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统领全国的游牧民族后人

卡扎菲是一个在国际上有很大争议的人物,不管?人如何评论他,但六百万人口在他的带领下脱离了贫困却是不争的事实。他带领贫穷到连饭都吃不起的利比亚人民走向富有,使国民像西方国家一样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而且在他领导下的利比亚还成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在卡扎菲执政的四十多年里,他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永远背着他的帐篷,牵着他的骆驼,固执地在大沙漠中走着属于自己的路。所以很多人认为卡扎菲就是这样一个人:帐篷没有变,骆驼也还是沙漠中的骆驼,他就像一棵树,坚强地在大沙漠中矗立着,用他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

1.卡扎菲和他的“不流血政变”

卡扎菲,全名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9月在利比亚费赞沙漠地区的苏尔特出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游牧家庭的羊皮帐篷里,其父亲穆罕默德和母亲阿依莎都是贫穷且普通的贝都因牧民。他们隶属于柏柏尔卡扎法部落,信奉伊斯兰教,以出租骆驼为生。

卡扎菲的幼年是在沙漠里度过的,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总是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童年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卡扎菲唯一的乐趣就是听父母和邻居讲那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包括贝都因人的传统、阿拉伯的历史和发展、外国对利比亚的侵略和利比亚的那些英雄人物。从儿时起,卡扎菲就梦想着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精神领袖,做一个英雄人物。卡扎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为了让他到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所有的骆驼还有牛羊来供他读书。

入学不久之后,卡扎菲就发现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而且又因为自己是贫穷的贝都因人,因此城里的那些同学们都瞧不起他,叫他“乡巴佬”,他因此而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在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将所有的压力都转化为了动力。白天,他在学校里发奋地学习,夜晚他睡在清真寺冰凉的地板上。因为利比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所以周五被定为“休息日”。每周四放学以后,卡扎菲要步行三十公里才能到家。为了不耽误上课,卡扎菲还要周五下午再步行回到学校。在长途跋涉的求学路上,他一次次地穿过沙漠地区,虽然这让他?了很多苦,但他的毅力和体魄却都得到了锻炼。

在上中学的时候,卡扎菲被选为学生领袖,这给卡扎菲提供了展示他异于常人的思维的机会。他经常组织同学一起收听“阿拉?之声”电台,积极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那时的卡扎菲就已经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非常具有号召力,并成了学校中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卡扎菲在学校时就曾发誓,一定要自己亲手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走出学校之后,在学校时他的主要追随者在他的带领下都成了国家领导人。

1956年,以色列和英法联军发动了对埃及的侵略战争,目的是夺回已经回归祖国的苏伊士运河。这个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卡扎菲,他不顾一切地带领同学进行反抗,以罢课的形式声援埃及人民。

1961年,卡扎菲就读于班?西大学,攻读历史;1963年,卡扎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在军事学院学习时,他偷偷组建了自己的班底——低年级的同学负责传播革命思想,而高年级的同学负责效仿埃及的纳赛尔,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军官组织”,并准备用武力来夺取政权。1965年,卡扎菲正式毕业,随后他到利比亚陆军服役,军衔为少尉。在这个过程中,卡扎菲亲眼目睹了外国人在他的国家作威作福,而自己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却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于是对此他产生了深深的痛恨。他了解那些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也了解统治者的所有罪行,更体会到了贫富?间的差距是多么的悬殊,同时这也更加坚定了卡扎菲革命的信念。1966年,卡扎菲进入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训练。1968年,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混乱——八十岁的国王疾病缠身,无心理政,因此国王产生了退位的想法,但是腐败的官僚们却以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为由将他留在了王座上。而这些高级官员和宫廷大臣却忘记了自己本身的职责——他们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以权谋私,无恶不作,而那些无力反抗的普通的百姓却只能被压迫,致使民间怨声一片。那时候的伊德里斯王朝随时都有可能被推翻,卡扎菲也是在那时决心要推翻腐败的政权的。后,他们细心而紧张地准备着这场政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他们要奔赴到百公里以外的野外开会;为了凑齐经费,他们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

1969年初,他们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会议中,大部分人员都觉得他们的组织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正是在这次会议中,卡扎菲和他的支持者决定要在1969年3月21日发动军事革命,代号为“耶路撒冷”。但是,就在行动的前一晚,他们得悉埃及的一位女歌唱家定于3月21日晚在班加西举办自己的个人演唱会,于是卡扎菲决定推迟政变。因为他?为举办音乐会的这位女歌唱家在阿拉伯人眼里是一位音乐方面的天才,也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传奇人物。卡扎菲认为,在这一天晚上发动政变是对这位女歌手的不尊重。此外,这位歌唱家举办的音乐会是为巴基斯坦游击队举行的义演,而卡扎菲认为支持巴基斯坦是阿拉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他看来他们坚决不能做不利于巴基斯坦的事情。另外,当晚王室高级官员中的绝大多人都会出席这场音乐会,如果在现场逮捕他们对政变是非常不利的。

于是他们又一次召开会议,决定在3月24日发动政变,但情况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他们了解到,伊德里斯国王将会在这一天到达班加西,因此军队也加强了警卫工作,所以在这一天发动政变的成功率是非常小的。于是,他们不得不再一次推迟举事时间,把时间定在了6月5日。

然而,在政变的前夕,他们组织里的很多官员被通知换防,卡扎菲怀疑他们的行动计划可能已经泄漏,为了防止各方面的意外和不便,卡扎菲决定再次?迟举事时间,而这次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推迟举事时间了。

就在此时,利比亚的局势发生了变化——伊德里斯国王在1969年的7月去希腊度假;同年八月,伊德里斯国王上交了一封信件,宣布正式退位。这个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弹,让利比亚的形势变得更加混乱。这时卡扎菲了解到,军队的参谋长领导的宫廷势力打算在9月4日前采取行动。而在这时,卡扎菲也被通知赴英国接受第2次培训。此时,卡扎菲和部分高级成员感到政变已经到了不得不发动的时候了,于是他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把举事时间确定了下来。

1969年9月1日凌晨2时30分,27岁的卡扎菲带领着自己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政变,自此他们革命的战斗终于开始了。当时正在埃及度假的国王向英国发出呼救,希望英国能出兵干涉,结果遭到了英国的拒绝。那个时候,卡扎菲的手下仅仅是六百多名士兵和他在军校的12名同学。然而卡扎菲却凭借着这样微小的力量推翻了迂腐的国王政权,随后占领了王宫。在整个行动中,他们只有1050发子弹可以使用,平均每个士兵仅仅只有1.5颗子弹。更让人惊奇的是在这场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流一滴血,以致后来这场政变被称为“不流血政变”?随后,卡扎菲被任命为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官。由于当时利比亚还处于小规模的军队状态,整个军队只有五千人,所以最高指挥官军衔也只是上校,军校里来自英国的督导也是上校,因此卡扎菲没有逾越祖制,他仅仅给自己挂了一个上校的军衔,而至此,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就这样正式成立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对卡扎菲进行了威胁、制裁和孤立,甚至进一步地制造了暗杀和轰炸行动,可卡扎菲却仍然无所畏惧地扎根在这片北非的大沙漠上,同时开始领导这个国家,并在后来的42年里在利比亚呼风唤雨。

1.《哈登眼睛流血 利比亚战争背后的阴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哈登眼睛流血 利比亚战争背后的阴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5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