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年“7·22”,岷漳地震两周年的日子。

不由自主,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悲伤片断不停地在脑海中翻腾。

不能忘记,无法忘记。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6级地震袭击了岷县、漳县。仅仅几秒钟,92条鲜活的生命被吞噬;仅仅几秒钟,山体轰鸣,地面开裂,山体滑坡埋没村庄;仅仅几秒钟,房屋被毁,到处残垣断壁……昔日山清水秀的美丽岷县瞬间千疮百孔。

两年了,已经两年了。

两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

但这两年,岷县地震灾区,变化之大,恍如隔世。

重访岷县,我们欣慰地看到,这个曾遭受过地震重创的西北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色彩渐渐缤纷、伤痛渐渐远去,一幢幢崭新的房屋、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700多个日夜过去了,岷县48万儿女,在泪水与汗水中走过,在伤痛与感恩中走过,在坚强与奋进中走过。

700多个日夜过去了,灾后的岷县从悲壮走向豪迈,从废墟上重新崛起。

根据省政府《总体规划》,岷县“7·22”灾后重建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六个方面。截至6月底,省市已下达岷县“7.22”灾后重建项目746项,总投资69.0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3.2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8.6亿元,占总投资的85%。有212项已完工(其中:20项已完成初验),529项正在建设(当年开工416项),新下达的5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

今天,岷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

凤凰涅槃。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经过两年重建的岷县,站到了腾飞的新起点上。

铭记灾难,见证重生,怀揣梦想,这片昔日多灾多难的土地,正托起梦想的翅膀……

历史永远铭记

最好的祭奠重建家园

七月,岷县,不冷不热。

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不分昼夜地竞相生长,满眼翠绿,像铺了漫山遍野的绿毡,偶尔夹杂的一簇簇金黄的油菜花和白色、紫色的洋芋花,让一座座村庄多了几分色彩。

时隔两年,我们再次走进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两个村庄——永光村、永星村。

站在永光村灾后重建点上,远望遥遥相对的永星村,此刻,一切竟是那样安静。

在永光村,永星村,崭新的住房、校园、村卫生所拔地而起,老人们怡然自得地聊天,妇女们抱着孩子溜达串门,猫狗卧在村道上,孩子们追逐嬉戏……

那震天动地的嚎啕大哭声没有了,那失去亲人的心痛终于平静了,这两个见证了几百户人家悲惨离别的美丽小山村终于走出阴霾,回到往日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中。

用什么祭奠地震中死去的同胞?我们反复叩问这个问题,此时有了明确的答案——在新的家园,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岷县48万儿女对于地震中遇难亲人最好的祭奠!

“好好活着,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

在永光村灾后重建点上,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70岁的李改花老人,当时她正在自家院子里收拾药材,看上去精神了不少,也很健谈。

“我现在生活的很好,两个女儿龙兰巧和龙想巧把我照顾的很好。”李改花说:“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瓦房,比起以前的土坯房,又安全又干净。地震后,房子没了,人没了,痛苦得很。在政府的帮助下,现在啥都有了,心里舒畅多了。”

李改花,永光村挖木舍村民,在两年前的那场地震中失去了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

两年前的7月23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趴在亲人的尸体旁嚎啕大哭;两年前的10月29日,震后的百日之期,记者见到她时,她言语极少,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好好活着,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这两年来,永光村村主任宋彩清,曾经无数次这样安慰乡亲们,“我们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才对得起死去的亲人,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宋彩清介绍,永光村三社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131亩,进入重建户130户,总投资4207.97万元;永光村四社安置点占地面积32亩,进入重建户39户,总投资1599.2万元。建设包括集中安置点灾民建房、上下水管网工程、道路硬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互助老人幸福院、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配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长廊、绿化、亮化及环卫等设施。

截至目前,安置点民宅建设已全部竣工,配套项目已全部完成安置点建设任务。

“现在在村里住着真舒服,条件不比城里差。”宋彩清说,现在家里有自来水,做饭用电磁炉,还安装了洗澡设备。此外,村里道路全部硬化而且安装了路灯,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齐全。“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而且我们还能呼吸上新鲜空气!”

“我们盖起了新房子,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7月19日,永光小学放暑假了。

52岁的代课老师褚怀德琢磨着想去北京,看看3个远在那里上学的孙子,怕孩子们想家。但16岁的大孙子褚江伟却反对,他告诉爷爷,他和14岁的弟弟褚江瑞、13岁的妹妹褚江琴在北京生活学习的很好,已经适应了北京,再说了,去北京的车费贵。

“我的孙子们都很乖,江伟、江瑞经常是班里的前3名,只有江琴稍微差点,需要两个哥哥帮助。”提起3个孩子,褚怀德语气里有几分骄傲,“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那些好心人,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

褚怀德,永光村挖木舍村民,在那场地震中失去了老伴、儿子和儿媳,只剩老汉和3个孙子了。

“原来在车路小学教书,后来考虑到离家太远,政府就把我调到了永光小学。这样既可以代课,还可以种地。”褚怀德说。

“7·22”地震发生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孤儿成长项目工作人员前往灾区将褚江伟等7名孤儿接到北京上学生活。作为志愿者,郝玉玲毅然辞去招生办主任的工作,专心当起“全职妈妈”,照顾孩子们在北京的生活起居。

在永星村集中安置点,两岁多的张龙斌在和6岁的姐姐打架,只为一个草帽,争不过姐姐,这个小家伙就开始在地上打滚哭闹,28岁的妈妈,邱雪伟怀里抱着3个多月的弟弟,赶快跑过来拉架,一家人团在了一起。

“地震时,龙斌才20多天大,现在,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小家伙淘气得很,不是闹姐姐,就是欺负弟弟。”尽管是责骂,邱雪伟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盖起了新房子,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永星村支书包供同介绍,永星村安置点,有重建户197户,占地223亩,建设包括安置点灾民建房、上下水管网工程、道路硬化、村办公楼、地质灾害治理等工程,配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长廊、绿化、亮化及环卫设施等,总投资6440万元。截至目前,永星村民房建设已全部竣工,配套项目已全部完成安置点建设任务。

“地震前,农村居民住房大多数为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经过重建,新建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全部达到七度以上,建设标准全部为上下圈梁构造柱结构,更加安全、结实。群众住房发了根本性、革命性变化。”包供同说。

见证重生奇迹

在灾难中奋战崛起

在通往岷县梅川、茶埠、西江、麻子川、寺沟等乡镇的路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宽阔的乡村道路,一座座崭新的青瓦白墙民居,一片片恬静的田园,在绿树环绕中,偶有袅袅炊烟……仿佛一幅幅水墨画,又仿佛一个个深藏闺中的小媳妇,不施粉黛,便款款而来,风情万种。

灾难后的岷县,新的家园在废墟中崛起。

灾难后的岷县人民,经过阵痛,愈加坚强和自信。

走近,聆听,感受,穿越记忆,见证重生奇迹,在灾难中崛起,任何天灾人祸,也阻挡不了历史车轮的向前!

“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岷县人民化悲痛为力量,以灾后重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灾后重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岷县县委书记郭世杰说:“对于岷县人民,这是一场波澜壮阔、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

这一个个碧水蓝天、风景如画的村庄,承载着岷县人民朴素和恬静的梦想

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岷县县长梁德铭说:“两年来,岷县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叠加、地质结构复杂、基础设施薄弱、有效施工期短、阴雨天多、劳力紧缺等多重困难,全面完成住房、教育、卫生三大年度重建任务,群众居住环境、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环境、群众精神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针对卫生重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实际,岷县协调“国字号”参建企业在岷县设立指挥部,紧盯目标任务,调集精兵强将,集中施工力量,加快建设进度。目前,17项卫生院重建项目和6项卫生院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

重点村镇建设进展顺利——

27个集中安置点、10个重灾村住房全部按照设计风格建成,水电全部接通,地质灾害治理基本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3个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特别是围绕打造县域次中心定位,占地1100亩的梅茶新区一期17栋安置楼已封顶,红店小学正在进行装饰工程。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绿化、亮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梅茶小城镇段堤防工程正在建设。国道212改线梅茶小城镇段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正在进行驻地建设、路基清表和茶埠段桥梁围堰施工。

交通项目全面启动。省、市下达岷县灾后恢复重建交通项目共372项988公里,总投资3.4亿元。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4亿元。

水利项目全面启动。省、市共下达岷县水利灾后重建项目4大类27项,其中——

农村人饮方面共13项,总投资3.78亿元,1项已完工,12项正在进行管网铺设,部分乡镇正在开展入户工程;

河道治理方面共11项,总投资1.495亿元,1项已完工,10项正在进行河堤砌筑;

……

其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其中——

20项文化广电项目,2项已完工,1项已完成主体,17项正在基础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502万元;

29项防灾减灾项目全部完工(19项已完成初验),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

66项特色产业项目,34项已完工,32项正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

……

在梦想中前行为了新岷洲的腾飞

生活还在继续,记忆却从未被抹去。

面对灾难,岷县人民心相连;

面对灾难,岷县人民手相挽;

“两年来,一个个新的考验和挑战被战胜。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岷县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和屈服,巨大的困难一一被战胜并克服。”郭世杰说。

梁德铭介绍,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岷县集中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特别是通村、通乡道路的陆续实施,将切实解决灾区交通瓶颈制约的问题。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97亿元,同比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61.76亿元,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070.2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50.7元,同比增长14.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灾前水平。

“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大家同甘共苦换来的。”宋彩清说,“新村刚开始建时,路况很差。干部群众就一起参加劳动,自己挖好路基……”

“挑起‘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担,让全县群众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是我们一直的梦想,我们不断地在努力。”岷县民政局局长徐光耀坚定地说。

“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改善行动,以梅川、茶埠、麻子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梁德铭说。

行走在西江镇唐家川村,寺沟乡绿沙村、八步川村,麻子川乡吴纳村,这一个个碧水蓝天、风景如画的地方,承载着岷县人民朴素和恬静的梦想。

说起梦想,褚怀德说:“去北京读书的7个孩子,有时候也很想家,也很想遇难的亲人,

当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们只有依靠梦想来填补孤独,坚强向前。江伟、江瑞兄弟将来想当军人,保卫国家和人民,不管哪里发生灾难,第一时间去救人。江琴长大了想当一名画家,让外面的人知道家乡岷县的美丽山水……”

“岷县自然灾害频发。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岷县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岷县灾后重建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岷县人民!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岷县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为了新岷洲的腾飞,岷县人民将凭借这力量,继续在梦想中砥砺前行。”最后,县委书记郭世杰坚定地说。

1.《212是什么茶,212是什么星座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12是什么茶,212是什么星座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58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