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兴移民国家,与旧世界的葡萄酒生产国相比,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酿造方式与众不同。除了严格遵循的传统酿造方式外,还加上先进的酿造工艺、现代化的酿造设备和澳大利亚稳定的气候条件,每年生产的葡萄酒质量都比较稳定。

众所周知,南澳州的红酒业非常有名,远销海外。并在国际舞台上独占鳌头。这与南澳州独特的自然气候都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生命不仅来自阳光、土壤和葡萄的精华,更来自悠久的品酒历史和精湛的酿酒技术,多元文化背景的酿酒经验,以及崇尚保留葡萄品种的最高原味和果香的酿酒技法,这些都使得澳洲葡萄酒充满个性与活力,别具特色。

由于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侧重强调地区特色,因此其产品各具特色。200多年来,葡萄栽植技术在澳大利亚取得了蓬勃发展,年生产10亿升,向世界各地出口超过8亿升的葡萄酒。

在如法国这样拥有千年种植经验的旧世界国家,因为19世纪70年代的席卷全欧洲的根瘤蚜虫害而没能留下老藤。澳洲因为没有经历过根瘤蚜虫害覆灭性的侵染,所以留下了上百年健康的老藤。

在澳大利亚的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拥有许多百年老藤。现存最老的西拉(Shriaz)可以确认是在1843年种植的,目前仍健康的生存在澳洲伦美酒庄;现存最古老的赤霞珠葡萄老藤也是在巴罗萨的奔富酒庄。

能留下老藤的地方会意味着这是非常富有潜力的一块土地,而葡萄藤能够历经沧桑并依然保持优质品质,这样的老藤也是真正久经沙场的好葡萄藤。

在所有新世界葡萄酒酒标上,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品种,对澳大利亚酒来说也是一样的。

按照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法律规定,如果在酒标上标注葡萄品种,则这瓶酒里需要有85%是由该品种酿造的,如果葡萄酒里面混合的品种每一种都不到85%,那么就要标注出所有主要的葡萄品种,而标在前面的品种要比标在后面的含量多。

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特点:

1、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适合葡萄种植和生长。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优良,地广人稀,没有污染,绝对绿色产品。

澳洲常年阳光充沛,葡萄有了足够的日照,生长良好,没有任何污染,酿出的酒自然丰满浓郁,并且酒的口味柔和,果香浓郁,口感清新,极易入口,尤其适合初饮葡萄酒的人士,非常适于搭配中餐菜肴。

2、澳大利亚的酿酒师在酿酒时,普遍采用橡木桶储存及低温发酵技术,故制造出的葡萄酒以口感丰腴,并带有巧克力和水果香为其特色。

3、澳大利亚锐意创新的多元文化背景的酿酒经,以及崇尚保留葡萄品种的最高度原味和果香的酿酒哲学,使得澳洲葡萄酒充满个性和活力。

4、澳洲人特有的简单、纯朴、憨厚、不视金钱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乐生活视为第一追求,也是他们可以酿造出质优价廉的世界级美酒的决定因素。

5、酒质稳定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一大优点。这里的酿酒方法有别于欧洲,如果说欧洲酿酒业属于农业范畴的话,澳大利亚的酿酒业则应称为工业。

在红葡萄酒的大家族中有着很多的品种,它们在不同气候环境下栽培产出的味道也各不相同,不同的酿造调酒工艺所制的葡萄酒从口感到成色上都会有所区别:

西拉(Shiraz)

是澳洲最富盛名的葡萄品种, 有口感丰满的红酒和精致的白葡萄酒。西拉葡萄酒辛辣,“野果”的口感饱满浓郁,更成为澳洲葡萄酒的象征。

南澳州红酒品牌Penfold可以说是Shiraz的引领者,并且闻名海外。

黑皮诺(Pinot Noir)

也称贝露娃,被称为红葡萄中的皇后。黑皮诺喜凉爽气候,它带有草莓和覆盆子的果香,随着年份的增加,会逐渐散发出蘑菇和咸辣的味道。

黑皮诺酿造的葡萄酒清雅芳香,温柔雅致,果味充盈,并带有较明显的草莓和樱桃的香气,成熟的黑皮诺有黑松露以及皮革的味道,能酿出全世界最令人兴奋的红酒。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是世界著名的红葡萄酒品种之一,原产法国。南澳大利亚的库纳瓦拉(Coonawarra)葡萄酒产区,坐落南澳葡萄酒产区中心的宝地闻名遐迩,其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加以举世闻名的红土,使得果味浓郁的赤霞珠葡萄酒风味尤佳,而其它一些气候凉爽的葡萄酒产区也出产一些品质上乘的赤霞珠。通常一到两年的存窖时间会使得酒的口感醇厚。

在澳大利亚的任何一个葡萄酒产区都能品味到精心酿制的优质葡萄酒,配一味美食,赏一方美景,生活可以如此的惬意而舒适。让人魂牵梦萦着这里的葡萄藤蔓青葱的气味,在这个酒香飘逸的地方,你能品味到的不仅仅只有美酒,还有澳洲人对生活的精致和细心。

1.《【澳大利亚产的红酒sh】带你探索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为什么这么好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澳大利亚产的红酒sh】带你探索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为什么这么好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5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