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80年代央行开始发行纪念币,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施行后的四、五年期间,我国在货币管理环节上曾出现的工作疏忽所造成一度的混乱状况,使流通纪念币样币给广大纪念币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丝疑惑、一阵惊喜和一份企盼。
一、样币是币吗
有人说样币是币,是因为它有人民币面额,具备货币所有基本特征和元素,特别之处在于表面多了“样币”二字,其中的一个字还写明了是“币”。在民间,钱币爱好者都认为它是币,而且是流通纪念币中的珍品种类之一。
有人说样币不是币,是因为央行从未认为样币是流通币,一直明文规定样币严禁参与流通;样币是货币发行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货币管理工作时使用的工具。说样币不是币的理由,还因其在社会上显得十分罕见。由此,样币是一类较为奇特的钱币藏品。
二、样币的作用
1984年10月,央行开始发行纪念币,并称其功能与现行的人民币等值流通。这就面临一个新的情况:群众不认识。于是,央行就为全国各地的银行配套了与纪念币完全一致的、用于比对真伪的标准参照物(样本),即最权威的货币效验标准。
严格意义上,样币是在货币被确定发行后而铸造并推出的银行内部工作币,与未确定发行货币设计草稿性质的“样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不是一个概念。
三、样币的基本特征
样币与同题材的纪念币在直径、重量、图案、文字、面额等方面相同,规格完全一致,惟一区别是币面铸有汉字“样币”二字。
早期样币上的“样币”二字与币文显得格格不入,字体风格与币面其他字体完全不同。放大镜下的“样币”二字刻痕明显,字体虽说不丑,但确实很难看,丝毫谈不 上艺术和什么美感。笔者认为这是造币厂刻意为之,目的是勿让“样币”二字与纪念币的内容相混淆。从艺术鉴赏角度来说,单“样币”二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后期的“样币”二字,字体稍微端庄得体一些,但与钱币主题文字的字体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
四、样币是怎么流入民间的
这些原本应静静躺在银行文件保险柜里的工作币,为什么会“光临”钱币市场、进入纪念币收藏者手中?
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样币流入民间的“线路图”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由于1998年12月央行所进行了全国机构大改革,撤销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一级的省级分行以及各地的地一级的市级分行,成立了现在的9大区行和总行及重庆两个营管部。同时,各商业银行机构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凡是机构进行大的调整或工作人员的变动,总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不利影响,客观上就给样币管理造成了空隙和漏洞。
2、在一些地区银行的个别领导眼里,对样币管理的意识不强,样币就如同银行办公用品中的订书机、大头针一样,特别是在进行行内干部职工岗位调整的前后,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安排,只要被调整的干部职工顺利稳当到位,还有什么必要去纠缠这些样币?加之,相关人员都是一起长期在货币发行和出纳部门共事的老同事,有时在工作交接上实在抹不下情面硬性追要或清点。
经观察,在2000年5月条例施行前,央行对不断流入社会和失散在民间的样币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予以遏制,社会上不断有各种样币出现,到了2004年底2005年初甚至都不时有新版样币流出。
真正彻底扭转样币管理混乱局面的是随着2006年12月《人民币样币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行,社会上就看不到新版样币了。尽管目前钱币市场上有高价收购的声音却无应音,因为现在的银行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了,谁还会干这傻事?
以目前非常有限的造币企业相关资料计算,样币单枚(套)最大制造量是2万,最小的是0.1万,已知样币品种的数量基本上是在1.5万-1.7万之间。
1.《浅谈样币是怎么流入收藏者手中的 样币怎么流出来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浅谈样币是怎么流入收藏者手中的 样币怎么流出来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52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