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站立格斗的拳迷基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由K1时代培养起来的。所以不管老K1新K1,只要是在K1获得的每一份荣誉,对于每一位搏击人来说,都有非凡的意义。
从文化地缘性角度而言,我们与K1要比UFC近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比赛大多都在复制K1的路线。说到底,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比赛?
不得不承认,站立格斗的拳迷基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由K1时代培养起来的。所以不管老K1新K1,只要是在K1获得的每一份荣誉,对于每一位搏击人来说,都有非凡的意义。
从文化地缘性角度而言,我们与K1要比UFC近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比赛大多都在复制K1的路线。说到底,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比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比赛——中国格斗比赛宣传参考攻略
文|雷武龙Tian
首先,感谢《搏击周评》编辑部的多次邀约,让我得以在这个新兴的媒体平台上,与大家分享最近关于中国格斗类比赛发展和宣传的思考体会,还望各位斧正。
关注中国格斗类比赛的拳迷和有意参与其中的朋友们都知道,经过2014年昆仑决等赛事的带头兴起,2015年爆发,2016年井喷式发展的格斗比赛,目前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迅猛的发展势头。
比赛一下子从以前的一个月一场,变成了每个周末无数场。
目不暇接但又内容类似,甚至名字都相似的比赛接连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卫视频道开播搏击比赛栏目。
之前生活都不能很好保证的拳手们,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已经不是问题,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比赛一下子从以前的一个月一场,变成了每个周末无数场。
目不暇接但又内容类似,甚至名字都相似的比赛接连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卫视频道开播搏击比赛栏目。
之前生活都不能很好保证的拳手们,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已经不是问题,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但是,长期关注中国格斗的朋友和一些相关从业人员都知道,目前的乱象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确实度过了最穷困的时期,目前发展的成果也是喜人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目前的中国格斗,无论是站立格斗还是MMA,都极大程度得益于日本两大赛事K1与PRIDE覆灭之后的剩余果实。
而目前发展得最好的美国UFC赛事,真的和我们关联不是很大,虽然是最好的一个榜样,但仅仅是赛制和行业运作榜样,并不是宣传和赛事主题风格的榜样。
目前的中国格斗,无论是站立格斗还是MMA,都极大程度得益于日本两大赛事K1与PRIDE覆灭之后的剩余果实。
而目前发展得最好的美国UFC赛事,真的和我们关联不是很大,虽然是最好的一个榜样,但仅仅是赛制和行业运作榜样,并不是宣传和赛事主题风格的榜样。
站立格斗的后K1时代
笔者的观点或许略为偏向日本比赛,但统称这个时代的站立格斗比赛为后K1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习惯上,大多数拳迷还是会把乔治·佩托西奥称为K1的末代王者,即2010年最后一届原K1比赛的MAX总冠军,之后多次转换东家接手的新K1,无论是在赛事精彩程度还是影响力上,都无法与2010年以前的K1相比。
而当年老K1培养出来的格斗巨星,四散各地。
至今依然被拳迷称道,GP重量级的彼得阿兹、米尔科,至今依然奋斗在擂台上。
最受关注的MAX级别,K1五天王——播求、魔裟斗、安迪苏瓦、克劳斯、乔治,加上无冕之王希腊小光头迈克·扎姆比迪斯,以及后来冒起的佐藤嘉洋、美丽死神,一共八个人,几乎撑起了世界站立格斗界所有的关注和荣耀。
如今小光头和佐藤已经退役,剩下的六人里面,年龄基本都已经30+了,但是当年K1的光环依然还是留在他们的身上,吸引着拳迷粉丝,后来所有的比赛哪怕是荣耀格斗这种高规格的比赛,也没有培养出像K1王者这类集实力与偶像魅力于一身的拳王。
至今依然被拳迷称道,GP重量级的彼得阿兹、米尔科,至今依然奋斗在擂台上。
最受关注的MAX级别,K1五天王——播求、魔裟斗、安迪苏瓦、克劳斯、乔治,加上无冕之王希腊小光头迈克·扎姆比迪斯,以及后来冒起的佐藤嘉洋、美丽死神,一共八个人,几乎撑起了世界站立格斗界所有的关注和荣耀。
如今小光头和佐藤已经退役,剩下的六人里面,年龄基本都已经30+了,但是当年K1的光环依然还是留在他们的身上,吸引着拳迷粉丝,后来所有的比赛哪怕是荣耀格斗这种高规格的比赛,也没有培养出像K1王者这类集实力与偶像魅力于一身的拳王。
这方面不得不承认日本比赛的宣传包装能力以及对格斗文化的粉丝培养上所做的功夫,笔者之前有一篇文章《K1,PRIDE带给我们的启示》,文中曾经详细的分析过K1赛事带来的影响力,这里就不多阐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各大站立格斗赛事平台依然还是在靠着K1当年的老本来持续吸引关注,甚至比赛规则都是基于当年K1规则产生的。
笔者曾经有幸与K1GP最早的冠军彼得阿兹先生聊过这个话题,阿兹先生原话是,“本来没有什么K1规则(自由搏击规则),我们打得多了就慢慢打出来制定出来了。”
笔者曾经有幸与K1GP最早的冠军彼得阿兹先生聊过这个话题,阿兹先生原话是,“本来没有什么K1规则(自由搏击规则),我们打得多了就慢慢打出来制定出来了。”
(雷武龙与彼得阿兹)
基本上K1的老将在哪个赛事,哪个赛事关注度和宣传起来就方便得多,而这个关注度不光是国内的拳迷,也包括国际的,因为站立格斗的拳迷基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由K1时代培养起来的。
所以会有很多朋友说国内的比赛都在想着复制K1的路线,而放着成功的UFC案例不学习,这其实并不是不去学习,而是目前尚未,并且远远不到UFC那个时候,全盘学习UFC的一切,只会让国内的赛事死得更快,死得姿势更帅。
所以会有很多朋友说国内的比赛都在想着复制K1的路线,而放着成功的UFC案例不学习,这其实并不是不去学习,而是目前尚未,并且远远不到UFC那个时候,全盘学习UFC的一切,只会让国内的赛事死得更快,死得姿势更帅。
除了国情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东西方对于格斗文化的审美差异而来,而当年日本赛事做到的就是用各种格斗漫画、游戏、动漫、电影,乃至武道文化的包装,来让拳迷最大化的了解、喜欢,甚至感染上格斗。
这一点,同时期的UFC并做不到。
MMA真正崛起的时代
日本赛事最鼎盛的2006年,K1与PRIDE并驾齐驱,K1几大天王都正直巅峰时期,而PRIDE赛事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话题程度上,都已经超过了K1一头,因为当时世界格斗关注的话题已经从站立格斗开始转向对技术更丰富,情况更加复杂的MMA综合格斗的转变,更有克罗地亚战警米尔科这样的站立格斗大神转打MMA而引起技术大讨论。
当年的PRIDE有米尔科和沙皇菲多这对黄金对手在手,大洋彼岸的UFC显得单薄得多,而2006年也是PRIDE出征UFC大本营美国的一年,日本人做梦都想超越自己政治军事上多年的引导者美国。
一开始传出将与UFC联盟合作的时候,世界格斗界异常沸腾,因为赛制清晰完整,高度体育化的UFC拥有非常稳定的造血功能,并且在资金上更加稳定,但是后来白大拿否定了这个消息。
但PRIDE还是倔强的在2006年10月21日,在美国本土拉斯维加斯举行了自己的第32场比赛:The Real Deal,并且赢得了11727名美国观众现场上座率。
不得不承认,PRIDE从各个方面都是当年最好的亚洲乃至世界MMA赛事。
一开始传出将与UFC联盟合作的时候,世界格斗界异常沸腾,因为赛制清晰完整,高度体育化的UFC拥有非常稳定的造血功能,并且在资金上更加稳定,但是后来白大拿否定了这个消息。
但PRIDE还是倔强的在2006年10月21日,在美国本土拉斯维加斯举行了自己的第32场比赛:The Real Deal,并且赢得了11727名美国观众现场上座率。
不得不承认,PRIDE从各个方面都是当年最好的亚洲乃至世界MMA赛事。
当时的拳迷基本遇上PRIDE正赛的时候,是异常兴奋的,无论是话题性还是包装,文化感染上,PRIDE都要比UFC更加适合北美以外的地区,导致很多拳手宁可冒着跨界的风险打PRIDE,也不愿意去参加UFC,因为打了PRIDE很容易一炮而红,打UFC则很难。
那时候的拳迷看比赛更喜欢把UFC当作看PRIDE的一个补充,每次比赛结束,讨论的更多的还是PRIDE。
UFC固执的在北美地区坚持,就像足球在北美的不温不火一样,UFC反过来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不温不火。
那时候的拳迷看比赛更喜欢把UFC当作看PRIDE的一个补充,每次比赛结束,讨论的更多的还是PRIDE。
UFC固执的在北美地区坚持,就像足球在北美的不温不火一样,UFC反过来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不温不火。
PRIDE更开放的规则,各种异种格斗技术的体现,都刷新了拳迷对于MMA这个运动的认知,这一点非常像早期的UFC,只不过后来UFC更加专业化和小心翼翼,最初的那种直观的异种格斗技无差别对垒的碰撞难以出现了,PRIDE则保留了下来,并且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宣传制作包装将这种碰撞发展到极致,吸引了无数拳迷的眼光,可以说做成了现象级的赛事。
但,这一切都在2007年资金断裂,涉黑等等因素下终止,UFC与PRIDE联盟的梦想终于没有实现。
原本因为PRIDE才开始大规模关注MMA的拳迷们无处可去,拳手也大部分失业的情况下,自动流到了UFC这一头,UFC一家独大,以更稳定、更专业安全的赛制,NBA式的宣传包装,一直发展壮大到今天,UFC笑到了最后。
但大家依然会怀念当年战警米尔科的足球踢,菲多的那场“天龙驾山羊”的经典赛事(对阵Kevin Randleman),以及须藤元气的出场和擂台战斗间隙的舞蹈。
而不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如同工厂程序化生产的UFC拳手,和一场场雷同的对决。
虽然这个是格斗技术和比赛发展无可避免的趋势,但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但大家依然会怀念当年战警米尔科的足球踢,菲多的那场“天龙驾山羊”的经典赛事(对阵Kevin Randleman),以及须藤元气的出场和擂台战斗间隙的舞蹈。
而不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如同工厂程序化生产的UFC拳手,和一场场雷同的对决。
虽然这个是格斗技术和比赛发展无可避免的趋势,但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MMA的起源就来自异种格斗技的碰撞,下一个碰撞会在哪?
如今的UFC也挺过了一直被职业拳击在北美压迫的时期,成长为北美和全世界最优秀的综合格斗赛事,某种程度上来说,UFC已经成为了MMA的代名词,让大多数非拳迷群体明白了格斗比赛除拳击之外的另一种项目形式,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日本格斗文化的培植
上面两点提到了站立格斗的后K1时代和MMA的全面崛起,老K1是因为资金断裂而停止的。2010年,成为K1时代的正式终结之年,这之后的4年,也就是2014年,中国的赛事接过了站立格斗的旗帜,日本赛事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也好还是失败的也好,都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例子和教材,而现成的UFC赛事,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看齐的目标。
中国的赛事发展速度之快,应该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个和政策的开放还有当年那批站立格斗K1老将依然处在运动生涯最后几年有关。
中国的市场一旦打开,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会飞速发展。
但格斗是一个在世界上小众的项目,发展的脉络和基础薄弱,K1从树立站立格斗规则到普及这种项目,都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中国的市场一旦打开,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会飞速发展。
但格斗是一个在世界上小众的项目,发展的脉络和基础薄弱,K1从树立站立格斗规则到普及这种项目,都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我们在赛事包装上短时间很难赶上K1,而且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在格斗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的中国普及真正的格斗和格斗文化。
之前的中国有的是武侠文化,但是对于武术本身的追寻却显得很诗意,虽然也起到了让大众对于武术的热爱和关注,但是由于审美的匮乏导致真正喜欢武术的人群明显审美落后或者畸形化发展。
这一点上,无论是日本赛事还是北美赛事,都比我们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大众审美的基础摆在那里了。
之前的中国有的是武侠文化,但是对于武术本身的追寻却显得很诗意,虽然也起到了让大众对于武术的热爱和关注,但是由于审美的匮乏导致真正喜欢武术的人群明显审美落后或者畸形化发展。
这一点上,无论是日本赛事还是北美赛事,都比我们有更多的优势,因为大众审美的基础摆在那里了。
但是全盘照搬类似UFC赛事的模式在中国登陆,之前不是没有例子:
曾经风靡一时的RUFF(锐武)综合格斗比赛,虽然培养了如今不少中国MMA主力战将,但是由于完全不接地气、不适合中国环境的运作以及宣传方式,导致这个比赛昙花一现,彻底夭折;
之后由UFC方面参与的《终极斗士》栏目,虽然直接邀请到了康李这样顶尖的选手,还有吴彦祖这种超人气偶像来参与,但是由于中方运动员在表达自我方面的欠缺,以及节目的纯美式节奏、不接地气等原因夭折,让粉丝空欢喜一场,非常遗憾。
曾经风靡一时的RUFF(锐武)综合格斗比赛,虽然培养了如今不少中国MMA主力战将,但是由于完全不接地气、不适合中国环境的运作以及宣传方式,导致这个比赛昙花一现,彻底夭折;
之后由UFC方面参与的《终极斗士》栏目,虽然直接邀请到了康李这样顶尖的选手,还有吴彦祖这种超人气偶像来参与,但是由于中方运动员在表达自我方面的欠缺,以及节目的纯美式节奏、不接地气等原因夭折,让粉丝空欢喜一场,非常遗憾。
所以,我们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一条路线。
曾经笔者也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假以时日,赛事包装宣传,格斗文化推广上我们是有可能达到K1和PRIDE的高度的,但后来发觉日本赛事整个的底蕴文化基础太好:
日本有全球顶尖的漫画产业,而且动漫、游戏的制作水准也是世界一流的,这两个东西在大众传媒上所带来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冲动消费的主力人群年轻人的影响力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有良好的武道文化市场,习练或者说了解各种武道的男女年轻人很多;
日本当年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观看K1与PRIDE这种高端的格斗对抗比赛成为了年轻人减压的一种手段;
日本赛事的各个制作环节上的人都是资深格斗发烧友,而且本身的绘画和审美都有一定层次,所以无论是在设计海报上还是音乐制作选择上,加上灯光舞美,基本都能呈现出一个时尚、热血又有内涵的比赛现场。
日本有全球顶尖的漫画产业,而且动漫、游戏的制作水准也是世界一流的,这两个东西在大众传媒上所带来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冲动消费的主力人群年轻人的影响力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有良好的武道文化市场,习练或者说了解各种武道的男女年轻人很多;
日本当年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观看K1与PRIDE这种高端的格斗对抗比赛成为了年轻人减压的一种手段;
日本赛事的各个制作环节上的人都是资深格斗发烧友,而且本身的绘画和审美都有一定层次,所以无论是在设计海报上还是音乐制作选择上,加上灯光舞美,基本都能呈现出一个时尚、热血又有内涵的比赛现场。
而赛事的体现就和日本最初火遍世界的红白机游戏街头霸王一样,从世界各地找来异种格斗技的代表人物,让玩游戏的、看漫画的、看动漫的,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最大限度的把格斗文化推广出去。
我们自己的武侠文化虽然也很好,但是就差在细节到具体的技术部分上,而日本的格斗漫画就能把最细节的东西,描述得非常感人和带有诱惑力。
比如拳击,最简单的四个拳法加上移动躲闪,好莱坞通过《洛奇》系列这样的大电影去描述,而日本运用的是科普+热血的漫画路线,就是至今仍然在连载的日本第一格斗体育漫画《第一神拳》;
《第一神拳》作者森川让次先生1989年开始在日本《少年漫画》上连载,讲述了主角幕之内一步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性格内向而胆小,为了不想再被校园暴力欺负而开始学习拳击。
比如拳击,最简单的四个拳法加上移动躲闪,好莱坞通过《洛奇》系列这样的大电影去描述,而日本运用的是科普+热血的漫画路线,就是至今仍然在连载的日本第一格斗体育漫画《第一神拳》;
《第一神拳》作者森川让次先生1989年开始在日本《少年漫画》上连载,讲述了主角幕之内一步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性格内向而胆小,为了不想再被校园暴力欺负而开始学习拳击。
这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练习者身上的故事,在漫画里面从描写掌握第一个前手直拳,到运用,再到后手直拳、勾拳的运用,把原本非常枯燥的教程分散成一集一集有趣的,和故事衔接的漫画,后来再做成动画,这无疑就是一个对拳击最好的一次科普。
随着主角一步的成长,从业余拳击比赛转到职业资格赛,需要考职业拳手执照,高中即将毕业的一步需要到校长那里办理手续,校长问他为什么放弃升学而选择职业拳击,一步坚定的回答,相信通过拳击也能养活自己。
面对挑战,一番讨论后,校长被一步说动,答应给一步开具证明并且祝贺一步能走得更远,而一步离开校长办公室,校长若有所思的站起来,蹩脚的摆了个拳击的戒备式,这时候一步突然冲了回来拿忘在桌子上的东西,一下子看到了校长的窘态,非常尴尬。
但是再次离开的一步内心非常充实,后来的职业拳击资格测试通过后,一步顺利的拿到了职业拳手执照,那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同身受。
随着主角一步的成长,从业余拳击比赛转到职业资格赛,需要考职业拳手执照,高中即将毕业的一步需要到校长那里办理手续,校长问他为什么放弃升学而选择职业拳击,一步坚定的回答,相信通过拳击也能养活自己。
面对挑战,一番讨论后,校长被一步说动,答应给一步开具证明并且祝贺一步能走得更远,而一步离开校长办公室,校长若有所思的站起来,蹩脚的摆了个拳击的戒备式,这时候一步突然冲了回来拿忘在桌子上的东西,一下子看到了校长的窘态,非常尴尬。
但是再次离开的一步内心非常充实,后来的职业拳击资格测试通过后,一步顺利的拿到了职业拳手执照,那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同身受。
漫画和动画到这里就完成了第一部分,至今已经到了第三部分,可以说把职业拳击从技术到赛制到每一个环节都去科普了一遍,并且跟着剧情一起成长,你从头看了一遍,就等于最直接的了解了一次职业拳击,这样的作品,我们目前确实没办法达到,但是至少可以学习。
其实不光《第一神拳》这样的作品,像另一部名作,板垣惠介的《刃牙》,同样以世界异种格斗技交流为主,但是更深度的分析了格斗的含义——你为什么喜欢格斗?
首先你可能和一步一样,是一个被欺负的弱者,你想要变强,证明自己不懦弱,想改变自己。
其次,格斗技术是一种有魅力和有美感的力量展现,并且格斗家有一定的生存原则要遵守,这些原则让他们看起来不同寻常,积极向上,或者特立独行。
首先你可能和一步一样,是一个被欺负的弱者,你想要变强,证明自己不懦弱,想改变自己。
其次,格斗技术是一种有魅力和有美感的力量展现,并且格斗家有一定的生存原则要遵守,这些原则让他们看起来不同寻常,积极向上,或者特立独行。
《刃牙》的开头直接就摆出了一句很直观的话:“男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无论是谁都曾经梦想过要当‘世界上最强的人’,而所谓的格斗者,就是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强的人’的格斗士。”
这句话直指了格斗家的内心,也明白了为何最后PRIDE的冠军菲多会被冠以“60亿最强”的称号了吧。
这句话直指了格斗家的内心,也明白了为何最后PRIDE的冠军菲多会被冠以“60亿最强”的称号了吧。
日本赛事的格斗文化情结一直没有断过,画面制作上也非常游戏和动画范儿,而视频制作更是如此。
刃牙的特点就是极端发掘每一种存在于世界上的徒手格斗技术,相应的人和对这种格斗技术的追求碰撞在一起,虽然夸张成分太多了,但确实影响了一大批格斗粉丝。
大家带着这种冲动和问号去学习格斗技术,最后看比赛,甚至参加比赛。
刃牙的特点就是极端发掘每一种存在于世界上的徒手格斗技术,相应的人和对这种格斗技术的追求碰撞在一起,虽然夸张成分太多了,但确实影响了一大批格斗粉丝。
大家带着这种冲动和问号去学习格斗技术,最后看比赛,甚至参加比赛。
笔者对以上两部漫画动漫的安利,只是想说明日本赛事成功的基础之一,来自强大的漫画产业中的一个支流——格斗漫画。
格斗漫画培养了大量的读者,而且这些读者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到他们毕业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你想想,如果从事的是格斗赛事运作或者相关的宣传包装,能不包装出一个好的,能感染人的赛事吗?甚至制作一个感染力十足的海报、T恤、纪念品,对于赛事都是很大的帮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感染的人群大部分是亚洲人,亚洲人在近代的历史上都是被身材高大过自己的西方人所压制,所以所有格斗漫画乃至功夫片的主角,都是一个身材矮小、最多中等的亚洲人,通过自己的格斗技术达成乃至压倒西方人,成为电影里面的主角或者是一个重要角色。
这点你明白了为什么UFC那种风格不适合亚洲地区了吗?
也明白为什么帕奎奥在拳击上的成功了吧?他挑战了整个西方的秩序,这点上不知道比其他格斗冠军高到哪里去了哦。
这点你明白了为什么UFC那种风格不适合亚洲地区了吗?
也明白为什么帕奎奥在拳击上的成功了吧?他挑战了整个西方的秩序,这点上不知道比其他格斗冠军高到哪里去了哦。
亚洲地区更喜欢技术多过力量的比赛,虽然UFC如今已经两者兼备,但是在感染力上来说,当年的PRIDE显然更亲切得多。
亚洲地区选手顶尖的,基本少有重量级,而UFC重量级是最精彩的,如果你没有到达这个级别并且成为主赛的选手,是很难在亚洲地区找到大的市场的。
因为距离始终太远,以巨兽或者说75KG+为主流的格斗比赛,宣传制作、推广上,乃至审美味道上都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完全学习UFC不可取的地方。
亚洲地区选手顶尖的,基本少有重量级,而UFC重量级是最精彩的,如果你没有到达这个级别并且成为主赛的选手,是很难在亚洲地区找到大的市场的。
因为距离始终太远,以巨兽或者说75KG+为主流的格斗比赛,宣传制作、推广上,乃至审美味道上都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完全学习UFC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要创造一个怎样的时代
多关注格斗的本质,多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格斗比赛,把重点放在如何推广格斗文化上,是我们需要和日本赛事学习的。
但赛制上,产业发展上,是我们要和UFC这类北美赛制学习的。
多关注格斗的本质,多思考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格斗比赛,把重点放在如何推广格斗文化上,是我们需要和日本赛事学习的。
但赛制上,产业发展上,是我们要和UFC这类北美赛制学习的。
因为日本即使在2015年年底重新召唤格斗界所有元老级大神的比赛RIZIN启动后,也没有办法带动起日本的格斗市场再次腾飞,反而获得了一个“格斗元老养老院”的绰号,因为失去了造血能力的赛事是无法长期生存的。
反观UFC,虽然很少有那种偶像级现象级选手诞生,但是因为完善的赛制,明确的晋级模式以及高度的体育化,不断有新的实力冠军诞生,联赛制度的确立,让UFC犹如格斗工厂般屹立不倒,所以UFC的赛制和运营模式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目前中国的格斗比赛市场最大的问题除了赛制混乱,以及宣传拙劣的模仿以外,就是审美的缺乏。
索性的是中国搏击的整体实力已经大大的提高,吴雪松、邱建良、位宁辉这类活跃在各大赛事的中国顶尖选手,开始在世界站立格斗界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包括刚刚获得新K1冠军的中国选手魏锐。
虽然新K1影响力远不如老K1赛事,但是毕竟也有含金量,并且圆了中国选手当年的一个梦想。
虽然新K1影响力远不如老K1赛事,但是毕竟也有含金量,并且圆了中国选手当年的一个梦想。
这首先来自于我们的赛事变得真正的公平化,而MMA依然还是一个婴儿期,缺乏真正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选手。
李景亮目前勉强挤进了UFC的主赛,但是单靠他一人,整个项目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走。
李景亮目前勉强挤进了UFC的主赛,但是单靠他一人,整个项目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走。
很多人说中国的站立格斗比赛还会持续三年的混乱期或者爆发期,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挺合适的,而MMA成熟至少还有5年,但这也是机会:
我们学习日本赛事的宣传包装,推广出成功的格斗文化、衍生品,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格斗,正确理解格斗,而不仅仅是以前被欺负后痴迷格斗、但被同龄人认为异类的人。
我们学习日本赛事的宣传包装,推广出成功的格斗文化、衍生品,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格斗,正确理解格斗,而不仅仅是以前被欺负后痴迷格斗、但被同龄人认为异类的人。
每一种格斗技术背后都代表一种文化,也是当地民族生存战斗的智慧结晶,格斗技之间的对决是文化尚武属性一面的对决,也是文化碰撞,所以我们如何客观的解释这种碰撞是最重要的。
我们目前达不到日本赛事那样本土优厚的从业人员素质,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因为中国目前还是处于起步的市场,大家刚刚正确认识格斗这项运动,我们的赛制目前还是很混乱,无法达到UFC那样的清晰以及良好的商业运作,也是因为我们的基础太薄弱,需要一步一步去走。
所以,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个人而言认为对于赛事制作有用的漫画和动漫,以及电影作品,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有所帮助,对于格斗审美培养还是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神拳》:分为漫画和动漫,都可以看看,在配乐,故事性和技术上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刃牙》:也分为漫画和动漫,异种格斗技热血大碰撞,对于格斗技背后文化发掘比较深刻。
《史上最强弟子兼一》:动漫与漫画,励志的成长类格斗动漫,可以算轻松版的刃牙,对不同格斗技术的格斗家描写深刻。
《功夫旋风儿》系列:分为柔道篇与空手道篇,柔道篇详细讲解了柔道地面技术技巧的发展历程(高专柔道),非常详细,精彩!
《军鸡》:漫画与电影,魔裟斗参演过电影,专讲空手道。
《破坏王》:刃森尊的漫画,日式泰拳和泰拳的生动教科书。
《捍卫圣域》:电视剧与漫画,非常好的讲述了格斗技术在街头的运用以及格斗对人的改变。
《第一神拳》:分为漫画和动漫,都可以看看,在配乐,故事性和技术上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刃牙》:也分为漫画和动漫,异种格斗技热血大碰撞,对于格斗技背后文化发掘比较深刻。
《史上最强弟子兼一》:动漫与漫画,励志的成长类格斗动漫,可以算轻松版的刃牙,对不同格斗技术的格斗家描写深刻。
《功夫旋风儿》系列:分为柔道篇与空手道篇,柔道篇详细讲解了柔道地面技术技巧的发展历程(高专柔道),非常详细,精彩!
《军鸡》:漫画与电影,魔裟斗参演过电影,专讲空手道。
《破坏王》:刃森尊的漫画,日式泰拳和泰拳的生动教科书。
《捍卫圣域》:电视剧与漫画,非常好的讲述了格斗技术在街头的运用以及格斗对人的改变。
至于游戏类,除了里面的配乐和人物背景挖掘以外,对于角色设计和动作设计都好的有:
《街头霸王》系列,《铁拳》系列,《生与死》系列,《VR战士》系列;
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学习制作比赛视频音乐和格斗产品设计的鉴戒材料。
《街头霸王》系列,《铁拳》系列,《生与死》系列,《VR战士》系列;
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学习制作比赛视频音乐和格斗产品设计的鉴戒材料。
电影系列有:
《永不退缩》,北美类最热血的风格,从配乐到故事性,再到技术展示,都是一部非常好的MMA宣传片,相比后来的《终极斗士》大乱斗系列,这部电影才是很多人喜欢MMA的又一推助力,之后的《勇士》,《铁拳》一类的深度片,乃至中国的《激战》,都是故事性强过科普性,但都值得观看学习。
而站立格斗除了拳击类型的《洛奇》等等以外,刘德华的《阿虎》,泰国的《美丽拳王》,吴建豪的《少年阿虎》,电影版《军鸡》,都是属于能很好的宣传相关格斗技的电影,相信看过的朋友都有体会。
《永不退缩》,北美类最热血的风格,从配乐到故事性,再到技术展示,都是一部非常好的MMA宣传片,相比后来的《终极斗士》大乱斗系列,这部电影才是很多人喜欢MMA的又一推助力,之后的《勇士》,《铁拳》一类的深度片,乃至中国的《激战》,都是故事性强过科普性,但都值得观看学习。
而站立格斗除了拳击类型的《洛奇》等等以外,刘德华的《阿虎》,泰国的《美丽拳王》,吴建豪的《少年阿虎》,电影版《军鸡》,都是属于能很好的宣传相关格斗技的电影,相信看过的朋友都有体会。
笔者所列出的这些作品未必完整,仅仅是为对于学习如何更好的宣传包装比赛的从业人员提供些材料,相信如果都看过一遍后是能对格斗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而且做出能抓住年轻群体的产品。
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格斗文化匮乏的市场,也只有拳迷基数大了,审美认知层次够了,我们才可能出现现象级的比赛,最后升级到高度体育化,市场化的比赛,日本+美国的模式才是我们该走的道路,最后才能找出适合中国比赛的道路,一点小建议,谢谢大家!
《搏击周评》独家稿件,欢迎强力转发,踊跃留言。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搏击周评》(bjqbj01)
1.《谁会成为中国的K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比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谁会成为中国的K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比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