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

赵雷最近又“飙”上了。这不,一个猛子“扎”到连队,一批稿子登上了报端,什么,什么,,字字都血脉贲张,如呼啸的子弹!

赵雷曾获得的荣誉

 在兵们眼里,报道员赵雷总是“箭在弦”、“刀出鞘”。人常说,“打人别打脸”。他这是专往痛处下手。

 好兵的职责就是为着一种使命,冲锋陷阵!

赵雷在师团担任报道员期间,和战友们交流是赵雷最大的乐趣。

也许,报道员这个岗位,算不上啥,但赵雷却干得热血沸腾。像战争年代炊事班长守着活命的青稞,司号员守着冲锋的铜号,饲养员守着出征的战马。怎能说“算不上个啥?”他们守住的,哪一个不是军人精神的高地?

赵雷曾获得的荣誉

赵雷曾获得的荣誉

赵雷曾获得的荣誉

 在报道员这个岗位上,赵雷一干就是16年。从连到团到师到更高的机关,他不知疲倦,一路奔跑。有时也会累,人嘛!累了,他就绕着炊事班侍弄的菜地走上一圈。绿油油的菜地,就像他青葱一样的年华。头顶是辽阔的星空,耳畔是寂静的虫鸣,脑海里腾跳的是一个又一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所有喧嚣都将在夜晚熄灭,而夜晚于他刚好是沙场。

赵雷列兵时就痴迷理论的学习

 他感激部队,给了他那样的沙场!

 这些年,军地新闻奖,他没少拿。先后5次立功,6次登台做“先进事迹”报告,名字进入团史馆功臣名录。

赵雷发表稿件部分剪报本

多年后,他还在庆幸,如果不是那样的奔跑,他生活的轨迹不知道会停泊在哪里。也许,他还窝在家乡吉林九台那个叫“永宝顺”的饭店,做一个“水二”或“切堆儿师傅”。

列兵时的赵雷略显青涩

 入伍之初,因BB机欠费停机,武装部长联系不上他,他差点错过了军旅征程。等他把电话打过去,才知道运送新兵的专列都已经开出城了。愣怔了片刻,他突然撒开腿一路狂奔……那天,他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肥大军装,“千里打车追火车”的故事,成了新闻。

小学时的赵雷,目光充满坚毅和力量

赵雷中学时撰写的诗歌,发表市级报纸上,这样8元的稿费单,他一直珍藏到现在。

初中时赵雷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学生时代,赵雷就已在家乡报纸发表过诗作。到了新兵连,赵雷算是一个秀才。新兵排长爱才,悄悄告诉他,等上边来挑报道员,你就顶上去!他卯足的劲儿没等使出来,连队就开往青龙山驻训了。山高皇帝远的,当一名报道员的梦,基本“歇菜”了。但他逮住啥写啥的嗜好一点没减。操课,训练,劳动,好人好事,甚至那谁谁一顿吃了6个馒头,那谁谁夜里说了梦话,在他眼里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事儿。白天,脚打后脑勺,晚上他就在“地窝子”里打腹稿,三更半夜爬起来借着手电光写下来。半年后的一天,他在驻训连队,竟然神奇地接到机关报道组的“调令”!排长眉开眼笑地把他送出了青龙山。那天,他跟着运送物资的大卡车,一步三回头地和排长挥手而别。

头版头条刊发赵雷给父母买新房的新闻

   赵雷依然记得当年在发表的处女作。短短63个字的一则简讯,被他一次次温柔的抚摸,都掉色了。

   一晃,16年的风霜雨打。数一数,1500多篇见报稿,130余万字的心血结晶。每一个字似乎都在向着逝去的岁月发出了有力的呼喊。那呼喊声里,集结着他的战友,他的团队,以及他们如火般炽烈的青春,也集结着一个战士报道员对职责的忠诚守望。

母亲的笑容,是赵雷最大的幸福

  当新闻人苦,尤其像他这样没经过专业培训的报道员。仨月上不了一篇稿的苦闷和失落都有。深夜孤灯,想起年少时,母亲嚼菜根的场景。菜根不好吃,母亲却说菜根里藏着白菜的味道。他和弟弟妹妹信以为真,每次都争着抢着把煮熟的菜根夹到母亲碗里。长大了,才知道母亲嚼的不是菜根,是对艰苦岁月的隐忍与希望。

 每当写不出好稿子,如蚂蚁钻心时,他便从母亲的“菜根”里得到启示和力量。

赵雷给家里翻建的新房

那年,给他力量的母亲突然患了重病。他突然意识到,工作要努力,孝心也要奔跑。他写好“休假报告”,带回家的除了当兵以来的全部积蓄,他还带上了自己多年发表的作品和各种奖励证书。他相信他在部队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可能是母亲心上的良药。因不堪病痛折磨,母亲多次想轻生。他给母亲讲故事,唱军歌,讲在部队奋斗的日日夜夜。

赵雷被评为“感动头等主师”十大人物

母心上的阳光一天天多起来。一天,当他给母亲洗脚时,洗着洗着,他突然泪流满面。母亲脚后跟上的老茧又厚又硬,像母亲所过的粗糙的日子,让他感到心疼。他一边掉泪,一边祈祷:愿病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我身上,让我换回母亲的健康和平安吧!他想着某一天能在城里买套大房子,让母亲也享享清福;某一天能给母亲带回一个温柔贤慧的儿媳妇,进门就开心地喊“妈”;想着某一天也能带母亲到村子外面的世界转转,看看。这样想着,想着,他突然笑起来,感觉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苦命的母亲很快就能过上他梦想中的生活了。

赵雷被集团军评为“十大先锋”人物

 他的孝心创造了奇迹——母亲的病好了。那年,赵雷成了师里年度最感人的“新闻人物”。那年,赵雷被借调到军区报社帮助工作。后来,如果不是赶上军区报纸停刊,赵雷奔跑的身影一定会走的更深,更远。

在团里当报道员期间,赵雷曾任“军营之声”广播主播

 

回到基层部队的赵雷,依旧是一个愿意往兵堆儿里扎的报道员。他在部队这片沃土生根发芽,他还想在这片丰厚的沃土中,木秀于林。

每次到连队采访,赵雷都会被身边的故事感动

相关链接:

赵雷简介

赵雷,1984年4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4年9月入党。列兵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6年来,先后在等军地各类媒体发表稿件1500余篇,130余万字。其中,采写的10余篇稿件获得省部级新闻奖,50余篇稿件获和好新闻。仅去年以来,就在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其中整版稿件40余篇。

第一次荣立二等功时的赵雷

撰写的全面展现5名一等功特战兵风采的长篇人物通讯,被杂志翻译成英文、蒙古文、朝文等数十种语言全球发行。2012年8月,刊发的消息稿,被评为第22届辽宁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11月,5版整版刊发的的调查通讯,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作为2017年度研究生毕业论文分析题。

痴迷学习才能积攒奔跑的力量

个人先后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三等奖,被解放军报社驻北部战区分社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被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学雷锋标兵、荣获银质学雷锋荣誉章、“十大先锋人物”;被师评为“优秀士兵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著有两部新闻作品集。

赵雷摄影作品

作者|戴   墨

1.《部队的十六字是什么 当兵16年发表稿件1500余篇,130余万字……“飙兵”赵雷咋就这么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部队的十六字是什么 当兵16年发表稿件1500余篇,130余万字……“飙兵”赵雷咋就这么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