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葡萄酒,里面的黄金和钻石,为什么能卖天价?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针对这一问题,大师罗宾逊最近通过对波尔多法定产区酒吧(A)、Medok酒吧(B)和列级长(C)进行比较的费用分析,列出了大致的费用表(不包括瓶费、营销费用、运费和其他杂费)。

据资料显示,热级酱的酒价与酿造成本低不成比例,售价通常上涨了几十倍。

可更让人纳闷的是,即使高价,人们依然趋之若鹜,上演了一出出“价格越高人们越爱“的戏码。其实,名庄们都是工于心计的甄嬛,先通过三个套路来提升自己的价格和价值,然后再攻破你的心理防线,可谓步步为营!

套路一:提升品质,减少数量

首先,品质是价格的基础和保证。消费者不是傻子,懂得一份价格一分质量的道理,所以高价名庄无一不是品质出众,是帕克等大神眼中的优等生。

影响品质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葡萄品质的好坏,而这就涉及风土条件。勃艮第把风土这一概念做得出神入化,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风土优越的产区确实能产出极高质量的酿酒葡萄。同为罗曼尼村,但是哪怕一条小路之隔,不同葡萄田产出的酒风格都变化很大,所以地段风土本身的价值也就提升了名庄酒的品质和价格。

而名庄们通常会更加专注于酿酒工艺,不少名庄使用极为玄妙复杂的生物动力法,比如铁娘子勒桦(Domaine Leroy);有的会大量使用全新的橡木桶,甚至达到100%,比如西班牙酒王贝加西西里。这些措施都可以使名庄产出高品质的好酒,但也增加了不少成本。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名庄们通常会减少每亩地上葡萄种植的棵数,且严格控制每棵树的果串数量。这样虽然牺牲了数量,增加了成本,但是酒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出的酒风味会更加浓郁。所以目前不少名庄数量都很少,比如通常罗曼尼•康帝只产6000瓶,啸鹰只产500箱,也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话。

但是,不乏有些酒庄会耍些手段,故意来损耗数量来提高价格。比如某酒庄在拍卖会上,本来有两瓶酒竞拍,酒庄买通了一名服务员,让其在众目睽睽之下“手滑”打碎了一瓶,于是剩下的那瓶酒立马遭到了众人的哄抢,价格也是高的惊人,一下子拉高了酒庄酒款拍卖价格水平。

所以名庄酒通常有较高的价格起点,因为品质确实好,再加上数量少,总是处于一种稀缺状态,想不涨价都难。

套路二: 提升“逼格”

有质量也得有 “逼格“,名庄通常会使用两种方法来提升逼格,一种是和权贵们”沾亲带故“,借助权威人士的影响力来进行推广;另一种是将自己和艺术挂钩,直接上升到艺术品的地位。

对于依靠权贵来推广,不少名庄选择的都是上流社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能让他们青睐的酒,立马会引起一阵风尚,且身价水涨船高。比如奥比昂酒庄出现在了美国总统杰弗逊和英国启蒙时代大师洛克的笔记中,为人津津乐道;侯德乐香槟(水晶香槟)让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都魂牵梦萦,为之倾倒。这些酒在后来无一不名声大震,位列世界百大珍稀葡萄酒。

近代将这一切“玩“的最好的当属酩悦香槟,它同轩尼诗一起加入了LV,组成了LVMH奢侈品集团,一举将葡萄酒推到了奢侈品的行列。很早之前酩悦就得到了蓬巴杜夫人的推崇,流行一时,此后再加上LV助阵,成了逼格和身份的象征,几乎占了全法国外销香槟的1/4!

除了上述方法,把酒和艺术品结合起来,也是名庄打造高逼格的诀窍所在。艺术品的价值有时甚至无法用价格来衡量,不少名家大作都是无价之宝。若能将艺术的价值加持于葡萄酒,身价岂能低廉?在这方面上,木桐酒庄的成就无出其右,每年请一位艺术家来为酒款创作酒标,搞出了一场艺术盛宴。其中出名的有1958年超现实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和1975年的安迪•沃侯(Andy Warhol)的作品。

最最著名的当属1973年的酒标。那年毕加索辞世,其绘制的《酒神祭》成为传世遗作,木桐有幸得到该画作作为当年的酒标。这一举措使得本来资质平平的1973年木桐葡萄酒成了抢手货,在拍卖会上拍出了7万英镑的天价!

套路三:变成“股票”,大家炒起来!

到了这个阶段,名庄酒开始变成了能让人们的小心肝跟着一起上蹿下跳的“股票”,更加具有投资和盈利价值,这就是葡萄酒的期酒市场。若论期酒,波尔多首先推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狂欢。

其实最早期酒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帮助波尔多重建。当时二战后不少酒庄被毁,法郎持续贬值,酒庄急需资金。为了提前收拢资金,酒评家们通过品尝来判断其质量和价格,酒庄将这些酒以略低的价格出售一些配额给酒商,之后酒商再销售出去。这些在装瓶前就经过多次转手的葡萄酒如同期货,因此被称为“期酒“,期酒市场也随之慢慢发展起来,这种销售模式的参与者初期便是一些一级庄大佬们。

酒庄通过把葡萄酒变成期货,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成为了葡萄酒市场的指向标。

这些虽然看似都是“套路”,但其实也是名庄的营销智慧所在,他们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摸清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牢牢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来了一出“攻心计”。

攻心计一

少而精,贵而奇,抓住你“求异”心理

经济学家研究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地方的乌鸦大量涌进,白鹭就会离开,这就是“白鹭效应“,用来说明人们潜意识中不喜欢和他人雷同,喜欢追求一些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大家都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独一无二的商品,拥有这种特殊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比如艺术珍品,高定礼服,以及昂贵稀少的名庄葡萄酒。

目前绝大多数的名庄市场,定位都指向高端人群。将自己打造成少而精,贵而奇的酒,让拥有它的人产生一种“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的一样的东西”的满足感。而得不到的人,则会将其无限美化,潜意识中更加渴求。比如提到罗曼尼康帝,不管喝没喝过,多数人都还是对它充满好感,因为它贵啊!珍贵啊!真的贵啊!一般人都喝不起的,肯定是好东西!

攻心计二

打造奢侈品概念,满足你追求个人价值的心理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层到高层,代表着不同阶段的需求,当每个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去寻求下一个层次。当我们自身经济能力提高,有了一定资本积累,达到金字塔顶端的时候,一般的物质不能满足我们现实需求,我们就会尽可能的去寻找那些能够提升自我价值的东西。

能够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有很多,奢侈品便是其中的一个,这就是为什么名庄喜欢把自己的葡萄酒打造成奢侈品概念,对于爱酒之人来说,得到昂贵稀有的名庄酒,不但是身份地位的证明,更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况且,据说人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想象一下,手握一瓶罗曼尼•康帝,你是否也会有种天下舍我其谁的壮怀之感?

攻心计三

期酒,互利共赢

我们喜欢炒房炒股,正是看中了其中有利可赚。买期酒很有吸引力,就像股票一般,如果你能预先挑选,且根据市场导向作出判断,期酒都能让你捷足先登,获得可观的利润。

比如说2006年发布的玛歌2005年份期酒,当时的期酒价格为350欧元一瓶,每箱价格超过4000英磅,这是波尔多期酒的历史最高价了。但现在看来,2005年的玛歌,一箱已经超过6000英镑,单瓶均价在891欧元左右(数据来自wine-searcher)。

翻了几番的名庄酒让人们疯狂了,于是不少人加入了“炒酒“的阵营,但其实这也是互惠共赢的事情。一方面,名庄可以通过期酒让自己尽快的回笼资金,便于周转,且能够进行市场推广;另一方面,期酒略低的价格给了消费者一定的优惠,即使没有收获预期的利益,能有名庄美酒喝,也不是一件坏事,和股票比起来,期酒起码还有这点好处。

与其说是名庄的“套路“,不如说是他们有着卓绝的远见和市场洞察力,且话说回来,我们愿意 ”入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极致美酒有着不懈的渴望和追求。对于爱酒之人来说,一掷千金去品一杯好酒也值得;而对于不爱的人来说,宣传的再好,也不如一杯葡萄汁来的实惠。

所以,明知都是“套路“

但我还是心甘情愿的进来了!

酒哥

--------

引领一个阶层的品味

你的私人葡萄酒顾问

我的私人微信号:wine4me

好酒,等你!

1.《【玛歌红酒2006回收价格】名庄贵得离谱,全都是套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玛歌红酒2006回收价格】名庄贵得离谱,全都是套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0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