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纪录片第二季又火了。这部由哔哩哔哩独播的美食纪录片,风格不似恢弘,反而把目光聚焦在街边的烧烤摊,而且是露天“小脏摊”,片子充斥着一股“烟火”和“酒精味儿”。这部片子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撸串”热潮,第二季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过5400万。要知道,纪录片算小众内容。不仅火爆,而且受到各个文化圈层的欢迎的现象,与当年网友的一句“抱怨”形成奇特的呼应。2017年,国内影视公司翻拍了日本知名电视剧,剧情几乎无视本土特征的臆想和刻意煽情,导致观众恶评如潮。没想到,当时网友的一句戏言“中国的深夜食堂就是烧烤摊”,如今竟然真的应验了。观众们几乎都同意这句判断,但很少有人深究,为什么我们的“深夜食堂”是街边的烧烤摊,而不是日本式的精致居酒屋?诚然,就观感而言,日本居酒屋显得高档、精致,烧烤摊却仿佛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几个人蹲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举着薄塑料杯喝着2块钱一瓶的啤酒,大口咀嚼着油晃晃的肉串。但充满烟火气的烧烤,才藏着中国人真正的精气神。不同的代表性饮食方式,背后是不同的自然、文化历史,呈现的更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状态。事实上,日本被视为文化符号的食物,如寿司、刺身、乌冬面等,大多源自中国。寿司最早的形态是一种稍稍腌制的鱼和米饭和在一起的发酵保存食物,中国在北魏前技术已经成熟,对此有详细记载。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基本上以官方行为为主,不仅是饮食,建筑、曲艺等文化都是由贵族向武士、再向平民阶层普及。但在本地化和普及中,日本有基于智慧和审美的主动改造,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日本四季分明,造就了日本人对季节的敏感,所以饮食强调与之相适应的外观和规律性,这是主动的;但日本古代,曾因尊佛而禁止食肉1000年,养殖业因此凋零,所以以肉为主的炒菜并不普及。相反,针对海鲜的腌制、生食——仅限于沿海地区,因为古代没有冷链运输技术——更为发达。▲以生鲜为主的寿司当然,物产的局限也被日本民族扬长避短:假山造价太高,日式庭院就以鹅卵石代替,反倒形成了日本的简约美学。香料的高价和禁肉令的存在,也使得日本饮食偏向清淡。这些特点经过近代明治时期日本政府的进一步包装,最终反倒成为了文化输出的武器。而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自古以来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一起的,是发源于民间、活跃于各阶层的发达市井文化。如果说日本精致的、“套路化”的饮食文化是自上而下推广的结果,那么中国充满烟火气的饮食,则是自下而上的自然发展。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如诗歌,从楚辞、到赋、到唐诗再到宋词元曲乃至小说,是一个越来越大众化的过程,这是一种基因。事实上精致的楚辞,正是发轫于民间小调。饮食也不例外。说到烧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饮井水处,都是老餮的首选。汉代烧烤之风盛行,不仅是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的心头肉,在宫廷、民间更是随处可见。▲汉复釉陶烧烤炉所谓“市井”、“烟火气”才是拥有亲和力、生命力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的邻里间,不论天南海北都一样,我到您家吃饭,“麻烦”您添副碗筷;明天您方便时,也可以“麻烦”我一下。而日本文化却不喜“麻烦别人”,在人与人之间架设距离,为此居酒屋的狭小而独立空间受到欢迎。在“物哀”审美的影响下,居酒屋和深夜更被赋予了一种供压抑的人们沉醉的忧伤之美。

可烧烤摊边儿,几个人坐下,会忧伤,也会抱怨生活不易,但几瓶啤酒下肚,痛快地哭嚎一场之后,总要扔掉情绪,明天依旧轻装上阵,为生活奋斗。

伤感但不沉溺,永远保持野草般的韧劲儿,这才是烧烤摊的真谛。

1.《人生一串2 文化 | 《人生一串2》又火了,为啥中国“深夜食堂”必须是烧烤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生一串2 文化 | 《人生一串2》又火了,为啥中国“深夜食堂”必须是烧烤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