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志(电视剧)
今天说的这个“怪物哥斯拉”
身高5米,体长8米
角像锋利的刀,皮像盔甲
那是秦朝时期最先进的武装力量
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5000多年
在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找不到安身之处
世界上最大的蹄类动物
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消失了。
最终,打败他们的不是奥特曼
像蚂蚁一样的人类。
版画古代犀牛画本身/互联网
犀牛这么可爱
你怎么能杀犀牛?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收藏家很不出名。他的收藏更加冷淡。这就是——犀牛角装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作家)。
1898年,一位名叫王永英的学者在药店买了一种叫“龙骨”的中药,考察后,人们发现了一篇令人吃惊的甲骨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刻甲骨文的龟类和骨类包括犀牛角,在殷商时代犀牛角可以用药物治疗。
殷墟甲骨文也自行/互联网
那时,人们的养神方法是“按角”,将犀角做成酒杯,在装酒的时候,希望能融化犀角神奇的药效——解热解毒、精神止血。
从今天的科学解释来看,犀牛角装酒纯粹是封建迷信,防病作用几乎为零。
青建论犀牛角雕刻水面文爵杯图
唐代犀牛角的高级可与夜广州媲美。
犀牛杯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日本宫廷。现在,这见证了中日友好犀牛杯,在日本国家郑昌源保存得很好。
日本郑昌原唐朝犀牛杯图片本身/互联网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最精巧的犀牛角旗,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首先,我们要感谢一个人,即郑和。
郑和去西方之前,犀牛角主要向外国人进贡。在郑和海归之前,带来了很多非洲犀牛角。当时文人开始疯狂地在犀牛角上创作。
这一创作浪潮持续了200多年,直到乾隆末期。他们用完犀牛角后才想罢休。因此,现存最尖端的犀牛角机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
人左右的犀牛角雕
清代犀牛雕纹小方块瓶画本身/
故宫到了现代,犀角依旧很贵,比黄金都贵。
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中药店里,50克亚洲犀牛角售价约3000港元,当时50克黄金的价格仅仅值800港元而已。
被取走犀角的犀牛 图自/摄图网
富贵的背后是杀戮。古人说:蚌以珠剖体,象以齿焚身。贝壳因为珍珠而被解剖,大象因为象牙而被残杀,犀牛也一样。
1922年,因为非法猎杀犀牛猖獗,中国境内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至此,野生犀牛已在我国绝迹。
非洲犀牛 图自/摄图网
1993年,一封国务院的红头文件明确禁止售卖犀牛角。
而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犀角买卖和走私军火、人口贩卖一样,可以获得丰厚利润。每年,约有4000多名非法分子,拿着AK47在非洲猎杀着犀牛。
目前,非洲野生犀牛已减少了95%,对于犀牛而言,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类。
2018年,世界上最后一头白犀牛已经灭绝。 图自/摄图网
2016年,马未都以收藏家的身份担任“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前往遥远的非洲,参与犀牛的保护行动,倡言道:“背负杀戮的收藏一文不值”;“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在利益面前,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你说鬼神可怕?那你可曾见过人心?
野生救援公益大使·马未都 图自/网络
一位医生
见证了犀角器的辉煌
叶义是香港的一位著名医生。很难想象,一位从医救人的医者,会喜欢浑身沾满杀戮的犀角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促成野生动物伤害的人员之一,可他似乎与猎杀者不同。
最初,叶义收藏犀角的那个年代,犀角还是未被禁止的收藏品,由于品类小众,几乎没有人会作假,因此,他曾收藏过最顶尖的犀角艺术品。
香港医生藏家·叶义 图自/网络
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收藏之富,早已享誉中外。当时,香港还在英国的殖民之中,与大陆几乎是断联的状态,所以,多数人对他的了解甚少。
直到1985年故宫专门举办的《叶义先生捐献犀角杯》展览,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这位神秘的藏家。
明代·犀角雕锦地蟠螭纹杯 图自/故宫
他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撑起了故宫犀角器的半壁江山。在当时,故宫馆藏的犀角器只有120件,其中81件都是叶义捐赠的。
当时,除了上海博物馆里有几十件犀角收藏之外,其他博物院几乎很少有犀角的收藏,它们大多都集中在国外或是私人藏家手里。
清代·犀角雕夔纹三足杯 图自/故宫
叶义是收藏大家,除代表犀角品类之外,他还是香港著名竹刻藏家。当时他还与香港艺术馆合作,联合举办过一个大型的竹刻展览,一共展出了211件竹刻藏品。
期间,他们还合著了一本《中国竹刻艺术》的专著,向大众普及竹刻知识。
《中国竹刻艺术》上下册 图自/网络
自古,强者之间都是暗自较量的。叶义在收藏圈是出了名的眼光毒辣,他玩鉴定唯一的对手是王世襄先生。
我们都知道王世襄先生是家具界公认的泰斗人物,除家具之外,竹木牙角漆,他几乎无一不通,而叶义就曾经向他发出过战帖,比的是竹刻,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波较量似乎从未停止过。
王世襄先生离世之后,将此生收藏的80件明清家具,悉数捐给上海博物馆,而叶义将自己收藏的81件明清犀角器,全部捐给了故宫,数量上正好多出一件。
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 图自/网络
1984年叶义逝世,他将所藏的竹刻藏品,全部捐赠给香港艺术馆,促使香港艺术馆一度成为拥有最精巧、最全面竹雕艺术品的公立博物馆。此外,他还将129件瓷器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叶义的毕生收藏,倾数捐给博物馆,未曾留给儿孙半分,这是一种无私的家国情怀。
清代·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 图自/故宫
心有灵犀一点通
犀角的艺术表达
唐代李商隐曾借犀角为爱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古代的通天犀,这种犀牛的纹理首尾相连,被当做通灵的神物。
就像李商隐和爱人的情感,他们虽然相隔两地,不能时常见面,但心与心之间却是心意相连的。
清代·犀牛角 图自/故宫
灵犀是爱情的美好,但在现实中,犀牛的纤维是极其容易被破坏,因此,就增加了工匠在雕刻中的难度。
一般而言,雕工好的犀角器传世品是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界中,犀牛的角是用来打架的,所以经常会有损伤,次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和消耗。
清康熙·犀角雕荷莲水草纹杯 图自/故宫
如果不是叶义的慷慨相捐,我们今天很难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器,那是明清工匠凝结而成的工艺之美。
譬如雕刻名匠:鲍天成、尤侃、尤通等人的犀角作品。
清代·犀角雕弥勒佛 图自/故宫
鲍天成是明末江苏一带著名的雕刻能手。
在雕刻技法上十分娴熟,一般在犀角器中执壶的器型是十分鲜有的,这件壶的流和柄均采用了镂刻圆雕的技法,气势矫健,生动鲜活,是明末犀角艺术中稀有的珍品。
明代·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 图自/故宫
这是一件用非洲犀角刻成的菩萨像,制作者的名字已经不得而知,但这件作品的雕工十分别致。
头戴发冠,身披广袖法衣,左手捏念珠,右手托如意,双目微闭,端坐于桃花座之上,衣纹飘逸自然,自然柔和,值得细细鉴赏。
清代·犀角雕桃花座菩萨像 图自/故宫
明代著名牙角雕刻家尤侃,凤仙花染色技法闻名,他因手艺高超和技术精湛,在康熙时被征入皇宫造办处。
后来人们就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叫他 “尤犀杯”。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葡萄禽鸟纹杯 图自/故宫
明代·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 图自/故宫
工艺至上
犀角从未消失!
现今,工艺技术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不需要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牺牲生命去满足我们的需求。其实,像犀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点翠,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鹅毛去代替翠鸟的羽毛。
在博物馆里一些历代仿制品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犀角的身影,它们记录着犀角曾有过的高光、绚烂的时刻,某种程度上,存在即是意义。
清代· 德化窑白釉瑞兽仿犀角杯、九螭杯三只 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晚期 五彩九龙图仿犀角杯 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早期· 铜仿犀角杯 图自/雅昌艺术网
清代·沉香木雕防犀角杯 图自/中国嘉德
竹雕·仿犀角爵杯 图自/雅昌艺术网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默默为中国文博做出贡献的人,正是因为有叶义这样的收藏家,不遗余力的收集中国文物,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如此精美的犀角雕。
福祸相依,面对那些生命的牺牲,我们才能警示过去珍视当下。
犀牛的家园正在消失,冰山也在缓慢溶解,我们,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1.《当收藏成为事业——捐献大家叶义医生的精神追求》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版权均来自大力
1.《【犀牛角杯】心中有一只“犀牛”在寻找中国最后的哥斯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犀牛角杯】心中有一只“犀牛”在寻找中国最后的哥斯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6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