就建在村委会的一侧。崭新的招牌、简约的外墙,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可这么漂亮的卫生站却大门紧锁,门坪长满了草,宣传栏中村医一栏空空如也。

记者现场敲门,有人告诉记者,卫生站暂时还没有安排医生过来。

见记者前来采访,村干部打开了村卫生站的门,只见里头分隔成诊断室、侯诊厅、注射配药室,基本的医疗配备较为齐全。

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卫生站由上级拨款10多万元,村里自筹几万元建成,可建好验收后却一直闲置着。随后,记者在梅县区松口镇下井村、中江村卫生站,也看到了同样的景象。

此外,记者在平远县八尺镇楼前村卫生站看到,这里建设一新的村卫生站在大路旁特别亮眼,可走近一看,崭新的不锈钢大门却紧锁着,宣传栏上村医一栏同样也是空的。

记者驱车再往前走,来到平远县仁居镇上远卫生站,这里崭新的卫生站同样是大门紧锁。为啥没有村医坐诊呢?通过电话,记者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卫生站“筑巢后不能引凤”,主要原因是村子地处偏远,村里人口不多,村医收入、发展均成问题。

梅县区松口卫生院的院长向记者解释,尽管每年村医补贴已经升至2万元,但山区的村医招聘依然是难题。目前,梅县区松口镇38家村卫生站,有21个村医空白村。

现今情况是村一级的村医人员比较匮乏,市县区领导虽也比较重视去招聘人员,但招聘人员确实困难。对此,呼吁学校加大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增加相关人员的招聘,尽量满足村一级、基层一级的人员服务。

广告时间

一边是卫生站建好验收,却迟迟没有医生坐诊,村民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实质解决。一边是人员招聘困难,农村难留村医的现实情况。这样的局面要如何“破”呢?

记者了解到,2017年,蕉岭县建设69个村卫生站,目前,69个村均有村医坐诊,村医们还干得热火朝天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上午十点左右,蕉岭县广福镇毫岭村卫生站,有村民正在看病,因为有村医坐诊,大伙看起病来非常从容。村医钟敏告诉记者,他以前在东莞工作,因为家里有老人及小孩需要照顾,便回来应聘村医。但村医的收入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钟敏说,回来后他发现,农村里干苦力活的比较多,不少村民的腰椎、颈椎均有劳损,加上劳动时拉伤肌肉的病人,均需要针炙、理疗。但因为离医院远,不少人在病痛面前都是咬咬牙挺过去。却不知拖的时间长了,很多成了慢性病。另外,不少村民没有办法管理身体,更不懂得吃药,很多人生病了,选择吃点农村里的偏方,这对他们的身体还是影响十分大。

钟敏告诉记者,发现农村潜在需求后,他马上向蕉岭县卫计局提出进修请求,现如今,他已经从蕉岭县中医院进修回来,在村里开展了针灸、火罐、艾火等中医项目。

钟敏说,挖掘潜在需求,可以扩大业务,增加收入,还能真正帮到父老乡亲,这令他感到欣慰。

蕉岭县南礤镇蓝源村地处偏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留下来的一般都是老人和小孩。蓝源村卫生站的朱远平医生告诉记者,他之前所在的村共有3名村医,自己是被调剂到蓝源村的。现如今,村卫生站的设备跟环境都是一流的,上级还给他们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也给他们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增加收入,令他们感到安心,也有奔头。

蕉岭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2017年,蕉岭全县选址新建69个村卫生站,每个村卫生站均按标准化建设,卫生站建设及配套设备均由政府买单。

蕉岭县卫计局医政股股长肖达康说:38个贫困村,政府拨了一部分款,其他村的由政府,县政府兜底。估算了一下,单是村卫生站的投放就有5000多万元。

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蕉岭县69个村卫生站均有村医在岗为村民服务。大多都是大中专毕业生,符合考执业助理的可以先进入村医,此措施吸引了7-8人,另外还有调剂,有些村有二、三个村医,有些村没有村医的,就调剂一个到空白村,通过调剂来解决。

村医要如何才能留下来呢?

该负责人员解释,村医不肯进村无非考虑两个问题:收入跟发展。针对这些切实困难,蕉岭县一方面将到岗的村医免费上送进修,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村医的中医适宜技术,增加项目保障他们的收入。

蕉岭县卫计局医政股股长肖达康说:目前上级有2万元的待遇,另外,他们尽量把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给村医,因为他们干了活也有收入。此外,就是提高村医技术水平,送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因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也是比较缺乏,通过开展项目可增加他们的收入。

版权归《民生820》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民生记者

责编:钟媛

编审:祖全

审核:婉超

1.《村卫生站建好却“长草”,如何破解“有诊所无村医”的困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村卫生站建好却“长草”,如何破解“有诊所无村医”的困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