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袁俊雨一家三代人参军服役,入伍前爷爷和叔叔与他谈了许多从军经历和注意事项。到部队后他说——
军营生活条件跟我听说的不一样了
讲述人:袁俊雨
2000年生,今年9月入伍;爷爷袁军峰,1950年生,1969年参军,服役期满后转业,现已退休;叔叔袁忠伟,1976年生,1994年入伍,现已退役。
整理人:李军波、吴强
绘图:扈硕
新兵生活时间过得快,转眼告别父母已经一个多月了。离开家乡前,曾经当过兵的爷爷、叔叔还有亲戚们,给我介绍了许多部队的情况,要我注意这、注意那。可到了部队我才发现,同样是当兵,我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
比如说,奔赴军营乘坐的车就不一样。爷爷袁军峰1969年参军,坐的是拉货的“闷罐车”。车厢门一关,黑乎乎的,又不透气,并且没有座椅,只能席地坐卧,颠簸了三四天才到达部队。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1994年叔叔袁忠伟入伍时,乘坐的是绿皮火车,有座位,没空调,走走停停,也走了一天多时间才到部队。而我们这一代新兵,乘坐的是舒适的高铁,不仅有座椅、有空调、有开水,还有视频、有WiFi,并且一路飞驰,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到了军营。
我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和叔叔讲军旅故事。成为一名军人,是我从小到大未曾改变过的梦想。今年春,他们鼓励我报名应征后,跟我讲了许多部队生活艰苦、训练紧张的故事。他们既希望我到部队经受艰苦生活的锻炼,又担心我吃不了这份苦,毕竟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念书,没干过多少体力活。对此,我做好了面对各种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可是,当我踏入新兵训练基地时,眼前整洁的营院、舒适的营房、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一下子就改变了以往我对军营的印象。
爷爷的军营印象是:几栋小平房,一个篮球场,再加上四周高大的围墙,就是部队的样子。他说部队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苦,冬天室内室外一个温度,睡觉时穿着棉袄戴着棉帽还会被冻醒。军事训练器材不够用,许多器材都是自己动手做;训练之余要进行农业生产,走下训练场就上地头,尽管这样,他们的副食主要是萝卜、土豆和白菜,还经常吃粗食和咸菜疙瘩。
军营留给叔叔的印象是:伙食还行,顿顿管饱、天天见肉,每天早晨还有一个鸡蛋,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只能排队打插卡电话,生活单调,信息闭塞,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他担心我“学生气”太重,爱掰扯书本道理;忍受不了寂寞,适应不了枯燥的军营生活。他一再嘱咐我,衣服换下来要马上手洗,抓住有阳光的时机赶紧晾晒,否则,一人就两套训练服,洗得不勤,就没得换。
而我对军营的印象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更多彩。”
先说生活,每顿六菜一汤的自助餐,还配有水果,吃得比家里更讲究营养均衡;连队有洗衣机、烘干机,迷彩服脏了随时洗、很快就能烘干,雨天阴天不愁没有干净衣服换;休息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只是在网上不能透露军人身份;军营文体活动多,训练之余,唱军歌,练打球,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再说训练,基地化训练集中了教学力量和训练场地,各类训练设施设备配套齐全,训练内容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就拿体能训练来说,抖绳、药球、壶铃这些新兴健身器材也被搬上了训练场,训练不再枯燥乏味,我们在训练中找到了乐趣,成绩也噌噌往上提。
离开家乡时,我带了一些学习资料,虽然我已考上不错的大学,但我心中的理想学府是军校。叔叔曾跟我说,他当兵时也想考军校,但是白天训练任务重,他只能晚上看书。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只能在连队仓库点着蜡烛复习,手上生了冻疮,视力也有些下降。他一直担心我没有复习条件。到这一瞧,图书室、网络室一应俱全。班长告诉我,训练之余可以随时到图书室复习。
我上中学时,在某装甲旅服役的堂兄袁俊鹏,给我寄了一张他和59式坦克合影的照片,把我羡慕得够呛。这两天,班长聊天时告诉说,我们部队装备的是最先进的99A坦克,这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等我能驾驶战车时,一定也要给哥哥寄张照片去,让他看看我们部队的先进装备。
与现代化的装备列装部队相适应的是,一大批高素质的兵员走进军营,新兵中不仅大学生占了一半多,还有几个硕士,这是爷爷和叔叔辈的退役老兵们没想到的。
我们一家三代军人,见证了我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巨变。这让我们这一茬士兵更深刻地理解了“没有国家富强,就没有现代化军队”的道理。三代人中,我的军营生活条件最优越,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扎根军营,苦练军事技能,争当优秀士兵,争取两年后考上军校,用投身强军实践的优异成绩回报祖国,不辜负令人奋进的新时代。
1.《部队生活 军营生活条件跟我听说的不一样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部队生活 军营生活条件跟我听说的不一样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