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展示百寿葫芦等作品记者刘玉乐摄
19日晚,有网友发微博:济南六旬老人张冰在葫芦上雕刻出各种造型,惟妙惟肖。他的得意之作是“千福”葫芦,耗时4个月,在40厘米高的葫芦上雕刻出1000个福字。据了解,该作品还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研究葫芦雕刻近30年时间 曾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
20日,历下区百花洲,张冰举着自己的一尊葫芦作品正向慕名而来的友人讲解。据其弟子介绍,张冰今年快60岁了,钻研葫芦雕刻已整整28年。
据介绍,张冰自幼便喜欢画画,1979年考入山东工艺美校,毕业后从事两年包装设计工作。1984年,他考入山东工艺美院学习美术设计,其间留下了深厚的美术功底。毕业后,张冰在旅游局从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据介绍,当时旅游局拿出一笔资金做了两年的葫芦试验,他也是参与成员之一,“就是搞范制葫芦,简单讲就是扣个模子,让他长成某个样子。”随后,他又逐渐把彩绘、烙画、镂空等工艺都运用在葫芦上,但镂空雕刻还只是作为透气的作用。
2000年,张冰的雕刻风格开始转变,他开始钻研镂空雕刻。灵感的启发下,他在20厘米高的葫芦上雕刻了100个寿字,带着这件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还得了金奖。“百寿”葫芦的成功坚定了他的信心,紧接着他又在一个40厘米高的葫芦上刻了1000个福字。据了解,正是这件作品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奖。
基础和经验是雕刻关键 作品讲究一个顺其自然
谈及葫芦雕刻,张冰也打开了话匣子。据介绍,在天然的葫芦上雕刻并非是件易事,葫芦的承受力十分重要。葫芦的特性是脆,皮更是外硬内软,刻得太用力就会断。在他看来,镂空雕刻原理上都是一样的,千福葫芦、百寿葫芦都是前期在脑子里有个构思,顺着构思把细节一一还原在葫芦上。
“当然,经验也很重要,雕刻时也需要进行细微的调整。”他说,以千福葫芦为例,葫芦外形弯曲,字却是直线,每个字的大小和葫间距都会有个比例,“这个比例没法形容,只能靠判断。”他的千福葫芦耗时4个月制造而成,令人意外的是,这件作品一气呵成,其间未失败过。
张冰说,在他看来,葫芦雕刻等雕刻艺术,基础和经验是关键。开始从简单的作品雕起,不断磨炼自己的绘画功底和雕刻技术,打好底子。优秀的作品则讲究顺其自然,有了牢固的底子,来了灵感能够付诸实践,好的作品自然水到渠成。
出书介绍济南工艺美术 盼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据了解,张冰除了在葫芦雕刻方面获得过种种荣誉外,他更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他有感于济南地区工艺美术史的缺失,耗时6年,通过博物馆、图书馆及传承人等渠道,撰写了一部《济南工艺美术史》,介绍济南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及目前的传承。
除此之外,他还很重视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与非遗传承,“有很多民间艺术都随着老一辈的病亡而消失。”张冰说,在整理《济南工艺美术史》期间,他曾走访过的兔子王艺人周景福、脸谱艺人吴君瑞、皮影艺人李兴堂等老艺人都相继病重或离世,这使得他之前整理的文字显得愈发珍贵。
张冰说,如今他忙于民间艺术的整理和拯救工作,回家后还要照顾生病的家人,“一日三餐都得我做”,对雕刻的精力不如之前,“对以后的作品只希望顺其自然,更多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欢传统文化。”现在他也收了徒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1.《老人出书 六旬老人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 自撰《济南工艺美术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人出书 六旬老人曾获国内民间艺术最高奖 自撰《济南工艺美术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5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