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优质生态圈,厚植双创新沃土
作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双创”企业生根发芽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武进区“双创雨林”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阳光和雨露。
优化政务服务,办事不求人。武进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建设区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和镇级为民服务体系,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办理环节、材料压缩三分之一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5%,做到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45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便利的审批服务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武进区融会贯通推进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人才集聚等政策,形成跨领域、全链条支撑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2018年全区为各类双创企业降费1.2亿元,累计兑现各类税收优惠168.9亿元。注重双创示范,发挥带动效应。武进区激发各个板块的双创活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模式和经验。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核心园区--常州科教城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连续五年获评“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武进高新区聚焦打造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高地,集聚机器人制造及相关企业500多家,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建成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构建了“研究院+公司”的创新运营模式,成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化基地。
二、激发主体能动性,打造双创新引擎
在武进区,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成为共识。武进区以科研人员、海外人才、企业职工、大学生、农民等人群为创业重点,形成全民创业、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富”的双创文化氛围。
全民创业提档升级。武进设立人才工作站,引进领军人才项目,形成“武进英才”品牌。完善激励科研人员创业的体制机制,吸引专家和教授创新创业,集聚了3000多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100多名国家级双创人才。出台“青年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升级版,大学生创业成功项目达3000个。在农民创业方面,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带动、村集体带动、能人带动等多种创业模式,培育了夏溪花木特色农业产业创业基地、太滆村互联网+农业创业特色村等农民创业品牌。2016年以来,全区共扶持创业1.4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4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1万个。各类市场主体三年新增8万户,2018年市场主体超16.6万户,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是老板。
精准实施创业政策。武进区把人才强区战略放到突出位置,推出人才荣誉工程等招才育才“政策礼包”,为大学生“找岗位、找技术、找圈子、找平台”,打造项目池、资金池、政策池、人才社区“三池一社区”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圈”。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编制“武进区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政策白皮书”,出台培育小微企业、人才强企、人才“金梧桐”计划等政策,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
优化全方位创业服务。武进区实施创业导师“助航”计划,为不同时期创业者提供“管家式”配套管理、“众筹式”融资平台、“导师式”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成立“高技能人才校政企合作联盟”,与400余家单位建立人力资源合作联盟,为企业和人才的深层次交流提供平台。截至2018年底,全区拥有各类人才资源近25万人,高层次人才约2.1万人。累计引进领军人才团队998个。
三、聚焦产业创新链,开拓双创新局面
武进区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完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出创新型企业引领。武进区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企业做优做强,至2018年底,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37家,育成7家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近百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县首位,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省第一。
不断加大企业创新的组织推动力度,组建由中车戚研所、新誉集团等企业领衔的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联盟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形成了石墨烯、微特电机等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现股改、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区内上市企业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上市后备企业100家,上市企业数位列江苏省县第二位,形成了规模大、多层次、全类型的上市企业群。
促进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增强创新对创业的支撑力度,引进中科院、高校系统内100余家研发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加速成果创造及转化。深化“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创新模式,连续13年开展科技长征,促成1200多个科技企业落户。推动中科院常州先进所、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一所两制”,与企业联合共建开放性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区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40家,建成了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苏佰腾校果网等一批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石墨烯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入选首批苏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武进国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6年至2018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80项,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37.3亿元。
四、突出平台多维度,打造双创新品牌
近年来,武进区深入推动双创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把国际合作作为武进区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多维度、多元化地开展国际化创新创业合作。
中以常州创新园按照“以色列技术、项目和资本在国内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推动实施了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建设中以创新合作中心网络平台、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和中以新零售平台,集聚以色列和中以合作企业80余家。
引建中德产业创业创新与合作中心、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中德设计研究中心、江南克拉尼设计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企业。
建设多元化双创载体,坚持“园区带动战略”,形成了以常州科教城为创新之核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构建了符合创新创业需求的产城融合平台体系。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84家,双创载体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组建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常州科教城人工智能制造众创社区、武进高新区工业机器人众创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级众创社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机械加工协同协作平台”、江苏中科院智能院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钱璟康复公司的“璟云精准康复综合服务平台”获得2018年省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认定。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基地、湖塘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等8家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五、建设金融先导区,增强双创新动力
武进区建设江苏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和省级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集聚区,全领域集聚金融服务资源,全方位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武进区主动与银行、证券、创投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打响“人才贷”、“小微贷”品牌。新设“人才专项基金”,以产业资本引导社会资本集聚,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推动集聚完善金融网络。推进武进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已进驻金融、类金融企业25家,科技类企业28家。全区拥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90多家,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公司170家,基本形成了涵盖广泛、功能完备的金融网络体系。
多措并举创新金融产品。组建总规模80亿元的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出“银政担”、“苏微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加强银政企合作,借助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纳税等情况,对资质较好的小微企业匹配“速贷通”、“税E贷”、“小微快贷”等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缺少有效质押物等实际问题,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下一步,武进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以营造质优开放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以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融合科技创业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和大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瞄准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平台载体、营商环境、管理工作五大创新理念,打造产业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双创示范基地。
1.《苏南模式 江苏常州武进区:“新苏南模式”的双创探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苏南模式 江苏常州武进区:“新苏南模式”的双创探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570673.html