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崇寒

不得不说,茶在唐人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不单饮茶风尚遍布全国,皇帝嗜茶、文人嗜茶、僧人嗜茶……“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虽说是饮茶,但也得有个规矩,宫廷茶文化圈、文化茶文化圈、大众茶文化圈、僧侣茶文化圈等,各有不同的饮茶仪规,对应到茶具上,民间多以陶、瓷为主,皇室贵族则享用金银及琉璃茶具。用茶文化礼敬佛祖是唐朝统治者的一种创举,也是功德,吻合佛教供养中的“茶供养”。

法门寺地宫的开启,让后人从出土的皇室茶具中一窥宫廷奢华的饮茶风尚。韩伟参加过1970年何家村遗宝发掘,见识过满地金银器,但站在法门寺皇家金银器,尤其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配套齐全、等级极高的茶具面前,他还是头一次。他说, “我们过去发掘了好多唐代的文物,尤其是金银器,没有哪一件能说明是皇帝的。那么,这一次呢?譬如说它这些金银器里面,好多金银器里面就画着一个五哥,五哥是谁呢?就是僖宗。因为他排行老五,12岁登基,所以那时候也不把他称郎,就称为五哥。他自己用的东西要给佛贡献的时候,他自己就画上五哥,表示我给佛的。”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

如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茶碾子、茶罗子上就刻有“五哥”两字,而这些烹茶、贮茶器具的出土,及物账碑的详细记载,也让学界认识到1949年后发现的唐代金银器中,许多器具原来是茶具。虽说对于茶具的记载见诸历代各茶书中,如唐陆羽《茶经》、宋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论茶》等,但通常有名无实,要么无法与出土文物相勘对,要么就是一些关键器具(如茶罗子、银盐台)未曾出土,“读之令人不甚了了”,地宫茶具恰为文字记载提供了实物佐证,它包含笼子、碾子、罗子、盐台、匙等,各有其用又相互配合,比起过去零星发现、品种单一的唐代茶具,更能反映晚唐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

唐人喝的是经蒸、捣、拍、焙、穿、封等工序制成的饼茶,一般置放在隔热、避光、防潮的小盒中。饮用时,用银火筋从盒中取出适量饼茶放入银笼中,置于火上烘烤,不断翻转,使饼茶受热均匀,而后取出用纸袋包好,以免“精华之气”散失,搁在银笼子里慢慢冷却。放入茶碾槽内碾碎前,需用手将冷却后的茶饼掰或敲打成小碎块,来回推动碾槽,使茶叶碎至小米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茶汤味道不足,太小又很苦涩。碾碎后的茶经罗子过筛后才算告一段落,进入煮茶阶段,这时需要用到风炉、夹炭用的火筋、锅(法门寺地宫没有出土,但在何家村、丁卯桥均有发现)和取出茶末的银则,因为唐人喝的是盐茶,存放食盐的盐台和取盐的盐匙必不可少。当锅中水烧至“一沸”时,用银盐匙在盐台中取出适量的盐调味,“二沸”时,用勺舀出瓢水,放在茶碗中,待水烧到“三沸”再放回锅中搅拌,然后立刻将锅端下放置台子上,等茶渣下沉后,进入舀茶分茶阶段,根据需要,也可用勺取茶汤至调达子,加调料调味后饮用。煮好后的茶一定要趁热喝下,因为“精华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1.《[嗜茶怎么读]藏语茶怎么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嗜茶怎么读]藏语茶怎么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2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