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他用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了中国画的山水氛围,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了摄影艺术,开辟了享誉世界艺坛的“集锦摄影”新路。(莎士比亚。)(图片。)

《湖山揽胜》

《湖山揽胜》是郎正山的得意之作。这张照片是山水的巨句,可以说,朗大师运用国画山水构图,巧妙地运用在高光作品中。这美丽的国画山水的景象,就像郎正山的一生明朗、宁静、与世界不争一样,是老师最后的作品和集锦拍摄精华的结局,具有历史和摄影艺术史的双重意义。(莎士比亚)。

郎正山(1892-1995年),浙江兰溪裕区真理郎村人,1892年江苏会阴,出生于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

郎正山利用绘画技巧和摄影暗室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了“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影团独树一帜。一生非常喜欢摄影,共有1000多件作品在世界沙龙摄影界展出。

郎正山从14岁开始就喜欢摄影,此后的90多年里,相机一直不撒手,被选入国际摄影沙龙的数字统计分析:1931年到1949年是他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时他的摄影艺术风格已经形成。

郎正山使用中国画的“情景”,其实是用照片上说的“构图”拍摄的。中国画的图六法有所谓的“经营位置”和“典型二笔”,用笔的时候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但摄影仅限于机器和环境对象,只有采用“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的“集金”是“收集各种水景,赶集,抛弃绘画禁忌,取画面”。

郎正山的集锦摄影、国画、中医经、思维方法、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向,在古画、古诗词中获得很多,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尼迪指出的那样,郎老师是中国人,又研究中国绘画,因此,中国绘画的原理适用于摄影上的第一人。(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摄影学》(Kennedy)、《摄影学》(Kennedy))

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74a594669c424865bc3c8efa0bad9c50?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7" width="640" height="765"/>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几十年前,经常看到有不少以国画大师张大千为模特儿的摄影作品,如《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这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只知道,这些都出自20世纪60年代初,是台湾摄影艺术家郎静山先生创作的带人物的风景作品。





后来,才逐步更多地了解了郎静山先生。他祖籍是浙江兰溪人,1892年8月4日,生于江苏淮阴清江浦都天庙街前巷27号大院。他的父亲郎锦堂是清代末期漕运总督麾下的左营参将,后任河南河北镇总兵,他能文能武,酷爱中国戏剧,是个著名的京剧票友。





郎静山在淮阴生活了12年,他自幼对照相兴趣浓厚,父母的结婚照、清江浦的照相馆,在他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结婚照是他最珍贵、保存最完好的一张照片。





清江浦的水色风光、浓郁乡情、古城建筑、家庭熏陶,在郎静山幼小的心灵里烙下深刻的印象。淮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为郎静山后来艺术之路的漫漫跋涉增添了最初的营养与原动力,对童年的郎静山产生了艺术启蒙与熏陶。





1904年,12岁的郎静山进入上海公共租界创办的工部局南洋育才学堂读书。在国画老师李靖兰指导下,郎静山正式开始学习摄影,参加了“照相小班”,第一次拿起照相机。为了满足他的爱好,父亲特意给他购买了第一台相机。后来,郎静山手捧的“大烟囱”照相机为德国产的柯达格莱弗利克斯新闻相机,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赠送给他的。



(青年时期的郎静山)



抗日战争时期,郎静山在上海沦陷后,携眷去了西南,他来往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行报道工作。





后来,郎静山觉得应该要利用摄影这个宣传效应,去做一些更有远见的事,为中国呐喊。于是他开始遍历祖国山河,拍摄了以“还我山河”为主题的一系列风景作品。





其中一幅《危崖挺秀》作品中,远处峰峦层层叠叠,极力刻画了在日光的晦明变化中山峰的阴阳向背,更远处山岭与云海气象万千。近景里山峰突兀矗立,山石裸露,颇有浑厚雄奇之美。





当时在新加坡的郁达夫看到这幅郎静山所摄的崇山峻岭后,有感祖国山河已迢迢,不禁发出“匡庐曾记昔年游”的喟叹。这件珍贵的摄影作品里,寄托了在那个乱离的时代,我国早期摄影史上的大师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对祖国的深沉情感。





郎静山认为,越是战争时期,越要把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与美好的山水意境、民族风情作品呈现给世界沙龙,用最有力的国际性语言,把中国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展示于世界,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之伟大。此时,他从作品中选出一百一十九幅精品在重庆、成都两地展出,还在昆明和成都发起组织摄影学会,并被选为会长。





1939年郎静山应上海复旦大学邀请,返沪参加纪念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一百周年纪念及复旦摄影研究所三周年大会,并在复旦大学举办个人影展,出版了《静山摄影专刊》。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融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完美。接着,又在上海大新画厅展出游川作品一百四十二幅,将门票全部收入用于救济内地难胞。





1947年,郎静山作品应邀参加美国举办的世界50位摄影家联展。1949年夏,郎静山应美国新闻处邀请,搭乘了一艘美国邮轮去台湾参加影展。这一走,便开始了海峡彼岸的生活,他的大部分相机和底片全留在了大陆。1950年,因时局变迁,他颠沛流离,生活比较拮据。






1995年4月13日,这位国宝级的摄影艺术大师,在台北逝世,享年103岁,走完了他专注于艺术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近代摄影艺术史。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郎静山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我做集锦照片,

是希望以最写实、

最传真的摄影工具

融合我国固有画理,

以一种‘善’意的理念,

实用的价值

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 郎静山












































-END-

书画论坛

1.《【郎静山】他用相机代替画笔,重新创造了中国画的山水氛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郎静山】他用相机代替画笔,重新创造了中国画的山水氛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3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