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在过去50年里,人类总体上变得越来越胖,科学家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的一份新研究警告称,从我们在子宫里一直到死亡,所谓的“致肥胖”环境会提高我们体重指数(BMI)不健康的几率。

  研究人员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致肥胖”环境,其中包括杂货店的距离有多近、人们使用安全人行道和公园有多容易等变量,毒素和微生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称,2016年全球肥胖人数超过6.5亿人。为了弄清楚为什么全球肥胖程度自1975年以来几乎增长了两倍,挪威科学家研究了从1963—2008年定期在北特伦德拉格收集的118959人的数据。这些人的年龄介于13—80岁之间,他们能代表整个挪威人口。

  研究人员发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10年代,挪威人的BMI平均值大幅上升,而且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年轻时的BMI要比之前出生的人“高得多”。

  而且,遗传上有肥胖倾向的人的BMI上升幅度最大。在上世纪60年代,遗传风险最高的男性比风险最低男性的BMI平均高1.2;到本世纪头10年,这一差距升至2.09。在女性中,这一差距在上世纪60年代为1.77;到本世纪头10年为2.58。即使考虑到吸烟等与体重有关的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也站得住脚。

  研究人员认为,BMI提高可以用“致肥胖”环境与个体遗传特征相互作用来解释。

  他们还指出,虽然吃得太多,运动不够是肥胖流行的原因,但“深层原因很可能是全球化、工业化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复杂组合。”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挪威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护理系的玛丽亚·布兰德奎斯特说:“对那些在遗传上有肥胖倾向的人来说,现在的环境可能使他们更难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过,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我们可以影响自己身处的环境,改变人类居住环境有可能是应对肥胖流行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延伸阅读:肥胖正迅速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

肥胖正在引发美国国家安全危机,为了减肥,美军努力了几十年,但越减越肥。2018年,美军新招7万士兵,其中68%体重超标,由于超重而无法进行基本训练、完成作战任务的人数越来越多。其实,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审视我们的富态文化开始。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对克制食量的推崇。而中国的富态文化却恰恰相反,虽然也倡导克制欲望,但却很少有人觉得“暴食”是一种罪。

身体特征可以识别未来的英雄

瞭望智库发表易芳的文章说,美军营养专家表示:“肥胖正迅速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前不久,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陆军甚至整个美军都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士兵超重,无法继续服役。文章表示,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20多年,解决之路似乎遥遥无期。战争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一颗马蹄钉都可能会影响一场战争成败,何况是越来越严重的军人肥胖问题。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身体素质一直是美军征兵的关键指标。美军军事外科医生甚至认为,“身体特征可以识别未来的英雄。”美军1986年作战条令曾这样写道:身体过多的脂肪意味着缺乏个人纪律,影响了军人形象,甚至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耐力不足。但根据五角大楼2017年数据,71%的17至24岁年轻美国人由于健康问题无法服兵役。而“肥胖是年轻人无法在美国军队服役罪魁祸首”。肥胖已经是世界性问题

美军早已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普遍将肥胖作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一直在努力改善情况。招数之一:改善膳食结构。招数之二:改造军事基地布局,促进军人锻炼。招数之三:“体重+体能测试”淘汰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美军每年因肥胖问题开除的士兵达到2000人,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攀升至4000人。近10年来,美军共有超过3.5万名士兵因体重问题被除名。然而,这个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原因当然是兵源肥胖比例越来越高:1980年,美国青少年肥胖率仅5%,2014年,美国约36.5%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据估计,到2020年,可能有75%的美国人口超重或肥胖。

当前,不仅是美军,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俄、英、法、日、印等国无一幸免,我国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事关国家安全的角度予以重视和警惕,从青少年的源头上控制肥胖问题。绝不能像美国和美军一样,直到“病入膏肓”,成为“不治之症”,即便投入再多也难奏效。国人缺乏克制食量的文化传统

据2016年柳叶刀医学期刊的数据,中国的肥胖人口已近9000万,肥胖人数超越美国,正式成为世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50年前的我们还深陷饥荒围困之中,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的时代正在疯狂制造肥胖——这一切,不仅仅是个人健康意识的问题,背后还涉及着社会阶层、“富态”文化传统,以及以食物弥补精神虚无等问题。

一、肥胖不仅仅是个体错误,还是社会疾病。美国人类学家Laren Berlant认为肥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在美国,底层的劳动阶级的肥胖率普遍比中产阶级高。主流话语常对肥胖者颇为不屑,指责他们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没有“身材管理”的意识等等。Berlant认为这个观点不公正,因为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着生存的人们,往往有着更长的工时,更艰苦的环境,他们无法拥有中产阶级的闲情逸致去锻炼,也没有能力购买比炸鸡、汉堡等速食产品价格高出几倍的健康食物。我们对“垃圾食品”的理解还常停留在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上。事实上,自外卖行业崛起,中国已在近几年迅速制造出了“中国式垃圾食品”,外卖食品的热量往往比洋快餐大得多,而且又便宜又“便捷”还好吃,帮我们节省了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但却牺牲了健康。

二、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一种“富态文化”。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对克制食量的推崇。而中国的富态文化对食物有着很高的容忍度。中国人也倡导克制欲望,但却很少有人觉得“暴食”是一种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富态”、“发福”,这些老话无不强调着食物和富裕间的紧密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国人对胖是有着神往、羡慕的心态。例如,年画里的娃娃,一般都是“超重”的。而且上一代人对食物有着近似伤痛的饥饿记忆,到了今日物质富足的时代,当年的伤痛却未曾消失,成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谆谆教诲、成了年夜饭里的大鱼大肉,成了不浪费而勉强塞进胃里的陋习。

三、“肥宅”的精神虚无。肥胖问题的根源相当复杂,除了社会结构、基因的问题,现代人的个体情绪、心理,都悄悄决定着我们每天吃什么、怎么吃。若想了解城市人生活的现状,可以看看《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它从人类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出发,反射出人们方方面面的生存现状——从年龄结构上看,美团闪购以年轻用户为主,30岁以下用户占比达67%。晚7点后叫外卖到公司的加班族有2322万人;晚9点后的有1433万人。有1.3亿单身人群曾在美团叫过外卖;393万人年度订单数量高于100次,平均每周叫两次外卖。宅、急、忙——这三个字精准地概括出现代人的生活现状。在这个晚7点后还有2000多万人加班的时代,想象一下,回到家筋疲力尽的人们,会有心情和精力准备一顿晚餐吗?还是躺着吃点让人兴奋的食物吧,至少可以抚慰一下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可乐、甜甜圈、奶茶中让人兴奋的糖分,和披萨、炸鸡、水煮鱼中让人欲罢不能的脂肪,都是疲惫生活中最好的抚慰。忙多了、宅多了、急多了,我们渐渐习惯了只被这些充满刺激食物打动,而简单的食材变得寡然无味。宁愿吃牛油火锅拉肚子,也不愿再吃清淡的豆腐。而商家为了增强“刺激”,在本已多油盐的中国菜上继续加重口味、加重兴奋源。生活中的压力让我们暴饮暴食、资本中的逐利驱动让我们越吃越糟。

1.《人为什么肥胖 你为什么这么胖?人类环境易致肥胖 从这项研究来看真的不怪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为什么肥胖 你为什么这么胖?人类环境易致肥胖 从这项研究来看真的不怪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4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