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59旅走出的三位独臂将军,左起为:彭清云、左齐、晏福生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1939年秋天,在晋察冀军区的一次祝捷大会上,战地记者为3名干部拍摄了一张合影照。不幸的是,这3名干部在战斗中都已经失去了右臂;幸运的是,他们后来都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巧合的是,他们同属一个响亮的番号——359旅。
▲ 寻根小组一路跋山涉水
9月6日,在长途跋涉之后,第77集团军“猛虎旅”红色寻根小组来到了该旅前身359旅当年参加抗战的主战场——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
作为山西、河北的交界处,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而且这位游牧民族首领最后也把自己留在了这里,所以这里被称为灵丘。
▲ 寻根小组察看部队当年参加抗战路线图
灵丘之行,寻根小组是想探寻更多有关359旅参加抗战的史料,从而更好地还原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沿着史料记载的路线,寻根小组来到了灵丘县下寨镇石矾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看上去并不富裕,人口也不多,但在抗战时期却是八路军359旅旅部所在地。
▲ 寻根小组来到359旅旅部旧址
在村长的带领下,寻根小组来到了位于村落一角的“359旅旅部旧址”。“可算是把你们盼来了!”得知寻根小组是359旅的后人,负责看护旅部旧址的张立凯老人喜极而泣。刚一落座,老人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讲起了359旅:当年王震旅长就是在这里指挥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寻根小组听张立凯老人讲抗战故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359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先后组织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斗、张家湾伏击战、上下细腰涧战斗、邵家庄伏击战等100多次战斗。
▲ 张立凯老人向寻根小组介绍王震旅长当年的住所
今年69岁的张立凯老人并没有经历过这些事,但从小就听抗战故事的他对此了如指掌:“当年359旅来到石矾村,我父亲主动把这座宅子腾出来给部队用作指挥部。父亲是亲历者,当年359旅在这里打了很多漂亮仗,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和感人事迹。717团政委晏福生、718团政委左齐和719团教导员彭清云先后在战斗中失去右臂,成为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
▲ 寻根小组参观邵家庄伏击战地形沙盘
老人的父亲曾回忆:“1938年10月,王震旅长得知日军北线指挥官常冈宽治少将要到灵丘前线督战,便命令部队在邵家庄组织伏击。战斗进入白热化,时任359旅719团1营政治教导员的彭清云带头冲锋,一枪击毙常冈宽治,并缴获其指挥刀,大大挫败了日军锐气。不幸的是,战斗中彭清云的右肘关节被敌子弹打穿,最终不得不截肢……”
▲ 邵家庄伏击战中缴获的日军少将常冈宽治的指挥刀
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切肤之痛;日寇的狡黠与强悍,只有亲眼目睹才会心惊胆寒。交谈中,寻根小组与老人聊起了当下热门的抗日题材剧。“日寇可绝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弱智和无能。”老人正色道,抗战时期,日寇凭借先进武器装备,所到之处惨绝人寰,我军虽然条件艰苦,但将士们能够同仇敌忾、奋勇拼杀。讲到这里,张立凯老人叹息:“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啊!”
▲ 寻根小组与当地群众亲切交谈
打仗是勇猛善战的抗日劲旅,平时却是爱护百姓的仁义之师。“听说359旅部队来人了,我们很高兴!”正说话间,屋里进来了几位老人,争相讲起了359旅在石矾村的点点滴滴:
“359旅可是一支好部队,既能打胜仗,又对百姓好。有一次,部队的一匹马拴到村边的树上,马啃掉了一块树皮,王震旅长知道后,马上向树主赔礼道歉,并派人栽上拴马桩,教育官兵要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
“部队每次外出回来,进村之前,官兵都会下马步行,从不骑马进村。乡亲们也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359旅去当兵。”
一个小小的村庄,却是抗日战场的生动缩影。“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背后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革命烈士。”离开石矾村,寻根小组决定前往灵丘县烈士陵园。
▲ 寻根小组在烈士陵园清理卫生
碰巧的是,陵园正在搞园区整修和卫生清理,见此情景,寻根小组二话不说,立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 擦拭墓碑
“这里安葬着278名359旅的烈士,他们大多都是在抗战中牺牲的,牺牲时平均年龄也就20出头。”在陵园工作了13年的园长段新生感慨道,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这些战士年纪轻轻就上战场、丢性命,他们生前血战沙场,如今静卧于松林之下,但就是太冷清了,如今我们整修陵园,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陵园、走进烈士,学习烈士事迹,传承烈士精神。
▲ 向革命烈士致敬
“如果说段园长守护陵园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那么,身为359旅的新传人应该如何行动呢?”寻根小组的官兵说,唯有练精手中武器,练强素质本领,守护好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才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才是对先辈精神最好的传承。
▲ 石矾村村口标语牌
在石矾村村口,一块写有“三五九旅,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大型标语牌十分显眼,让寻根小组既感动又感慨。
时光荏苒。从1937年8月进驻这里,到1939年9月回师延安,359旅在此驻扎只有两年时间。80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抚平,但359旅这个名字却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并将其作为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
抗战的硝烟虽已远去,心中的狼烟却一刻也不能熄灭。作为359旅的传人,77集团军“猛虎旅”官兵更应该牢记那段烽火硝烟路、那份军民鱼水情,不断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来源 | 中国陆军
作者 | 孟利 王玉
刊期 | 20182093期
本期编审:钱晓虎
值班
1.《三五九旅旅长 历经100多次战斗,这个旅走出三名“独臂将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五九旅旅长 历经100多次战斗,这个旅走出三名“独臂将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