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华就是上天派他来画画的,是派他来给大家提供一种视觉体验和艺术享受的……有“中国毕加索”之称的熊庆华历经一年后,他的作品、思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8月24日-27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现场,由北京开放力艺术策划、主题为“时代文艺精神”名家邀请展上我们再度聚焦“牛人”以及他的那些“牛作”。
再读中国的毕加索——农民画家熊庆华
“熊庆华”三个字,时常会上热搜榜,在各大媒体及网络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他以一双农民儿子的手、村民眼里的异类、天才的思维缔造了一个农民画家一夜成名的传奇。欣赏体会他的作品,需要长久静静的凝视,然后走进他创作的情境里,体会其背后的特点及故事。
在熊庆华亲手构建的异域风情的小别墅里,放满他新近创作的作品,描绘的是他熟悉的生活及生活里的一些场景,如《烧窑》、《捕鱼》等,作品里能够看到他建构起的一个失衡、无序的空间,我试图将这个空间理解为是他想脱离现实、追求自由与无羁的灵魂释放的一个出口,是他打乱现实世界之后全新意义上重组。
静静地看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寻找他灵魂的踪迹,与他在另一个艺术的世界里交谈。《一头牛两辆车》,画面的人物及牛都是变形而夸张的,画面极具张力,一头在两辆车之间躁动狂奔,似乎有无穷的力量,又似乎找不到方向,车与牛之间成犄角之势,相互之间都是一种拉力……牛,是熊庆华最亲密的玩伴,辍学在家时的他,常常牵着牛离家很远,寻一处静谧、秀美的风景,痴痴地画一天。人与牛在风景里,也在梦想里。
在熊庆华作画时的画板前,在他“城堡”的临窗处,坐他创作时坐的小椅子(那是孩子坐的小椅子,小而别致),在他未创作完成的作品《捕鱼》前,有风徐来,思绪陷入他所描绘的绘画语境里。《烧窑》在你的世界里是火的元素吗?在熊熊烈焰里重生,是你的期冀或期盼吗?大胆而强烈的色彩充斥在画面上,令人血管喷张。这是怎样一番亲身的体会?
湖北的小乡村承载了熊庆华太多的梦想,在他亲自动手设计建成的“城堡”里,堆满印证他梦想的作品。晨起,荷叶上未睎的露珠,名人雕塑上潺潺的流水,湖边高耸入云的柏,沐浴在乡村的朝阳里,温暖而安静……他是如此安静而腼腆,一边隔轩听风,一边任思绪如流水,画笔的笔触在画布上停停走走。这就是他的世界,他自孤独、傲骄,如一头画布中的牛,独特而不重复,叙事诗般地铺张开他儿时的情感片断。
成名后的熊庆华,依然是那个我行我素的熊庆华,从内心出发,描绘他所想表达的世界,他拒绝去北京过大都市的生活,他说,这里是我梦开始的地方,离开这里我将不再是我。他如此清醒而又如此执著,在一片传统的村舍的环绕里,他与他的“城堡”如此突兀而立体地存在着。
有一位收藏家说熊庆华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构图像爆炸一样,都是扩张性的。扩张性的狂野与安静的画家以一种不可控的张力,正在逆势生长。(王家莉 高云)
链接:
人物背景:
熊庆华 Xiong Qinghua, (1976--) 生于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初中辍学,在家务农。自幼喜欢绘画,自学成才。他从14岁画了20年,34岁之前没卖过一张画。他16岁辍学,没有任何专业训练,边务农边画画。在最艰难的日子,他当过五金厂工人,干过送奶工。无论春夏秋冬,不变的是宅在画室画画,被村里的人看作奇葩。而就是这个朴实、较真的农民,用他近30年的坚持,让自己的梦想发光,与所有成见决斗。循规蹈矩的乡村生长出天马行空的传奇灵魂。他用绘画展示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构建乡村生活的意趣。
著名评论家郭宇宽最早系统收藏熊庆华作品,并资助其展览。作品被诺亚财富推荐给黑石集团老总收藏,以及被步步高集团、张国立、张默、邵伟等高端人士收藏。著名作家陈敏苦心孤诣写出传记《不羁的土豆——熊庆华的非常生长》。2016年6月的一篇微信《6岁涂鸦,16岁辍学,28年不务正业的农民北京开个展》中熊庆华成为艺术家中的IP,该文章被众多公众号转载。知名媒体如凤凰新闻、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澎湃新闻、China Daily、今日头条、芭莎艺术、二更视频、墙艺术等纷纷对其进行报道,评论上万、阅读量上百万,《中国青年》《中国周刊》《人物》《法制晚报》、《山花》《读者》原创版、《知音》等刊登其艺术故事。
第六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
时间:8月24日~27日
地点: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舜耕路28号)
电话:0531-67976999 67976101
1.《熊庆华 再读中国的毕加索——农民画家熊庆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熊庆华 再读中国的毕加索——农民画家熊庆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5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