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2047”发布会上。牛小北摄
电影中,这个数字既是房间代号,似乎也隐喻了过去与未来。在它之后,2047,又代表了什么?即将于9月13日—15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第三季,试图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在快速迭代的科技洪流中,人类社会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也许很难有标准答案,就连这场演出本身也很难被划为某种既定类型。导演张艺谋干脆给它起了个名:观念演出。这边厢是小无人机、机械臂、矩阵灯、激光撞体投影等高科技,那边厢是陕北说书、南音、笙、花儿、海菜腔、侗族大歌等传统艺术。“原则上就是想让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进行对话,同台演出。”张艺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希望让人们看到一种有意思的舞台形式,并在这种形式中突然被触动或产生一些思考。“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感觉。”从电影作品到北京奥运开幕式、杭州G20 峰会文艺演出、平昌冬奥会“北京8 分钟”,张艺谋近年不断尝试以创新手段、世界语言展现本土文化的内核。“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在拍电影的同时接触其他艺术形式。别人说你图啥呢?其实我是在充实自己,在学习”。张艺谋对记者说,“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今天的艺术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专找几乎要失传的古老艺术
环球时报:有评价称,“2047”是张艺谋的转型之作,您有转型打算吗?
张艺谋:倒也不是什么转型。“2047”是另外一个艺术门类,原则上算舞台艺术。舞台艺术我之前也做了一些,像芭蕾舞、歌剧、京剧等,但这次是比较独特、有个性的作品,它跟现代科技有关。我一直认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封闭,不能只是想着自己的电影。电影是什么?电影就是人,就是社会,就是人生。今天的社会这么日新月异,我希望自己能跟上这个时代。我们有时看一个人的节目或一个表演,会觉得旧,老一套。怎么达到新呢?总觉得需要用现代科技和新的观念重新去做。做“2047”这部剧,跟这么大的团队在一起,让我在科技、观念、现代的表演意识上长进不少,积累不少。
其实一台演出代表了你的文化,你的姿态,也代表了国家发展历程的变化。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很多人对活字模表演印象很深。它的观念其实是编程,运用了矩阵和编程原理,是由很多人在底下表演呈现的。10年后的平昌冬奥会“北京8 分钟”,则是由24个机器人在满是雪和冰的地面上精准无误地表演。这就代表了国家的进步。当现代技术用到表演上时,它会传递这样一种观念。
环球时报:与前两季相比,“2047”第三季延续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张艺谋:延续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东西的对话方式,不一样的是每年选的非遗古老艺术不同,新科技不同,承载的主题也有所不同。非遗级别的艺术,今年我们选了陕北说书等。我们不找耳熟能详、已受到重视和保护的艺术,就找最偏的、几乎要失传的古老艺术。我们希望创造机会让这些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给大家表演。我们国家有无数古老的艺术和文化瑰宝,但实际上我们熟知的、看到的、听到的非常少。许多东西就这样慢慢自生自灭,不知道还会不会传承下来,所以我希望至少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还有这些艺术形式存在。在现代科技部分,其实永远没有“现代”二字可言。今天你现代,明天你就落后了,永远要去了解科技最新的发展。另外,今年我们会探讨环保主题。我之前看到一篇报道,说太平洋上有一个垃圾堆积厂,看到相关图片后我很震惊。第三季中也会把这种景象和对环境的思考重现出来。
“2047”宣传海报。
我们完全被手机控制了
环球时报:这部剧的名字中有“寓言”二字。您对未来人类生存状态的寓言是什么?
张艺谋:我们想通过一台演出,让人们在欣赏之余产生一定的反思。人类与科技的关系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一把双刃剑?当它会思考,会自我生存甚至自己充电时,人类是不是要完蛋?科幻电影经常会触及这样的题材,其实我觉得遥远的话题也在跟前。今天如果把在座的人手机一收,估计很多人就找不着北了,突然觉得今天没有灵魂了。你没有注意吗?我们完全被手机控制了。这其实说明,人类会不自觉地被某种科技控制。这种控制甚至是生理性的、精神性的。一些科技已经变成渗透到我们血液中的一种依赖,而这种依赖会极大影响人类这个物种的繁衍。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开始思考,我们对人工智能、基因研究等很多现代技术,是不是要提前设置道德禁区?科学家其实开始跟法律有关系了。全世界应联合起来预设科技的方向。
一台演出其实没那么了不起。我觉得演出不仅是为了娱乐,今天娱乐的东西非常多。拍电影也不只是为了票房。我还是希望通过演出,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人的心灵有所感悟,这也是所谓艺术的一个最高目标。
环球时报:舞台艺术的经验是否会应用在您的电影拍摄中,甚至改变您的电影创作方向?
张艺谋:我应该是中国导演中跨界比较多的一个,比较杂。其实这种跨界都是学习,艺术都是融会贯通、互相影响的。像“2047”让我接触到许多新的科技,当然会影响我对电影细节的处理以及故事方向的思考。如果真的用这样的观念、主题去讲一个故事的话,当然莫过于拍一部科幻电影。英国的已经拍到第五季了。中国也有很好的科幻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中国电影会进入一个每年都有好科幻电影的时期。我自己也很想去尝试科幻题材,当然首先要碰到一个好剧本。另外,就像“2047”一样,关注当下,关注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可能是我们搞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我刚拍完的电影就是现代题材,虽然古装电影我拍了不少,但我其实更关心现代,更希望拍一些现代题材电影。
好莱坞不是我们的标准
环球时报:不只是,等多部不同题材的中国电影,都成了近年的爆款。您如何看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
张艺谋:中国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票仓、最大的电影市场。所以,每年都有爆款这种事会不断发生。这样大的市场和这样可喜的成就,也给电影人带来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有更优秀、更多样化的作品才对得起这个市场。
环球时报:不少中国电影人纷纷参加好莱坞大师班。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对中国电影的提升,帮助有多大?
张艺谋:好莱坞并不代表最高水准。中国电影也不是办几次大师班就能学到精髓。我认为在自己的土地上学习更重要。电影虽然是全球化产品,但更多还是一种本土文化的呈现。今天的许多爆款电影,从到等,首先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作品。中国观众对这几个爆款的欢迎,首先因为那是中国味道,就像中国人喜欢吃中餐一样。这就是年轻导演做得好的地方,不崇洋媚外。这些电影表达了我们的情怀、我们的精神。所以,首先要把自己做好,而不是去靠拢好莱坞,学好莱坞标准。好莱坞是美国标准,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自己的电影强大了,自己的国家强大了,自然会影响世界。
1.《知名导演 著名导演张艺谋:2047,科技洪流下的人类寓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知名导演 著名导演张艺谋:2047,科技洪流下的人类寓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