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发明。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蟾蜍的嘴里,发出很大的声响,人们据此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现代人没有看到出自张衡之手的原件“地动仪”,这是我们人类历史的遗憾。1951年,考古学家王振铎历经数年,复原并制造了“张衡地动仪”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面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窗口。但不少人却误把这一模型当成1800年前张衡制造的。 事实上,这台“地动仪”模型非但不能完成当年张衡设计的“预测地震”的功能,而且在原理上也不断地被国内外学者质疑。奥地利学者雷利伯在他的一本名为《张衡科学与宗教》的书中提到“张衡这个地动仪,中国人把它视为国宝,在中国的历史博物馆还有这个东西,可是它是不科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地动仪”提出质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张衡。后来,一位叫冯锐的地震学家发现人们所质疑的并不是张衡的地动仪,而是由王振铎所复原的“地动仪”。 我国邮政部门在1953年9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中国古代伟大发明》邮票的第3枚和2000年7月发行的《防震减灾》邮票上,均展示了王振铎先生所复原的“地动仪”,却没有任何文字注明这是后人按张衡的理念复原的“仿制品”。2006年《防震减灾》邮票发行时,也未在邮票上作文字说明。不仅如此,在2005年10月9日澳门邮政发行的《中国的伟大发明》小型张上,依然用了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地动仪”,也没有任何关于复制品的说明,还把张衡的形象搬到了边纸上。假若张衡泉下有知,面对这种情形必然哭笑不得。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邮票主题的本来面目,期待今后发行的此类题材邮票会有所改观。(陀乾秋)
1.《地动仪与邮票上的遗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地动仪与邮票上的遗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2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