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的水底总给人无限的恐惧,那里是未知事物的盘踞之地,黑暗而不可测。作为昆虫变态发育的起源之地,水域中培养了无数的节肢怪兽。它们几乎都是强悍的猎杀者,为此衍生出一系列强大的武器库,从锋利尖喙到强力绞肉机再到远程巨螯。这些杀手遍布世界各水域中,有些依靠逼真的伪装,有些依靠出其不意的速度,有些依靠狼群般的合作……

继上一篇田鳖之后(历史文章请进入文末【寻虫者】专栏回顾),不少同学对水生蝽类这一大家族仍然傻傻分不清。是呢,不少水生蝽都长得像同一个娘生的一般,太难区分了。莫有事,这一篇特辑将带你全面认识水生蝽类,看过之后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分辨不清了。好了,不卖关子了,咱们开始~

首先,我们来说说水下种类,将它们大致分成三个相对形象的大类:螳螂型、划艇型与中间型,同学们先脑补脑补螳螂与划艇的形态及特征。好了,我们来一个型一个型细细道来。

螳螂型

这一类水生蝽类前足进化成发达的犹如螳螂般的捕捉足,它们都是凶猛的捕食者,通过拟态展开杀戮,主要包含三个大类:负子蝽类、蝎蝽类与潜蝽类。

(螳螂型水生蝽具有发达的捕捉足,图为螳蝽)

负子蝽主要包括田鳖与普通负子蝽,它们共同构成了负子蝽科,这两者形态相似,习性也很相似,极易混淆。相信大部分同学已经知道大田鳖的诸多性质了,我们来说说普通负子蝽与田鳖的区别:首先,田鳖喜好栖息在干净的水体中且数量稀少,而普通负子蝽在大部分池塘小溪里都有分布;其次,田鳖通常比普通负子蝽大得多;再者,田鳖雄虫不会背卵而雄性普通负子蝽个个都是背卵高手;最后,田鳖的捕捉足是横向的而普通负子蝽是纵向的。掌握以上四点,同学们便能够轻松区分,再也不会把负子蝽当成田鳖的孩子了。

(负子蝽的捕捉足是纵向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蝎蝽。事实上,蝎蝽科与负子蝽科都属于蝎蝽总科,它们具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都具有发达的螳螂般的前足、翅膀都完美地模仿了枯叶等等。

(食鱼的蝎蝽)

然而,蝎蝽科的成员并不想像负子蝽们那样成天重复潜水、换气工作,为了专注于伪装与狩猎它们在腹部末端进化出超长呼吸管直接连于水面,而这一根独特的呼吸管就成了区分它们与负子蝽的万精油了。

(蝎蝽具有很长的呼吸管)

至于蝎蝽科下的螳蝽,嘿嘿,光从躯体便能区分了。螳蝽就像是减肥过度的蝎蝽,整个身体变成了狭长的棍状,说到棍状这里就顺带提提笔者以前的故事:初中时搬宿舍,我去清理棕榈垫,突然一块小“棕榈”块掉了下来,我没有多想捡起来扔入垃圾桶,晚上垃圾袋一阵响,原来那一块“棕榈”动了起来,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只被光线吸引而来的螳蝽。螳蝽的伪装技巧的确是很出众,被抓起时便会装死,正因为它们伪装得太好了,笔者小时候曾经把表演装死大法的螳蝽整姿(对,是整姿了的,忍耐力太好)后扔进了装有干燥剂的盒子里,结果晚上那螳蝽裹了一身干燥剂爬了出来,年幼无知的我就把它重新放入水中,后果可想而知——那螳蝽被煮熟了,直到上了初中后才明白,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强热。

(螳蝽就像减肥过度的蝎蝽)

最后,我们来说说潜蝽。这一个科的蝽很容易与普通负子蝽相混淆,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普通负子蝽的腹部较为尖而潜蝽的腹部呈近圆形;其二,普通负子蝽的的捕捉足为纵向而潜蝽则为横向。什么?有同学问潜蝽与田鳖的区别?好吧,田鳖单单是体型就能够爆潜蝽几条街了呀。至于蝎蝽,除了体型,腹部的呼吸管已经成了非常明显分辨标准了。

(第一幅图为负子蝽腹部较为尖,第二幅图潜蝽的腹部呈近圆形,前足差别巨大)

划艇型

这一类水生蝽类具有修长的足来充当船桨,主要包括仰蝽与划蝽。我们先来说说这两类蝽的区别:仰蝽顾名思义是仰泳的蝽类,它们大部分是倒着游泳,而划蝽则是正面游泳的,这是两者最为明显的区别。除了游泳方式不同之外,仰蝽都是标准的食肉动物而划蝽则为和平主义者过着吃藻生活。

(划艇型蝽具有很长的后足用于快速划水,图为仰蝽)

仰蝽背面色浅而腹面色深,这样的色彩搭配与鲨鱼类似,无论从水面还是从水底上看都能够与环境色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不仅仅便于伪装也能够骗过那些依靠视觉捕猎的捕食者。除了保护色仰蝽常常成群结队地行动,将自己被捕食的概率降到最低。仰蝽是贪婪的捕食者,经常快速滑动发动闪电战,连比自己大的蝌蚪鱼苗也会攻击,但它们经常捕杀的还是孑孓。成群的仰蝽能够控制庞大的孑孓数量,有时一只仰蝽会连续捕杀多条孑孓慢慢享用。像大部分食肉水生蝽一样,仰蝽拥有短小的刺吸式口器,它们会向猎物体内注入强力消化液再将液化的组织吸回。

(狩猎的仰蝽)

划蝽比仰蝽温顺许多,也不像仰蝽那样好动,它们喜好静水环境且常常会趴于水底用划水后足保持平衡,而中足则支撑身体紧握水底,至于它们毛刷状前足则会不断摆动过滤微小的藻类。

(划蝽都是正面游泳,植食性,翅膀常常具有花纹比仰蝽鲜艳得多)

仰蝽与划蝽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例如它们都通过腹部的刚毛携带气泡进行呼吸、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它们都相当善于飞行、它们都是后足作为游泳足等等。

(正在携氧的仰蝽)

中间型

这一形态的水生蝽在同一科中能够划分为螳螂型与划水型,包括盖蝽与蟾蝽,很少有人了解这两类蝽,这一形态的水生蝽习性与上两个形态也不同,它们中很多种类过着两栖生活(尤其是蟾蝽)。

(中间型水生蝽的前足与口器多变,图为蟾蝽)

第一次看盖蝽你有一种臭虫的即视感,它们中大部分成员都是短翅型且捕捉足较细小,很容易与其他水生蝽类区分出来。

(盖蝽大多为短翅型且捕捉足较细小)

蟾蝽都是拟态高手,主要活跃于水岸边,它们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疣粒,能够很好地模仿沙粒与土壤,乘机扑杀从它们身边经过的小型昆虫。

(蟾蝽都是伪装高手,图为伪装为砂砾的蟾蝽)

��进入《寻虫者》专栏

了解更多神奇昆虫

rlyl

这篇一定要收藏,以后在河边遇到水蝽,记得搜出来比对一下,如果有朋友在身边,即使他(她)能叫得上“水蝽”,想必你照样可以卖弄一番!

Author:朱小豆

Editor:rlyl

关于rlyl

欢迎来到自然爱好者、资深爬虫玩家rlyl的小站,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资讯更新,还可以随时垂询两栖爬行动物品系分类、饲养繁殖、生活习性、疾病治疗、环境造景、设备器材等一切问题,rlyl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证有问必答!

站长个人微信:rlylzl

让我们多多交流,共同进步!^_^

1.《昆虫世界的水下怪兽——水蝽特辑 · 水底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昆虫世界的水下怪兽——水蝽特辑 · 水底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