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飞机刚刚成功命中靶心。硝烟还未散去,几名战士迅速从掩体里钻了出来,走向弹坑密布的靶标,采集上靶情况,并迅速、准确报告投弹成绩。

靶场,是锤炼航空兵部队对地攻击能力的‘磨刀石’。在陕北大地的风沙滩区,有这样一个轰炸靶场,这里的官兵被称为“离战场最近的人”。

在满是黄土的营院里,两排干净整洁的营房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宿舍楼前“锻造一流保障尖兵、建设全面过硬场站”的标语格外醒目……靶场场长刘立文介绍:“蓝天、白云、碧水连天,飞鸟翱翔,初来靶场的人,都会认为这里的生活很浪漫,但现实恰恰相反。”

在俱乐部内,一幅题为“守望”的壁画吸引了笔者的目光。画面中,在一个警示标牌旁,两名执勤哨兵笔直站立,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刘场长说:“这是每次飞行保障时执勤哨兵站立的位置,也是我们的战位。只要飞机还在天上飞,我们就会一直在这里警戒,确保飞机投弹不受任何干扰。”

午饭后,吉普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扬起滚滚烟尘,笔者跟随刘场长一起来到了壁画中的那片热土。放眼望去,开阔的靶场中,风卷黄沙,沙柳傲然屹立,战士们有的手持扫把、铁锹正在平整满是弹孔的靶标,有的利用卷尺和专业仪器测量弹着点位置……一片繁忙景象。

靶场就是战场,哨位就是战位,这是一位在此坚守10年的老兵崔洁帅对靶场工作的理解。他说,“靶区内常年风沙不断,夏天地表最高温度达到50℃,冬天最低气温低至零下20℃。有时候在场区一待就是一整天,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有价值,战斗力的生成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

靶区地势高低起伏,加之有沙柳遮挡视线,官兵每次保障都会对靶区警戒区域进行细致巡查,平均需要1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如发现有驻地群众误入警戒区,执勤哨兵会第一时间引导他们离开,确保飞行轰炸训练安全顺畅。

最艰难的是架设靶标。每次架设靶标,都需要多名官兵扛上工具器材在凹凸不平的地形中穿行好几个小时,架设点一般都比较偏僻,没有道路,而且靶标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需要非常精确,给架设靶标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考验。官兵经常是手握指北针一步一步丈量,一米一米测量,夏天会晒掉一层皮,冬天冻得伸不出手。

最危险的是观测台上报靶。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一手数据,他们坚持深入到距离靶标最近的观测台上报靶。看得清楚的同时,也意味着报靶工作的危险系呈几何倍数增加。

“报靶数据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飞机轰炸的修正结果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当命中靶心的那一瞬间,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观测员侯东说。

突发故障时常考验着靶场官兵的特情处置能力。原靶场场长化龙浩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初春的一个下午,靶场接到轰炸训练保障任务后,立即进场准备。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靶场上空天气却开始阴沉下来,由于没有接到撤销计划的通知,观测哨的官兵一直坚守在警戒区域待命。1小时、2小时……直到5小时过去了,当大家都以为计划取消时,却接到了“计划顺延,飞机1小时后到达靶标实施投弹”的命令。就在这时,靶场的三盏标识灯突发故障,化龙浩立刻带领战士们摸黑进行更换。

初春的子夜,气温已近-15℃,寒风袭来,官兵们冻得直打哆嗦。只有20分钟的维修时间,为了不耽误投弹任务,他们咬紧牙关,分秒必争,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紧急抢修。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标识灯恢复了正常,灯光下官兵的笑容格外灿烂。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80后、90后的官兵为什么甘于坚守在这个地方?原靶场场长化龙浩给出了答案,“这里虽然缺少繁华,但不缺少激情;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不乏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有青春无悔的人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老靶场人陆续离开,又有一批批靶场人相继而来。人变了,使命未变;人走了,精神不走。以苦为荣,乐于奉献,正是这种坚守的精神,激励着先行者,召唤着后来人。”

作为国防生毕业的化龙浩,毕业没多久就被分配到靶场,没想到一待就是八年,每天重复着营区到靶场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岁月的斑驳蜕去了他刚入伍时的稚嫩,时光的打磨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干练。

环境在变,他们对强军事业的热爱不变;任务在变,他们对使命职责的标准不变;时代在变,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不变。

在新时代强军兴军新征程中,一代代靶场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担当和责任。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守护尖兵2 致敬,战场守护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守护尖兵2 致敬,战场守护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